APP下载

古村春日图(三章)

2018-11-21福建蔡飞跃

散文诗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砖窑红砖古村

福建 蔡飞跃

逗新娘

村庄满了,离乡打拼的村民寻着年味往家赶。红日高高,俯瞰泉州的这座古村,注视大年初三的“逗新娘”。

大庭广众下“闹洞房”、逗新娘,逗成村里闹新春的新风尚。亲友宾客坐在“虎石戏苑”前围观,台上三对新郎新娘,眼波脉脉与自已的牵手交流。

逗新娘,新郎也是当然的主角!细长的绳子横挂于舞台,高度比我高,略低于篮球国手;甘橘一粒粒,悬系在绳上。新郎将新娘举过头顶,举起的是男人的担当;新娘张合着小嘴,努力寻找甘橘的方向,含住了,意味取到了果实。丰收是荣耀,是喜悦。绳在微动,甘橘在轻晃。认定了方位,站稳着脚跟,瞅准咬住……时光在流失,夫妻汗在滴。同甘共苦、比翼双飞,收获者的快乐数百人分享!

体验携手白头老的游戏,一出又一出,逗新娘,逗乐了一村人。春溪在“戏苑”后墙跟推着浅水,微澜是它的笑靥;“戏苑”边的风景树,轻摇绿叶,低喊助兴。

逗新娘,逗来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证婚。升华了文明婚庆,丰满了勤俭互敬的意蕴。

文学漫道

苍穹洁净,仿似一面蓝盈盈的海洋。虎石溪不宽,桥不太长。龙行桥上看远处,一缕春光,在溪面上穿行。响应春风,溪流不再清寂,伴着微漾,草在生长,岸已翠丽。

戊戌狗年的大年初三,我做客泉港区虎石村,阳光旺旺,溪堤绿意逼眼。急促的呼吸,撩起起伏的情愫。

坦平的文学漫道,毗邻虎石溪;旷阔的虎石公园,与文学漫道融为一体。去年的去年,几位作家感动古村人杰地灵,留下美妙的诗文。崇文尚儒的乡亲,疼惜作家的笔耕,让出最怡人的位置,募资筑漫道,建公园,运来巨石刻文成碑。纹上文字的花岗岩,顷刻间植入了灵魂。揭开碑石上的红布,书香占据了山地,悠长了漫道、公园的文学韵味。连寂静,都有文气氤氲。虎石的古老文脉,又有新鲜文气充值。

成就于村民匠心独运的漫道,还会有作家慕名而至,必将壮大了碑石群。踩着影子,踩着春天的节奏。且行且思,漫步在承载文学的漫道,抵达内心的家园。

红砖文化馆

在一爿红砖古厝之中,上端蜂窠样的那一座,吸引千万双目光。

那是红砖窑。

泉州古厝承袭五代皇宫格局,“红砖、白石、燕尾脊”的形制,象征典雅与尊贵。

红砖在砖窑里烧制。虎石村遗存的砖窑始于明代,或称隆庆窑,刚刚辟为红砖文化馆。

跨过门槛,按一按五福临门的手掌印,仿佛幸运悄然附身。

红墙砖、瓦当、瓦筒,一件件“虎石红”,工艺精湛高超。水瓮、灯笼、熨斗、吼狮、大食蚁兽、鱼……确实更高端。在玻璃展示柜前一次次注目,震撼之后,又有一波震撼。

水瓮已停止盛水,绵长的日子依然流淌,时空在信步中穿越。橘红色的窑壁,折射出500多年前的熊熊窑火,隐现着取土、晒干过筛、和炼稠泥、制坯、入窑烧制、冷却出窑的匠人忙碌的身影……模具仍旧坚固,向更深的记忆传递不老的工匠精神。柴火锻烧的“虎石红”,隐喻着坚忍,成为村人吉祥的图腾。

足音,贴着有硬度的砖窑而来,我的心却控制不住地柔软。大年初三的红砖记忆,我如获至宝收藏。

猜你喜欢

砖窑红砖古村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红砖楼
文化,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古村——大芦
红砖白石五店市
上期回顾
红砖色
对“被卖黑砖窑”流浪男不能送回家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