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陈迹(六章)
2018-11-21江苏
江苏 夏 天
老 井
老街的西南角,有一口老井。
老街的热闹早已不在,绿苔斑驳的老井还在。
一层又一层,青苔攀着青苔。老井有多老,只有老街知道,只有沧桑的岁月知道。市井喧嚣与你无关,物象峥嵘与你无关,风花雪月与你无关。
这么多年了,你一定干涸过,也一定混浊过,或许也有井底之蛙鸣叫过。
你收藏的满怀故事只与早起的燕儿分享,只与晚睡的月光分享。而我只能感受你铮铮傲骨支撑的沉重岁月。
老井确实老了,但依然风情万种。
而我们唾手可得的井中之源,只会清澈,只有甘甜……
老 屋
小镇的一隅,如果你不在意,就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老屋低矮、潮湿,墙体斑驳,木门破旧。曾经的风光,不再。
老屋早已被四周的高楼包围,原属的阳光被一寸、一寸蚕食,筑巢的鸟儿也不知去了哪里。
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守着老屋已有六十多年了,嫁过来的时候,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成为老屋的主人时,已是多年以后。
在以后的时光里,她生育的三个子女,先后离开曾经温暖的家,住进了城里。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伴五年前也去了天国,老屋终究是她一人守候。
没有鼓声阵阵,只是四面楚歌。不想孤单的老奶奶,守着不愿孤独的老屋。
老 街
一只燕儿与一群燕儿结伴而行,飞行在横溪小镇上空。
它们在老街飞飞停停,东张西望,似乎在寻觅筑巢的地方。
青石条路已被冰冷的水泥路覆盖。
喧闹的街市也被枯黄的落叶替代。
儿时的老虎灶、小人书摊早就没了踪影。
老街到底有多老——
转角处的古石桥会告诉你。
曲曲幽幽的小巷会告诉你。
三角楼下,晒着太阳,也晒着陈年往事的老人,也会告诉你。
老了的老街已没有了酸甜苦辣,白墙黑瓦也不想再有时光的步伐。
当然,燕儿们也不知老街有多老。它们只是期望着——
期望有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
老照片
这是一张八十多年前的黑白照片。
一群身着民国服装的学生,相聚在蓝天之下。
女生齐耳短发,白衣黑裙,手握一束花枝;男生白衬衫,黑长裤,或叉腰,或侧身。
面对镜头,他们显得有些拘谨,只有最小的男生露出了几丝笑容。
虽然已是夏秋季节,他们脚下的草,身后的树木,依然茂盛。
泛黄的照片上,“芬”和“珍”蓝色钢笔字,分别签在两名女生的腰际,字迹流畅,清晰可见。
凝视这群风华正茂的学生,不禁想起民国时期的南京。
想起他们可能上的学校——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晓庄师范……
想起教育家——郭秉文、罗家伦、吴贻芳……
往事如烟,面对这张老照片,我心生惆怅。
这张照片拍于何年何月?他们都来自何方?姓甚名谁?我无法知晓。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这些青春亮丽的学生,也不知后来去了哪里,走过怎样的人生。
照片中留着“五分头”的是我姑父,已离世多年,如果他还活着,该有多好。
不然, 照片背后的许多故事,他定会慢慢告诉我。
也许,我会追问——“芬”和“珍”哪一个更好。
老土墙
这里是一个叫沟沿的村庄,村里一段老土墙格外耀眼,独一无二。
村里老人说,这黄黄的土墙是前人用稻草、碎石、泥巴夯实,已有百年历史。
夕阳西下的时候,老土墙下是村里老老少少聚会的地方。
多年以来,野游的蜜蜂都喜欢在这里安营扎寨,黄色的土墙当成了它们欢乐的油菜花园。
柴火旺盛,炊烟袅袅,稻谷飘香,雷雨风雪,老土墙饱经风霜,满脸沧桑。
老土屋的主人早已老去,水牛也已老去,锄头、镰刀也已老去……
孤单守候旧时光的老土墙,迟早一天,也会老去……
老算盘
一把老算盘, 劈里叭拉,还在响着。
三一三余一、退位一二五、转身变作五。
像交响乐团一次又一次演奏,时而激扬澎湃,时而行云流水。
内珠、外珠、前档、后档、拨上、拨下。
我是一名指挥官,用双手调兵遣将,让枯燥的数据舞动起来。
多年来,算计来算计去,成千上万的数据在这里精打细算。
有时也会忙中出错,也会跑调,也会有杂音过来。
时光流逝,算盘已越来越老了,曾经的热闹已无法寻找。
它曾经的伙伴也早已各奔东西,或隐居山林,或遭人丢弃。
虽然,我们相依相伴三十多年, 终有一天,也会分开。
那时,我人已老去,你珠亦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