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的陈迹(六章)

2018-11-21江苏

散文诗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燕儿土墙老井

江苏 夏 天

老 井

老街的西南角,有一口老井。

老街的热闹早已不在,绿苔斑驳的老井还在。

一层又一层,青苔攀着青苔。老井有多老,只有老街知道,只有沧桑的岁月知道。市井喧嚣与你无关,物象峥嵘与你无关,风花雪月与你无关。

这么多年了,你一定干涸过,也一定混浊过,或许也有井底之蛙鸣叫过。

你收藏的满怀故事只与早起的燕儿分享,只与晚睡的月光分享。而我只能感受你铮铮傲骨支撑的沉重岁月。

老井确实老了,但依然风情万种。

而我们唾手可得的井中之源,只会清澈,只有甘甜……

老 屋

小镇的一隅,如果你不在意,就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老屋低矮、潮湿,墙体斑驳,木门破旧。曾经的风光,不再。

老屋早已被四周的高楼包围,原属的阳光被一寸、一寸蚕食,筑巢的鸟儿也不知去了哪里。

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守着老屋已有六十多年了,嫁过来的时候,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成为老屋的主人时,已是多年以后。

在以后的时光里,她生育的三个子女,先后离开曾经温暖的家,住进了城里。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伴五年前也去了天国,老屋终究是她一人守候。

没有鼓声阵阵,只是四面楚歌。不想孤单的老奶奶,守着不愿孤独的老屋。

老 街

一只燕儿与一群燕儿结伴而行,飞行在横溪小镇上空。

它们在老街飞飞停停,东张西望,似乎在寻觅筑巢的地方。

青石条路已被冰冷的水泥路覆盖。

喧闹的街市也被枯黄的落叶替代。

儿时的老虎灶、小人书摊早就没了踪影。

老街到底有多老——

转角处的古石桥会告诉你。

曲曲幽幽的小巷会告诉你。

三角楼下,晒着太阳,也晒着陈年往事的老人,也会告诉你。

老了的老街已没有了酸甜苦辣,白墙黑瓦也不想再有时光的步伐。

当然,燕儿们也不知老街有多老。它们只是期望着——

期望有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

老照片

这是一张八十多年前的黑白照片。

一群身着民国服装的学生,相聚在蓝天之下。

女生齐耳短发,白衣黑裙,手握一束花枝;男生白衬衫,黑长裤,或叉腰,或侧身。

面对镜头,他们显得有些拘谨,只有最小的男生露出了几丝笑容。

虽然已是夏秋季节,他们脚下的草,身后的树木,依然茂盛。

泛黄的照片上,“芬”和“珍”蓝色钢笔字,分别签在两名女生的腰际,字迹流畅,清晰可见。

凝视这群风华正茂的学生,不禁想起民国时期的南京。

想起他们可能上的学校——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晓庄师范……

想起教育家——郭秉文、罗家伦、吴贻芳……

往事如烟,面对这张老照片,我心生惆怅。

这张照片拍于何年何月?他们都来自何方?姓甚名谁?我无法知晓。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这些青春亮丽的学生,也不知后来去了哪里,走过怎样的人生。

照片中留着“五分头”的是我姑父,已离世多年,如果他还活着,该有多好。

不然, 照片背后的许多故事,他定会慢慢告诉我。

也许,我会追问——“芬”和“珍”哪一个更好。

老土墙

这里是一个叫沟沿的村庄,村里一段老土墙格外耀眼,独一无二。

村里老人说,这黄黄的土墙是前人用稻草、碎石、泥巴夯实,已有百年历史。

夕阳西下的时候,老土墙下是村里老老少少聚会的地方。

多年以来,野游的蜜蜂都喜欢在这里安营扎寨,黄色的土墙当成了它们欢乐的油菜花园。

柴火旺盛,炊烟袅袅,稻谷飘香,雷雨风雪,老土墙饱经风霜,满脸沧桑。

老土屋的主人早已老去,水牛也已老去,锄头、镰刀也已老去……

孤单守候旧时光的老土墙,迟早一天,也会老去……

老算盘

一把老算盘, 劈里叭拉,还在响着。

三一三余一、退位一二五、转身变作五。

像交响乐团一次又一次演奏,时而激扬澎湃,时而行云流水。

内珠、外珠、前档、后档、拨上、拨下。

我是一名指挥官,用双手调兵遣将,让枯燥的数据舞动起来。

多年来,算计来算计去,成千上万的数据在这里精打细算。

有时也会忙中出错,也会跑调,也会有杂音过来。

时光流逝,算盘已越来越老了,曾经的热闹已无法寻找。

它曾经的伙伴也早已各奔东西,或隐居山林,或遭人丢弃。

虽然,我们相依相伴三十多年, 终有一天,也会分开。

那时,我人已老去,你珠亦黄了。

猜你喜欢

燕儿土墙老井
院子里有一口神奇的老井
问月
老井
每当在土墙村听到一声鸟鸣
嫦娥奔月
一截土墙
老土墙
老井
土墙
金龟子配音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