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学习背景下自我调节式学习的作用
2018-11-20王梓楠
王梓楠
摘 要:自我调节式学习又称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丰富性和信息组织的无序性容易导致学习者出现信息超载的现况。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学习者根据自我知识判断和提取有效信息,这就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学习背景下,自我调节式学习显得越发重要。主要就计算机学习背景下自我调节式学习的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自我调节式学习的因素,从而提出优化自我调节式学习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自我调节;学习;作用
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的进步,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带给学生方便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响。计算机学习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学管理的弱化以及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学生出现信息迷航,不能对信息有效利用,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确定有效的学习目标,为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自己。
一、自我调节式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
自我调节式学习是一个整体性学习的过程,由个体、行为以及社会三大因素相互作用,是学生自主产生思想,系统性地定向自身想要达到目标的过程。自我调解式学习的组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自我调节、不断循环向上的学习过程。在计划阶段,学习者可以先确定学习任务,设立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再进行自我激发;实施阶段是学习者对学习计划的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学习状况加以调整;评价阶段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价,然后根据学习结果评价所得的反馈信息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在计算机学习背景下,学习者需要对三个阶段做出相应的自我调节,这给分析计算机学习背景下自我调节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
二、计算机学习背景下自我调节式学习的作用
(一)自我调节式学习是决定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关键因素
计算机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高效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对学习进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这种学习环境还为他们提供了自我指导学习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并未达到充分的程度。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计算机学习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分离,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受到严格的管理,学习中出现了松懈。虽然计算机学习环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信息,给予学习者利用信息的机会,但由于信息的丰富性、无序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容易让学习者在吸取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信息迷航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判断信息的有效性,这对学习者在学习中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自我调节式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
对学生来说,要想充分利用计算机学习环境,实现有效学习,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只有提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才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和管理。为了在计算机学习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学习者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作为学习者,必须具备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动机,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整合学习资源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动机。总之,计算机学习环境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环境,而自我调节式学习就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自我调解式学习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有效性,才能够在计算机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自我調节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计算机学习环境的优越性更强,这种学习环境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计算机学习环境也产生了很多学习障碍,信息的冗余导致学生出现信息迷航,这些因素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加强自我调节式学习就是通过一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积极性增长了,学习动机也会得到很好的激发,最终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会起到促进作用。
三、计算机环境下影响自我调解式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个体因素影响自我调解式学习
学习者的目标取向对自我调节式学习的影响较大,如果持有掌握的目标取向,其自我调节式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掌握目标取向和使用笔记的数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说明学习者所持有掌握目标取向和自我调节策略积极性相关。自我调节式学习还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的影响,如果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自我调节学习效果就会有所提升。已有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计划和监控行为明显更多,在学习策略的采用方面还会使用推理以及知识精细化等学习方法,但是已有知识水平低的学生常用到的学习策略有概括和笔记,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低,在学习效果检测中,能够联结的概念比较少。
(二)行为因素影响自我调解式学习
行为因素是学习者和技术环境交互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的结构和类型,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的控制。这些因素都会对自我调节式学习的效果造成影响。其中,学习目标的类型和结构对学习效果并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同结果性学习目标比较,过程性学习目标对于学生自我调节式学习的促进作用更直接。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对自我调节式学习的影响呈现一种关联性关系,若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高,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习者学习效果反倒比较好。计算机学习背景下,学习方式不同,也会对自我调节式学习能力的提升造成影响,如果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是自我调节能力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调节能力低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都不会对他们的自我调节式学习给予较大的帮助。
四、计算机学习背景下优化自我调解式学习的策略
(一)加强学习者自身的调节
优化自我调节式学习首先应该从学习者的情感以及意志等方面进行调节,对于情绪的调节方面,学习者应该学会自我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调节自身的消极情绪,也可以调动内疚以及羞愧等情绪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坚持。当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结果时,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为了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者可以通过控制情绪反应的归因来实现对自身学习调节的目的。其次是意志的自我调节,一些学生通过意志控制方式来应对学习中的失败。与后续通过意志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学生相比,后者的意志力控制更好。而很少使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学生,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更加容易放弃,并
且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会产生怀疑。在意志力调节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自我提醒以及想象的方式来预想不良的后果,增强自身的意志,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调节
计算机为学习者提供了高效的学习环境,而且在这种环境中,中心主体也是学生,只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学习者需要积极调节自身的学习行为。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行为的调节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改变学习方式,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将计算机学习背景下的自我调节式学习与课堂教学中的面对面学习相结合,也可以采用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混合式的学习能够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其次,学习者应该学会减少外部支持,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以及指导教师的力量,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控制,然后不断调节,实现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选择计算机控制应该少于自我控制,如果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就需要取消外部力量的支持,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调节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習带来了更多的便捷,通过自我调节式学习可以让计算机学习背景下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机能不良现状,还可以在计算机学习环境下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通过自我调节式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情感的控制,自我意志的控制,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春.反馈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乔红晓.感知教师情感支持对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惠良虹,王成,马烁.动机调控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基于自我调节学习背景下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5(7):19-22.
[4]张同柏.计算机环境下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13(5):27-35.
[5]张俊,刘儒德,贾玲.反馈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218-224.
[6]严雪松.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