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数学“问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
2018-11-20孟广
孟广
摘 要:“问学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组织者(教师)为使学习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使学习者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课堂。建构“问学课堂”更是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成功体验。
关键词:问学课堂;终身发展;学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说明“问学”过程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学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组织者(教师)为使学习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使学习者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课堂。建构“问学课堂”更是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成功体验。“问学课堂”既是课程改革的一种途径,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准确建构“问学课堂”,要注重“问学”的即时性、启发性、深入性、拓展性等特点,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实时进行不断的策略调整,抓住课堂中每一个“问学”的时机,进行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水平且不断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问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的联系与问题的升华,最终对学生思维过程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在出现错误之处“问学”——“问学”的即时性
有效的课堂来源于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正是教师释疑解惑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问学”适时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并能根据问学进行再思考并得以最终解决错误,因此追问的即时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此“问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
追问4:你能编出类似这种考虑两种情形,但受限制条件影响却只有一个结果的题目吗?请大家讨论一下,并将你的题目说给同桌听听。
其实关于这方面的题型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关于a的整式方程(a-2)x2-(2a-1)x+a=0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正是这即时的“问学”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这种错误也是学生经常的、无意识会发生的,通过“问学”,学生会对自身的错误理解会更深刻、更透彻,记忆就会有情境,由此及彼,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等数学思维品质。
二、在产生分歧时“问学”——“问学”的启发性
波利亚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课堂上若出现分歧,更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是自己的错误思路。在学生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能立即作出正确的判断,“问学”就是一个最好的点火索,教师要善于“挑拨、点拨”,巧妙地利用“问学”引导他们“自圆其说”,在争论中“不攻自破”,体现出真理是经得住推敲的,在此过程中收获经验,体验真知。在数学课堂中,高明的教师善于通过“问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启发中对问题再认识和再生长。因此老师追问的“生长点与延伸度”就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片段2:将二次函数y=-2(x-3)2的图象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生1:y=-2(x-4)2+2。
生2:y=-2(x+1)2+2。
生3:y=-2(x-7)2+2。
師追问1:你们能解释一下答案是如何得到的吗?你觉得哪个答案更有说服力?
生4:y=-2(x-4)2+2。
师追问2:你为什么同意是y=-2(x-4)2+2。
生4:依据图象平移的口诀: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y=-2(x-3)2+2,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y=-2(x-4)2+2。
生5:错的,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去验证生1的答案错的。
生6:y=-2(x-7)2+2是对的。
师追问3:哪位同学能将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特点再描述一下呢?
师追问4:对于一次函数图象(直线)和反比例函数图象(双曲线)它们的平移与解析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之所以发生分歧,是因为学生只记住了图象平移的口诀,没有完全抓住图象平移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经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会分析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学生理解有误时如何引导,“问学”活动的经验和水平就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其实,在八年级教材就有关于直线平移的相关知识,要抓住平移中关键点的变化,比如抛物线中一定要抓住顶点这个关键点。出错很自然,因为他们犯的错,给很多同学带来疑惑,在这种前提之下,教师的“问学”就极为重要,必须具有启发性。教师四两拨千斤的语言(“问学”的启发语言)就能把迷失方向或稀里糊涂的同学拉回来,学生才能有更深刻的思考和再认识。
三、在缺乏深度之处“问学”——“问学”的深入性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据,也是产生新问题的起点。学生在积思考中,思维火花的碰撞,就是深入学习的最佳时机,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看,教师不能只是将公式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缺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问学”引导活动,搭设思维跳板,在“问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问学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类比学习、大胆猜想、精心验证,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片段3: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以下简称中点四边形)
追问1: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追问2:菱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追问3:所有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是是平行四边形吗?
追问4:若想得到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追问5: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
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几个特殊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对四边形的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片段4: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4个判定方法后,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SAS、SSS、ASA、AAS)
追问(初级):每个判定都有几个条件?每个判定都有什么条件?运用SAS时易错点是什么?
追问(中级):四个判定有哪些共同点?比较容易出错的判定是什么?
追问(高级):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4个判定后,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使其不仅能知其一,还能知其二;同时也要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其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对问题本身有更深入的分析,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
四、在变式之中“问学”——“问学“的拓展性
所谓一题多变,主要体现在知识是静态的,思维是灵活的;教材所给的例题、练习题是固定的,仅仅是教材,不同老师对它们的理解也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理解深度是有极大的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极大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本的例题、练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然后通过问学引导变式,从而达到思维的拓展的效果,如:(1)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数据或图形;(2)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或条件、结论同时开放等;(3)条件引申或结论拓展,体现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片段5:如图1,在△ABC中,∠A=80°,∠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求∠BOC与∠A的数量关系.
變式1:如图2,在△ABC中,∠B平分线和∠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P与∠A的数量关系.
变式2:如图3,在△ABC中,∠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O与∠A的数量关系。
“例题、练习题变式”中的“问学”,有利于沟通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知识;有利于精减学生的重复性作业,躲避题海战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提炼解决同类问题的共通性,培养学生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去寻找解题方法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样。初中数学例题、练习题的变式训练,可以把现学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全面紧密地联系起来,数学是一个整体,不是独立的,而当中的“问学”是尤为重要,“问学”的引导更是教师琢磨的话题,怎样才能做到解一道题通一类题,提炼总结此类问题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建构“问学”课堂,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不自觉地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把握“问学”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关注文学的“即时性、启发性、深入性、拓展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立足课堂教学,围绕课标,将教师预设的问题与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构建“问学”课堂,必须是基于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就是让数学课堂通过核心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促使数学课堂从“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学习真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提升学生学习力[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5(1).
[2]杨剑.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尝试与思考[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4(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