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8-11-20沐子稳
沐子稳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家。我国不仅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重视国学经典的继承。而初中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应该更加重视国学经典的诵读,将国学的经典词句融入语文教材,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养成学生课前课后诵读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逐渐提升其语文诵读水平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与诵读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主要从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出发,将国学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策略
最近几年,在加强文化教育政策的鼓励下,社会兴起了一股国学之风,以推崇国学文化,诵读经典文学词句为主要形式,国外也建起了许多孔子学院。学生学习国学文化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并且还能够树立良好的学风。因此,首先要重视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国学融入语文教材中,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为什么要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积累丰富的国学文化知识
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提高知识积累的水平,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升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增强文化底蕴,学习先辈的优秀品质。在日复一日的诵读积累之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许多有韵律的诗文。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板块,叫作“经典古诗词诵读”,这个新增的国学诵读板块要求学生课前课后诵读以及背诵。其中有一篇叫作《潼关》,谭嗣同十多岁时,跟随父亲去甘肃时,路过潼关,被壮阔的风景所震撼,写下了这首诗。学生诵读这首诗,不仅能够体会潼关的壮阔,也能感受到谭嗣同追求个性、勇往直前的少年热血情怀。感同身受,从而更加有激情地对待学习。
(二)升华思想情感,增强表达能力
国学文化魅力无限,将国学的经典著作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体味国学魅力,感受国学经典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1]。
例如,在写作文时,表达情感不只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可以引用初中教材中诗句,用“问君能有几多愁”表示伤心,用“春风得意马蹄疾”表示开心。学生不仅诵读了国学经典,还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怎样将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怎样才能有效整合
(一)教材改版,更新教材内容,在语文课本中加入更多的国学经典作品
初中教材原本就包含有一些国学经典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优秀作品,特别是唐诗和宋词,是初中教材与国学经典融合的主要形式,但是这只是初步的结合[2]。要真正有效地整合,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国学经典作品,多形式、多内容地融入初中语文教材,扩大学生的国学经典阅读量,提高初中学生阅读理解国学著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加入了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如《史记》的某些片段,教师可以将国学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以国学经典片段为例,讲解其中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方法。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虽然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但是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将虚景与实景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分析国学作品,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中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二)在原本的教学方法中加入国学思想,促进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既然教材中加入了国学经典作品,教学方法也应该融入国学思想。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要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习靖节先生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国学作品,让学生体会古人写作时的心境。
例如,杜甫所写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比较经典的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将暮春的江南与年老体衰的诗人投影到黑板上,配上凄凉的音乐,使学生感同身受,体会诗人的深沉。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抒发的是李白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先将诗歌的大体含义讲解一边,再着重讲解诗歌所体现的情感,最后让学生以编写小故事的形式来更深刻地理解、记忆。
总之,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材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深入教材,其次才是深入人心。要在教材中增加国学诵读的篇数,并且适当增加需要背诵的经典作品。教师用国学著作中的思想、方法教育学生,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同感,促进国学经典的学习。要做到有效整合,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改进,循序渐进,真正做到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国学思想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学教育(下),2017(5):132-133.
[2]石文东.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存阅刊,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