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进泰国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
2018-11-20朱倩倩
朱倩倩
[摘 要]建设“一带一路”,走进泰国的中国企业是重要的生力军之一,而如何通过文化建设将历史、现实、未来,将地域、宗教和信仰等诸多因素主动地联系在一起,将中国文化与泰国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走进泰国所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新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走进泰国跨文化管理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树立跨文化管理理念;提倡“在泰变泰”,增强文化认同感;强调知己知彼,积极变通事半功倍;开展多元化跨文化培训;完善跨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积极投身公益,履行社会责任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企业;泰籍员工;跨文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4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2-00-02
1 共商共建共享的中泰经贸
泰国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2017年,中泰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未来5年《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为两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正与泰国“4.0战略”和“东部经济走廊”战略发展思路实现全面对接。未来5年,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数字经济、科技能源已被列为双方经贸合作的5大重点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进泰国发展。位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核心区域的泰中罗勇工业园被誉为“工业唐人街”,是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首家在泰国开发建设的中国境外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105家中国企业前来投资,投资总额超过25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中国电商和科技企业积极参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数字化建设,打造电商平台和智慧物流系统,助力泰国数字经济发展。两国企业在金融科技、电子跨境支付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全面进驻泰国商场和便利店。而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的重点工程之一的中泰铁路,于2017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不仅为中泰双边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更促使两国人民在文化传承、艺术传播、科学技术上的紧密交流,大大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 中国企业走进泰国的跨文化管理冲突原因
2.1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差异
中国文化长期主要受到释家、儒家、道家宗教思想的影响,而泰国绝大部分人信奉佛教。泰国以佛教为国教,根深蒂固的佛教文化对泰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里,从民间到政府,佛教礼仪贯穿着仪式、场面、活动的各个环节。风俗习惯作为经过时代发展遗留下来的行为模式,以及相对应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会对泰国民众产生强烈的思想、行为制约,形成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中国在泰企业若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真正地做到入乡随俗,全面了解泰民族的诸多风俗习惯,包括生活特点、工作方式等。如:中国人做事习惯“三下五除二”,性子急,工作责任心强,而泰国人做事习惯“哉焉焉”,慢慢来,工作责任心较弱。当初,中国华立集团开拓海外市场时,泰国工厂已正式开工,当中方管理人员到车间视察时,眼前的景象令人目瞪口呆:对于泰籍员工平日的磨磨蹭蹭,见怪不怪也就算了,但这回,有的在听收音机、唱歌、吃零食,有的在嬉笑打闹,更有甚者,干脆趴在桌上打瞌睡,流水线上工件堆积成灾。还有,泰国人说话喜欢轻声细语,公众场合习惯说“悄悄话”,而有些中国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有钱在泰国投资,总揣着优越感看人做事,气粗嗓门大,在公共场合爱大声讲话,交谈时盛气凌人。
2.2 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社会秩序。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早就给出了明确的指向:仁义礼智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目前,中国人与泰国人价值观念上最大的不同:中国人大多数是无神论者,不相信轮回之说;而泰国人从小便相信世上有鬼神,相信人世间有轮回。
2.3 法律法规差异
中国与泰国在法律法规方面也有差异。曾有中方企业老板因客户的订单催得紧,装货的集装箱都已等在工厂车间门外,便临时通知全员加班。不料,泰国工人根据泰国相关法律法规全员拒绝加班。不仅如此,他们还向泰国政府劳动部门投诉,中方管理人员只好到泰国政府劳动部门接受询问和教育。比如:泰国的《欺君法》保护皇室不被冒犯。无论谁,如果有诋毁、侮辱、威胁国王、王后以及王室继承人的行为,都将面临3~15年的监禁。曾有出租车司机在开车时批评了几句泰国王室,被乘客录下来报警,最后获刑两年半。在法规方面也有诸多不同,例如泰国摩托车白天行驶也需开大灯;喝酒时不可划拳,因为泰国禁赌,而划拳被列入赌博范围,等等。
3 中国企业走进泰国跨文化管理策略
3.1 正视文化差异,树立跨文化管理理念
在走进泰国的中国企业中,各个成员之间的文化差异呈多样性、坚固性,由此带来了较大的价值观念差距,处理不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所以,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对文化差异现象决不可视而不见,必须时时警醒自己,以正视的姿态面对渗透到工作方方面面的文化差异现象。欲解决中泰文化差異引发的一系列冲突,正确树立跨文化管理理念是实现中国进泰企业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正视存在文化差异,可以提升文化冲突的预判力,而树立正确的跨文化管理理念,在面对中泰文化冲突时,就能抓住跨文化管理的主动权,从而保证企业在文化冲突产生的情况下,仍可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3.2 提倡“在泰变泰”,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泰国的中国企业需要从基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开始,加快融入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步伐,顾及是否有利于双方民心相通。提倡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在泰变泰”,是主动增强自身对泰国文化认同感、主动增强泰方舒适度的重要举措。有些企业过分张扬,为了表明自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了证明自己企业的实力、为了迎合某些地方领导人的需要、为了利于更多的项目筹资,签协议时喜欢宣传、讲排场,其中的不当言行,容易引起那些鼓吹“中国威胁论”者的口舌、当地个别非政府组织的炒作,当地民众容易受到当地利益集团或反对势力的蛊惑,包括在当地报纸和网媒上经常出现的声音是中国人如何抢了当地人的饭碗,肆意抹黑中国,抹黑中国企业,甚至给一些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经营者的印象是:一有钱,二吐痰,三吹牛,四内战。而有些企业推崇的是老一辈华裔的生存之道,即“在泰变泰”,以欣赏的眼光融入泰国主流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平日的点点滴滴开始,认真学习泰语,品尝、学做泰国的美味佳肴,和泰国人一起欢度泰国节日,甚至鼓励国人嫁娶泰国人,最终融入泰国主流社会。
3.3 强调知己知彼,积极变通事半功倍
中国企业在走进泰国时,最主要的行为准则就是诚信经营,同时,学习泰国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当务之急,如:泰国《劳动法》和《投资经营法》等。上述被泰籍员工投诉后被泰国政府劳动部门请去询问和教育的中方管理人员,事后经过认真学习泰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发现泰籍员工工作的记工制度主要有小时制、日工制、包干制、月薪制4种,却没有计件制,若强制执行计件制肯定会被投诉。中方管理者变通实施包干制,發布了包干装配完毕即可提前下班,还专门起用了泰国人当班长,效果立竿见影,工人们的工作效率较之前大大提升,下班回家的时间也提前了半个小时。接着,中方管理者又发布了多包干300工件量即可计1.5倍日工资的奖励方案,泰籍员工心服口服,积极拥护,工作效率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中方管理者还观察到,泰籍员工由于对中方提供的工艺资料、操作说明书理解不清,原因在于中方细化不够或译成泰文时没有深入浅出造成的。中方马上招集双方技术员进行研讨,并有的放矢进行修改,最后再度译成泰文,分发给泰籍员工。这个办法使整个车间里的泰籍员工在极短时间里成为熟练工人,且工作时细心有加,检验时有板有眼,从根本上杜绝了次品。
3.4 开设环境模拟,开展多元化跨文化培训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在完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同时,须开展多元化跨文化培训,尤其是视听环境模拟培训,以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泰国文化体验的环境模拟实施,可以让中方员工提前想像,预判与中国环境大为不同的泰国环境,做到心中有底,增强了在新环境中的工作信心。在进行环境模拟培训的同时,应辅以语言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
3.5 追求更高目标,完善跨文化管理人力资源配备
完善跨文化管理人力资源配备是一个紧迫而又长期的工程。第一,要真正实现合理配备。在企业进驻泰国之前,要针对企业制定人员招聘标准,从语言、沟通、业务3方面能力考察、招聘、选拔、任用中方管理人员,尤其是“语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进行充分而有序的管理人才储备。第二,中国企业进驻泰国后,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基本方向及更长远的战略目标,制定更为明确、细致、到位的岗位标准,奖惩分明,并注重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第三,在为优秀管理层员工提供可观薪酬及居住待遇的同时,要关注员工的精神层面,给予更多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如通过各种正能量的娱乐活动减少他们的思乡情愁,通过各种高水准的文化活动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
3.6 积极投身公益,履行社会责任
走进泰国的中国企业,在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社会效益,注重环境保护。此外,要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在投身泰国公益事业时,中国企业应做好调查研究,选择当地政府和民众关注度高、对提升企业知名度影响较大且投入较低的公益项目。
主要参考文献
[1]田书格,李红艳.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1).
[2]颜垒,黄静.中国企业海外管理研究之一:中国企业海外文化冲突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7(3).
[3]吕邈,权锡鉴.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模式与策略论析[J].齐鲁学刊,2017(4).
[4]王鉴忠,宋嘉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J].理论探讨,2017(6).
[5]丁帅,李妍.东西方企业管理文化冲突及跨文化融合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