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经管类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8-11-20张宇文张广行丁孟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7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

张宇文 张广行 丁孟春

摘要:当前经管类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进行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状况的调查研究,对数据分析做出客观的评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改变现在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21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相应的就業岗位却增长缓慢,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改变经管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其就业能力,使得毕业生能力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差距缩小,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调研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500份纸质问卷和1500份电子问卷,调查对象为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至2013级毕业生以及2014级至2018级的在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调查对象以经管类专业为主。

1.经管类在校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认知的情况。(1)就业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经管类大学生对以后就业状况信心不高,持乐观态度的占比为45%。对以后就业特别有信心的占比为12.3%,有信心的占比为32.7%,一般有信心的占比为37.3%,没有信心的占比为15.4%,特别没有信心的占比为2.3%。(2)对就业压力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到大四开始考虑就业的占比分别为19%、32%、41%和8%。针对数据可知仅有较少学生大四才考虑就业压力,大部分经管类大学生会提前考虑就业问题,且于大三开始思考就业问题占比最大。

2.经管类在校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1)就业意向。约四分之一经管类大学生想去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约四分之一经管类大学生想要从事国有企业;五分之一经管类大学生想要从事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经管类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及就业项目占比仅为2.75%。(2)薪资期望。经管类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薪资要求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和4000—5000元,所占比例分别为42.88%和30.41%。薪资要求为6000元以上的仅为2.72%。(3)地域期望。调查结果显示,留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占比为33.91%,去到北部沿海地区的占比为24.63%,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占比为19.22%。吉林省大学生与其他地方的大学生在就业地点的选择较为不同,吉林省大学生偏向于留在东北地区,其他地方学生偏向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

3.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能力的整体评价。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非常满意的占比情况为36.12%和33.22%;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技术贡献满意程度一般占比情况为30.99%、35.01%和35.71%。

4.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需求。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各种能力要求都很高。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实操能力极其重视,对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等也相对较为重视。

二、存在的问题

1.经管类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1)对当前就业形势认知不够。根据长春理工大学经管类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中对自身就业态度问题可知,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未能及时关注形势的变化,未能提前做好准备,部分大学生甚至在大四时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式认知不足。(2)就业观念错位。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更乐意去工作稳定、福利待遇较好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忽略了自身所学专业的特性,偏离国家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想去民营企业工作,但是占比还是较低,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民营经济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经管类人才需求很大。可见,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存在着偏差。(3)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定位。根据长春理工大学经管类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可知,多数的经管类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环境感知和敏捷的行动力。这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到自身兴趣所在,进行职业定位;不能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缺乏竞争意识与发展意识;没有敏锐的行动力不能够更好地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其他能力。

2.高校存在的问题。(1)培养大学生的模式不当。高校的课程设置着重于理论的教学,提供给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这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需求恰恰相反;且高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过于单一,未开设更多的经管的专业课程。(2)对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够。虽然高校普遍开设了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经常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和比赛,也会发布一些就业信息,但对大学生的帮助还是很有限。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学时较少,不能够清晰地给予大学生就业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老师人数较少,不能够详尽地了解每一名大学生的情况,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很迷茫。

三、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1.经管类大学生自身层面。(1)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经管类大学生应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日常生活中应主动地了解自己,加强自身的思考,同时吸取他人的意见,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兴趣、优势等形成恰当的就业期望,同时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老师等时刻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准确把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接着综合以上各种信息制定出详细的行动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调整和完善。(2)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就业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应该结合企业对职业素质能力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期间,利用充足的时间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学习全面的经管类知识,将金融、经济、管理知识融为一体。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应变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高级人才。(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管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企业、社会等多多接触,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运营机制、企业文化等。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为将来正式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4)积极参与各种比赛,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创新比赛、创业大赛、企业运营模拟等比赛,可以提高自身的组织决策能力、计划制作能力,切身体验企业的运营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设置和专业技能脱离的弊端。

2.高校层面。(1)改变培养模式。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需要关注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不断优化课程,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经管类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革,政府政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因此高校也应该随之进行教学改革。从专业知识到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经管类精英。(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指导外,高校应将就业指导教育贯彻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高校应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部门,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此同时,还应多举办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的讲座,从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3)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从而形成长久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基地和职业体验。高校还应积极邀请企业来学校进行宣讲或者举办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肖海霞.从毕业生就业能力反视地方性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转型发展路径——基于陇东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J].文教资料,2017,(03):130-134.

[2]吴宗婧.浅谈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0):175-176.

[3]田园,上官万成.理工院校经管类学科学生就业工作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

[4]陈明,云绍辉.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途径——以九江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
项目化管理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