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烫了个“爱心”
2018-11-20李利萍
李利萍
今天是酷玩游戏场的第三次工作日,小家伙们兴匆匆地来到木工坊,像往常那样签好名,穿好工作服,来到操作台前,用期盼的眼神问老师:“李老师,今天是不是可以让我们做瓢虫了?”前两次小家伙们对锯木工作非常卖力:第一次好多孩子完成了锯5块小木片的任务,第二次锯1块大木片任务,两次都出色完成。老师觉得简单的锯木工作已能熟练上手,是该挑战一下难一点的工作,于是就同意他们的请求,同时也达成了第三天预设目标,开始了小家伙们期待已久的瓢虫的加工制作。
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孩子们动机明确,所以二话没说拼命地锯木。这一次,锯一颗大木片和两颗小木片,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尤其是对于原本工作经验丰富些的彤彤来说。她在最短的时间里锯下瓢虫的身体(大木片)和两只眼睛(小木片),随后着急着去热熔枪操作台组装装瓢虫需要用的热熔枪。可能因为初次使用热熔枪,忘了前一天老师的注意事项——热熔胶要打在尽可能大的木头上,彤彤在安装瓢虫的眼睛时,热熔胶没有打在瓢虫的头顶大木头上,打在了眼睛(小木片)上,以致热熔胶流向她原本带着纱手套的左手食指上。只听“哎呦”一声,老师一下意识到烫到了。孩子委屈地点点头,并脱出手套看着自己的小手,眼泪忍不住要落下来。老师立马带着她到水龙头下用冷水冲洗并安慰说:“没事,彤彤很勇敢的,水里冲冲就不疼了。”经过三四分钟的冲洗降温,孩子疼痛减少了,没起很大的泡,但离开了水龙头,孩子还是微微感受到疼痛,即使老师给抹了烫伤药膏,孩子还是一脸愁眉苦脸。
为了了解孩子的心理,老师顺势问道:“彤彤,下次还用热熔枪吗?”孩子伤心地说:“不敢了。”“那还做木工吗?”孩子轻轻地摇了摇头。为了不给她留下此刻的阴影,改变她的委屈和失落,老师帮她分析了此次事故的原因,老师对彤彤说:“彤彤你觉得是热熔枪太可怕呢?还是你自己的操作不当呢?”孩子支吾着似乎有些说不上来,老师紧接着又说:“那你想完成你的瓢虫吗?”彤彤点点头。“那你受伤的手还能干吗?”“不能。”于是老师让她做观众,拿她完成了一半工作的瓢虫进行了演示,并要求她观看老师是怎么组装的,为什么老师不会烫到。带着问题,彤彤看得特别仔细。当老师在安装眼睛时,她好像突然醒悟似的说:“李老师,我知道了。我刚才是把热熔胶打在眼睛上,你是打在头上的。”“这有关系吗?”“头上就不会烫到。”彤彤说。“为什么?”老师追问道。“因为头大,眼睛太小了。”彤彤回答。老师立马肯定了她:“对呀,热熔胶会流动,小小的眼睛不能容纳太多的热熔胶。”当我装触角和脚时,为了让位置更准确些,我轻轻触碰了热熔胶,彤彤好奇地问:“李老师,为什么你不会被烫到?”“老师是在热熔胶稍稍冷却一会后才碰的,而且碰到的是一丁点,你刚刚碰到的是刚从枪里流出来的滚烫滚烫的热熔胶且你小手的皮比老师手的皮要嫩得多了。”这时的彤彤听得别提有多认真。彤彤看着自己的作品在老师手中初具雏形,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开心地说:“老师,我烫了一个爱心。”“爱心?”我惊讶道。“嗯,烫到的地方白白的,有些像爱心。”老师仔细一看:“哦,确实挺像的,那你与爱心拍照留念吧!”孩子伸出食指拍下了难忘的瞬间,小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容。
经过此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無处不在,关键看你如何把握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契机。本次案例成功将孩子的心理转危为安,让孩子在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中感悟自己的对与错,重新建立学习的自信,真正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