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如七子也心降

2018-11-20张晓杰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归有光悲情

张晓杰

摘要:本文以明中期散文家归有光先生的《项脊轩志》为研究蓝本,先对作者在志中所“明达”或“暗意”的人生悲情做大致总结,并就其形成原因做简要陈述,以期复原在明朝中叶有着“当代韩愈”之称的震川先生之真实生活及心理历程。

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悲情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号震川,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是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崇尚唐宋古文,《项脊轩志》是他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语朴情深。

一、《项脊轩志》中的悲情体现

(一)寒门贵子的酸楚

1.生在没落名门望族的悲苦

正所谓“生不逢时”,归有光出生的时候,正是家族日益艰难的情形,他的父辈们虽然也读书,但并未走上仕途,因而归有光的童年生活环境,应该和李密《陈情表》中自嘲的那般“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颇为相似。然而与李密不同的是,李密因为“门衰祚薄”既没有叔伯,也没有兄弟,所以他未能看到归有光年幼时叔叔伯伯分家的那般“热闹”之景。

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对这一童年盛况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叔叔伯伯们把原来南北相通的院落各自分割,自成一体,本来完整的院落也瞬间分成了好几家人,杂七杂八的多了许多小门,显得十分龃龉。除此之外,对于后来的生活环境,归有光接着说到:“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对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位受邀而来的客人,侧身挤过矮小的厨房,又被隔壁的养犬一阵狂吠,掩面疾走至客厅,却发现一只公鸡正占着自己的座位。如此境况,怎能不叫人一叹再叹。

幼年的拮据生活对归有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多年以后仍然念念不忘,所以在这里我们把他归结为《项脊轩志》流露的第一层悲苦——少年穷困之苦。

2.不能继承祖先志向的愤懑

受儒家文化影响,“齐家”是归有光“修身”的目的之一。归有光的父辈都没有什么出息,他的父亲也不过是个穷县学生,但是他们归氏一族在当时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也是一个大家族。在《项脊轩志》里曾经提到过他的祖母为了勉励他读书曾送给他一个上朝用的象牙手板。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三更灯火五更鸡”,归有光少年时期读书十分刻苦,他励志为家族扬眉吐气,这一点从《项脊轩志》中他因闭门读书不出,被祖母嘲为“闺中少女”便可以从侧面佐证。而且他聪颖异常,一直以来都是家乡人眼中的少年天才,他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就名列第一。

然而天妒英才,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勤奋的少年。自二十岁以后,归有光乡试接连不中,他五上南京城,但每次都是名落孙山。直到十几年后才被点为第二名,之后他北上京都渴望一举成名,然而终究事与愿违。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说:“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是啊,承先祖遗志,奋其一生,然而终究不得,该是多大的悲哀啊。

(二)刚健勇士的柔情

1.对离世母亲的无比怀念

归有光八岁的时候,他年仅25岁的母亲就因病而逝。生在贫苦之家本就不幸,这下又没有了母亲的关怀,归有光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八岁的他已经是十分懂事,他在心里深深烙下了这个仅仅陪了他八年的母亲的音容笑貌,将她一生珍藏心底。

《项脊轩志》里提到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婆婆,“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归有光介绍说她是祖母的侍女,曾经侍奉过他们家两代人。老婆婆经常谈及过往,跟他说一些母亲的往事以及姐姐的幼年模样,每每及此都让归有光频频泪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在这里,作者用了八个字形容他们谈话结束的情景,然而却是字字泣血。我们细想,老婆婆的哭泣,是怀念故人的离逝和感慨自己行将就木的一生,而作者应该不仅仅如此,不知道在每个孤寂的深夜里,经历人生困顿的作者会不会苦念着这位只给了自己八年关爱的母亲。

2.对早逝妻子的不能释怀

史料记载归有光一生共有三位妻子,而根据时间推算,《项脊轩志》中记载的那位应该是归有光的第一任妻子魏氏。魏氏,是归有光母亲在世时为他所选,是当时的名儒魏校的侄女,因为归有光曾拜魏校为师,所以两人感情很是深厚。魏氏陪伴归有光的时间并不长,生育一女,时已满四岁,后来又生育一子,本该是旁人眼里儿女双全的幸福时刻,魏氏却一病而终,魏氏去世的时候他们的儿子才几个月大,而归有光那年刚刚二十七岁。

《项脊轩志》的末尾,归有光丝毫没有掩盖自己对亡妻的无比思念,亦或者说,《项脊轩志》的最后两段作者虽然笔指“项脊”但却心在亡妻。他首先讲述了两件往事,一是回忆当初妻子在项脊轩中向自己请教学问,另一件是妻子向他讲述家中姊妹向她询问何为项脊轩的事情。他的描写十分诚恳,就如同一个童子在娓娓道来心中的愿望,但是在平淡的叙述中,他的真情却像溪流一样流露而出,沁人心脾。

归有光用了这样一句话做了《项脊轩志》的结束之语,他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联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话,才明白原来项脊轩志的“志”在此处。

二、对于悲情之源的简略求索

(一)对影响人物行为的外在“大环境”的分析

《孟子》中有知人论世的说法,因而研究归有光就不能离开他的时代大背景。归有光一生历经了正德、嘉靖和隆庆三朝,所处年代正是位于整个明王朝的中期阶段。因为正德和隆庆分别对应了归有光的少年时期和晚年时期,所以研究归有光的人生悲剧参照嘉靖一朝是最为可取的。

嘉靖皇帝拥有“中兴之帝”的尊荣,在统治前期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晚年迷信道教,错用严嵩误国,整整二十年,对整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史料记载,作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的严嵩,专权误国,欺上瞒下,《明史》中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因而在这一对君臣的治理下,明朝内忧外患不断:在內,严嵩卖官鬻爵,党同伐异,致使“奴颜婢膝之徒滚滚当道”,中原百姓苦不堪言;在外,丧权辱国,废弛边事,吞没军饷,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造成极大破坏。因而,嘉靖一朝也是黑暗多难的一朝。归有光身处如此世道,悲剧人生的发生是必然的。

(二)对影响人物言行的内在“小世界”的细究

社会原因是一方面,但归有光的强硬个性也多多少少对他的悲惨人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时,科场舞弊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情,士子们纷纷折腰于达官显贵,以谋求自身前途。试想,归有光多次赴考怎么会不知道这种途径,但是纵然屡次失败他也依然不为所动。当初乡试之时点他为第二名的宗师张治很看好归有光,在得知他屡试不中的情况下,几次“欲以旧谊招致之”,然归有光“卒守正不一往”。

归有光的强烈个性不仅表现在不为投机去奉仰权贵,还表现在敢于批判当时的“文坛宗主”。归有光的同乡王世贞少年得志,官运亨通,虽然在年龄上稍稍晚于归有光,但因其远见卓识,被当时文坛奉为文坛宗主,士子纷纷拜于门下。但是归有光却对他十分不屑,他在《项思尧文集序》中,狠狠数落了一番王世贞,说他恬居此位,实为“妄庸人”,引来了王世贞的极为不满。虽然在后来的《归太仆赞》中,王世贞表达了对归有光的谅解,也表现出了对他的思慕,但此时归有光早已逝去。试想,若当年归有光没有那般咄咄逼人,而是与王世贞促膝相谈,肯定会成为文坛又一段佳话。

三、小结

黑暗的社会现实限制了归有光的发展,执拗的性格也让他一生多灾多难,但这才是我们所推崇的归有光,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对于折腰权贵的人他不会多看一眼,对于为求功名而走“终南捷径”者也不予苟同,这是他的个性,也是他最为可爱的地方。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归有光悲情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悲情英雄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陈水扁“悲情奔丧”
悲情富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