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放大内镜联合EUS在早期胃癌中诊断的应用
2018-11-20欧阳灿晖李君玉朱海燕付曲波谢军黄才斌
欧阳灿晖,李君玉,朱海燕,付曲波,谢军,黄才斌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阶段又被称为“消化道早癌”,多指肿瘤浸润低于消化道黏膜下层的胃癌,该阶段的肿瘤恶化程度较低,且其临床症状不够典型,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往往会导致其肿瘤发展至中晚期,恶性程度增高,致死率也增高,因此,临床上主张对消化道早癌进行早期诊断,以便于对患者实施及时治疗,避免其肿瘤继续恶化[1]。以往,临床诊断消化道早癌多采取常规胃镜检查,但胃镜检查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准确性低,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2],普通内镜与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率约为56%[3],因此,还需寻找更加准确的诊断方法。近年来,超声内镜、NBI放大内镜技术被逐渐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中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此,针对就诊于本院白光镜下疑似早期胃癌且行放大NBI及超声内镜检查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本院白光镜下疑似早期胃癌且行放大NBI及超声内镜检查的47例患者,对4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3.47±16.93)岁,均经普通胃镜检查提示疑似消化道早癌,所有患者均行放大NBI+超声内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对病灶明显处进行活检;最后对病检阳性者采取ESD或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其临床资料保存完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NBI放大内镜检查与超声内镜检查。检查前1晚,患者需在20:00后禁食,保持空腹,于检查当天清晨进行检查,检查时均予丙泊酚麻醉下进行;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先采用白光内镜下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等,然后进行NBI-ME观察,了解病变的表面微结构和微血管形态[4]:参考经典的VS分型(microvascular pattern,microsurfacepattern)。微血管(microvascular,MV)表型分为:规则MV表型、不规则MV表型、MV表型缺失三种;微腺管(microsurface,MS)表型分为:规则MS表型、不规则MS表型、MS表型缺失三种;DL:与周围正常黏膜之间的分界线;病灶表面存在白色不透明物质(WOS)或白色球状现象(WGA)。出现明显的DL、WOS或WGA,伴有MV表型不规则或缺失、MS表型不规则或缺失中任何一种,即诊断早期胃癌。分界线对预测肿瘤的敏感性达到95%,如不存在分界线,基本可排除肿瘤[4]。同时行超声内镜检查,用高频超声小探头对病灶进行探查判断其浸润深度,并获取图像。检查结束后在NBI模式下对病灶明显处进行活检。最后对病检阳性者采取ESD或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
1.3 仪器及设备 NBI放大内镜检查设备为Olympus CV-290主机、Olympus GIF-H260Z胃镜;超声内镜检查设备为Aloka Prosound SSD-α5超声诊断仪、Olympus GF-UE260环扫超声内镜。
2 结果
放大NBI联合超声内镜诊断胃良性病变19例,活检病理提示炎症性病变9例,其中合并肠上皮化生6例,低-中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放大NBI联合超声内镜诊断进展期胃癌5例。放大NBI联合超声内镜诊断早期胃癌21例,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黏膜内癌8例,原位癌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放大NBI诊断早期胃癌2例,但超声内镜提示病变突破黏膜下层,活检病理提示腺癌。对于放大NBI联合超声内镜诊断早期胃癌21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行ESD治疗17例,外科手术切除治疗4例;其中有2例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于放大NBI诊断进展期胃癌及超声内镜诊断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符合进展期胃癌。具体见图1~5。
图1 白光镜下胃窦体交界处病变
图2 NBI下见病变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
图3 放大NBI见病变处腺体消失,微血管紊乱
图4 超声内镜检见病变处胃壁固有肌层完整
图5 ESD术后病理提示,黏膜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3 讨论
早期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病变,其恶性程度较低,其肿瘤病灶尚未浸润至消化道黏膜下层,始终处于消化道黏膜下层之下。但随着病情进展,如患者未能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肿瘤病灶继续浸润,加重其肿瘤恶性程度,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6],因此,临床上需对早期予以早期诊断,以便于给予患者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其肿瘤进展。
由于胃癌在早期阶段的恶性程度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断时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7]。消化内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早期的主要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消化道病变予以检出,但常规胃镜检查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其术前常规胃镜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仅在56%左右,往往无法为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8]。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内镜设备的更新换代,NBI放大内镜、超声内镜被逐渐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其中,NBI放大内镜的操作简单,结合放大内镜的作用,其检查时的视野清晰,对消化道早癌的黏膜血管及腺管形态改变的分辨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对消化道早癌的病变类型进行定性评估[9];超声内镜主要是通过超声设备引导内镜检查,可在超声图像中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使诊断医师可准确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以及病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消化道早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10]。
本研究针对47例白光镜下疑似早期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放大NBI内镜对早期胃癌准确率为82.6%,而放大NBI内镜联合超内镜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0.5%,原因在于超声内镜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明确2例放大NBI内镜诊断未能诊断的进展期胃癌,且与术后病理相一致,因此,本研究认为放大NBI内镜及超声内镜联合可作为消化道早癌的术前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采用NBI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对消化道早癌均可予以准确检出,临床诊断时应将NBI放大内镜与超声内镜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