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肢不全离断伤术后康复治疗效果1例报告
2018-11-20苏小妹寄婧时斌薛枝秀靳重飞尉军红王宁霞
苏小妹,寄婧,时斌,薛枝秀,靳重飞,尉军红,王宁霞
(甘肃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甘肃 兰州 730000)
上肢离断伤是手外科较常见的重大损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神经修复水平的不断提高,离断肢体再植的成活率也不断攀升,然而,再植的目的不仅仅是存活,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1]。随着近年来快速康复和围手术期康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术后康复开始越早,功能恢复效果越好。目前我国尚没有上肢离断伤术后康复的标准和指南,本文报道1例右上肢不全离断伤术后成功康复的病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男,34岁,2016年4月29日因重物砸伤急诊以“右上臂不全离断伤”入院。专科情况:右上臂自肘关节上5 cm不全离断,断端创面不规则,污染严重,仅尺侧组织相接,肘部畸形,可触及异常活动,手部主动活动未触及,肢体远端冰凉无血运,远端无感觉,右上肢功能全部丧失。清创探查见:右上臂自中段不全离断,内侧约5 cm宽软组织连接,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及肱桡肌断裂,右肱骨干中段横行骨折,肱、动静脉血管束挫伤,其内可见大量血栓形成;右正中神经、尺神经连续性存在,右桡神经断裂,为Gustilo TypeⅢC型。入院诊断:①右上臂不全离断伤 ②右肱骨干、桡骨干骨折 ③右肱动脉断裂 ④右桡神经断裂 ⑤右正中神经、尺神经挫伤 ⑥右上臂皮肤软组织挫裂伤。该患者受伤后2小时即进行首次手术,手术步骤:①右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全面清创,DCP钢板固定右肱骨干骨折部位;②大隐静脉移植肱动脉修复术:右肱动脉清创后见血管缺损18 cm,取对侧大隐静脉修复肱动脉,右上肢血运恢复;③吻合桡神经,仔细修复皮肤及软组织裂伤;④前臂正中掌侧行减张伤口,彻底打开前臂掌侧筋膜间室,疏松牵拉缝合伤口。患者于伤后25天行二期手术,手术步骤:①右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②游离植皮术:右前臂掌侧减张切口处肉芽组织清创,取对侧小腿游离皮片,缝合于创面。图1、2.3分别为患者术前受伤、右肱动脉造影和骨折情况,图4、5分别为术后右肱骨干内固定和即刻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已修复;图6、7分别为二期皮瓣术后和右桡骨干内固定。
图1 入院时照片Figure 1 After trauma
图2 首次术前肱动脉血管造影Figure 2 Brachial artery angiography before surgery
图3 首次术前右桡骨干骨折Figure 3 Right radius fracture
图4 首次术后右肱骨干内固定Figure 4 Humerus was stabilized with DCP plate
图5 首次术后即刻动脉血管造影Figure 5 Revascularization
图6 二期右前臂皮瓣术后Figure 6 Forearm skin grafting
图7 二期术后桡骨干X线片Figure 7 The right radius fixation
2 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
2.1 首次术后围手术期康复 术后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同时签署了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康复措施如下。
2.1.1 心理疏导 术后第1周内对其进行心理康复,增强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2]。
2.2.2 减轻水肿 ①良肢位监管:右上肢外旋外展位,抬高30°,高于心脏位置,有助于血液回流[3],右前臂旋后,右手休息位,防止关节挛缩;②淋巴引流技术:对除敷料包扎外裸露的皮肤使用淋巴引流技术进行消肿[4],每次20分钟,每天2次[5];③肌内效贴治疗 对右侧三角肌区域、右手行肌内效贴治疗,爪形贴法,以减轻水肿。
2.1.3 预防术后并发症 ①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术后1周在床边进行渐进性坐位训练,2周后进行适宜站立训练;②预防骨折延迟愈合:右肩关节适量活动给予患肢一定的应力刺激促进右肱骨骨折处愈合,右上肢勿长时间下垂。
2.1.4 运动疗法 术后第2周即进行右肩关节无痛范围内的主被动活动,右手被动握拳伸展训练,每次20分钟,每天2~4次,维持右手被动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腱粘连,为后期右手功能恢复奠定基础。2.2 二期术后围手术期康复
2.2.1 功能锻炼 取卧位或坐位进行右肩、肘、腕关节的主被动活动,每次20分钟,每天2~4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防止肌肉粘连、关节僵硬;恢复肢体活动度和肌力,锻炼时应及时观察患者情况,避免前臂动脉血压偏低,局部血供不足。
2.2.2 物理因子治疗 ①短波治疗,无热量短波可促进再植肢体深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小静脉血栓形成和抑制细菌生长,有助于伤口水肿消退,促进炎症吸收[6]术后第2周进行短波治疗,频率15 HZ,强度5,无热量,每次20分钟,每天2次;②神经肌肉电刺激 对右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右腕背伸肌、掌屈肌、右手内在肌进行电刺激,每次20分钟,每天2次,配合主动训练,增加右上肢和右手肌肉力量,延缓肌肉萎缩。
2.3 中后期康复治疗 术后两月,采用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身体结构与功能方面:①右肩、肘关节主被动活动均受限,右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受限;②右上肢肌力下降;③右腕部浅感觉减退、手背、掌心、手指浅感觉消失;④疼痛:NPRS:5分。
活动参与方面:①进食、修饰、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均受限;②有薪工作无法维持;③娱乐活动无法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①工作环境受限;②生活中的餐具、洗漱用品、衣物均受限;③患者为右利手;④患者情绪障碍。
康复小组利用精准化康复理念对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身体结构与功能方面:①使用alexia仪器进行右肩、肘各个方向渐进性抗组肌力训练,阻力从1-6依次增加,每次3组,每组10个,每天2次;②配合周围神经恢复原则,开始右上肢感觉促通训练[7];③右腕助动运动,右手掌指、指间关节被动活动训练;④物理因子治疗:低频治疗,电刺激右腕背伸肌、掌屈肌、右手内在肌,每次20分钟,每天2次,根据患者耐受度和肌肉兴奋度调整强度;超声波治疗,右上臂和前臂瘢痕处进行超声波治疗,连续波,每次20分钟,每天2次;⑤右腕关节佩戴功能位支具,保护修补后的神经组织,配合右手肌内效贴治疗,防止手功能丧失[8-9];⑥右上肢压力衣佩戴,每天23小时,持续佩戴[10-11],以控制上臂和前臂瘢痕增生;⑦右上肢、右手针灸配合电针治疗,针刺右侧肩井、肩贞、臂臑、曲池、内关、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留针每次20分钟,每天1次;⑧生物反馈训练 右腕背伸肌、掌屈肌助动模式,每次20分钟,每天2次。活动与参与方面:进行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指导训练,以改善患者右上肢功能。
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方面:①改良日常使用器具(将勺柄加粗,使用系扣器等);②通过小组活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治疗两个月后患者骨折、软组织愈合良好,右肩和右肘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前臂及手部的痛、触觉已开始部分恢复。
治疗方案调整如下:右肩、肘关节力量加强训练,右上肢运动控制训练,该阶段重点在右手功能训练。身体结构与功能方面:①右手精细觉训练;②右腕关节主动运动,右拇指助动运动;③右手智能运动控制训练系统治疗(Hand-tutor),通过不同的游戏,锻炼患者右手、右腕主动控制能力。活动与参与方面:①进行右手进食、工具性日常生活模拟训练(如开门窗、开锁、开灯);②双手配合下搬移重物训练和优势侧替换训练。该阶段同时进行职业环境的评估指导,为患者制定职业规划,建议其不再进行重体力劳动,改经营一家小超市。
3 结果
经过7个月的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如下:①右肩、肘和前臂主动活动度、肌力基本正常;②右腕关节主动背伸、掌屈欠佳;③右拇指无法背伸,可完成侧捏,其余四指掌指、指间关节均无主动活动,无法完成对指、对掌和抓握;④右手痛、触觉接近正常;⑤右手可在侧捏下用勺子进食,右手可独立开锁,日常生活基本独立;⑥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瘢痕均得到明显改善。受伤后一年肌电图显示:右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正常,运动传导速度均减慢。伤后一年10个月随访发现患者右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可小范围主动活动,右手对指、对掌仍困难。治疗结果见表1、2、3、4。
表1 右肩关节术前术后主被动关节活动度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joint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f right shoulder joint
表2 右肘、腕、拇指术前术后主被动关节活动度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joint motion between right elbow,wrist and thumb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表3 右上肢术前术后肌力对比(MMT)Table 3 Muscle strength comparison of right upper limb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MMT)
表4 改良Barthel指数 、心理因素、疼痛、瘢痕术前术后对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modified Barthel index,psychological factors,pain and scar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4 讨论
Gustilo TypeⅢC分型患者常处于截肢边缘,治疗费时费力,但对上肢来说意义重大,对患者功能康复的要求贯穿手术治疗的始末[13]。该患者最后康复效果良好,主要是遵循了早期化、个体化、适时化和综合康复的原则。该病例有以几方面经验:①上肢保肢成功后及时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康复介入。上肢离断伤是重大手外伤,患者大多需多次手术,保肢成功后肿胀、疼痛明显,制动太久易造成上肢功能障碍。因此,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康复介入十分必要,该患者术后第一天物理治疗师同外科医生共同查房,详细了解其临床情况,在预防血管危象、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基础上,第一步首先是利用淋巴引流手法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在患者耐受度内小范围被动活动未受累关节,维持未其主被动活动度,同时进行健侧肢体肌力训练、腰背肌训练和呼吸训练,为二次手术做准备。首次术后即进行手功能训练,及时预防了右手的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为后期手功能恢复争取了时间。②前臂切开减压术后康复的早期介入。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是临床上前臂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可导致上肢严重功能障碍,该患者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出血多,水肿严重并有血栓形成,存在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高发因素。因此,外科医生首次手术时对右前臂进行预防性切开减压,二期通过植皮闭合减张伤口。二期术后1周对其进行右手部各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2周后进行右前臂旋转和右腕部主被动活动,术后3周,血管、神经、肌肉修复稳定后对其进行右肘关节的屈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③患者右腕屈伸功能基本正常,右拇指可完成侧捏和部分对掌,其余四指无主动屈曲活动,右手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21个月后随访发现,患者右手2~4指掌指、指间关节可完成小范围主动屈曲,右手对指、对掌仍困难,建议患者使用动力性支局具以帮助右手抓我功能的恢复。据上肢长度和神经修复后的生长速度(1~2 mm/d),在手术后18个月,手内在肌应该恢复部分功能而无恢复迹象时,外科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功能重建手术来解决拇对掌不能和爪形手畸形等问题,使患者恢复抓握及对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