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家长不能观望
2018-11-20文|
文 |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就是家庭和幼儿园,要促进一个孩子最优化的成长,势必需要家园合作,凝成合力。作为一名从事幼儿教育30年的教师,也作为一名家长,就我的经验来看,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最主要的力量和最主动的因素实际上是家长。
学前教育领域的家园合作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在家园合作的实践中,却屡屡出现问题。
在对幼儿园的态度上,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承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自己有权监管幼儿园的教育。这种极端化认识直接导致了家庭与幼儿园的对立关系,所谓的家园合作也只能流于表面。
那些将教育责任直接推给幼儿园的家长们,认为自己不够专业,既然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听老师的,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表面的配合,会在矛盾和冲突发生后将责任全推给园方。而那些将对幼儿园的监管视为己任的家长们,认为自己足够专业,干涉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对幼儿园教育的强势监督,使教师和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承担过大的压力。于是,为了减少矛盾,有时候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会不顾教育规律来迎合家长。在家长这种自认为自己足够专业的监管下,真正的受害者恰恰是孩子。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双方的互不信任,尤其是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不信任。没有信任,谈何合作?
在如何看待幼儿和教育幼儿上,家长和园方也有分歧。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是给幼儿创造性培养还是知识教学。一般来说,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
实际上,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最大限度地去除了功利性,再加上几十年的幼教改革,使得幼教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改过去陈旧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树立起“儿童是发展着的个体,教育应遵循其发展的规律”的现代教育理念。但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长具备怎样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不仅因人而异,还备受社会的影响。在现实中,家长希望的教育往往带有更多的功利性,这就与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产生了冲突。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园刚刚举办完教育讲座,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散会后家长就催着孩子赶场似地上课外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本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漫长的赛程比的是毅力和耐力,比的是经历的过程和对目标的执着,怎么会有输在起跑线之说呢?家长在教育上的短视,与幼儿园教育的长远性形成了矛盾,造成了家园合作的畸形状态。
此外,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也流于表面,多表现为参观幼儿园、观摩开放日、参加生日聚会、运动会等。只有真正深入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的了解;只有完全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才能领悟教育孩子的真谛。因此,家长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另一种教育力量和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而不仅仅是观望者。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家长所处的被动状态,直接造成了家园合作的窘态。那么,如何使家长成为家园合作的主动因素呢?
首先要提高认知,需认识到“家长”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
任何职业都必须以理论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家长”这个职业也如此,教育理论的认知远比几个具体教育方法重要得多。许多家长遇到教育问题时都着急地要具体方法,希望某些方法能药到病除。殊不知,所有的问题都有根源,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更是如此。当一个家长通过某些教育现象习得了教育理论,而不是仅仅讨得一个办法,那么他就会由此创造出无数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思维越丰富,教育方法也就更具创造性。
在家园合作这个事情上,家长与其被动地听幼儿园的教育讲座,不如主动地学习一些教育理论,这样不仅自己在遇到教育问题时能够理智而智慧地进行处理,也能够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同步,达到理想的合作状态。
其次,家长需要参与幼儿园活动,交流对教育的不同看法。
家长对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参与要具体、深入。比如参加班级的环境创设,就会了解环境布置是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是需要幼儿参与其中的,而不只是美观。再比如,参与班级课程的生成,就会知道生成课程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参加这些具体活动,才能使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不流于表面。
再次,当面临家园矛盾时,家长需学会理智处理,用正确的沟通方式,促成矛盾圆满解决。
所谓幼儿园里无小事,矛盾发生后,重要的是解决矛盾,而不是胡搅蛮缠。问题的发生往往在于家长和园方的不同见解和理念。如果相互沟通,双方达成共识,这就相当于为孩子的成长环境释放了正能量。俗话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大多数家长会因为安全问题、学习问题或孩子间的矛盾找老师沟通,若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种沟通十有八九会演变成抱怨;但换位思考一下,则囧途变坦途,不仅解开了自己的疙瘩,同时也给了别人一个空间。除了换位思考,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还应该平常化,接送孩子时面聊,打打电话,写写家长回执,微信聊天,这些都是保持沟通的方法,避免了小事积成大事,大事闹成误会。
家园合作的目标是整合家长和幼儿园两大教育资源,使其拧成一股绳,促成幼儿的最优化发展。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诺亚·韦伯斯特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应发挥主动因素,让教育事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