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策划 SPECIAL

2018-11-20专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现代苏州 2018年21期
关键词:点儿事儿吃货

○ 专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 摄 影:于祥等

○ 采编执行:丁云、陈佳慧、杨江波、陶瑾等

“货”以前不是什么好词儿,把人比作“货”,你想。

蠢货、二货、货色……推断一下,“吃货”大概就是只知道吃,吃得还贼多,

啥事儿不会干,啥事儿不想干,带点儿被人嫌弃的色彩。

可一转身,“吃货”的意思变了,说别人时带点儿宠溺,说自个儿时带点儿沾沾自喜,

“我就一吃货”,诶呦喂,脸面带光了,多能了。

可“吃货”有那么容易当么?要说吃,谁还没一张嘴啊,谁还不会吃啊?

可要说会吃,懂吃,能吃,知道里面的门道、讲究、文化,是另一回事儿。

吃货至少不挑。逮哪儿吃哪儿,吃什么知道什么好吃,就是口味杂,中餐、西餐,天南海北的都能吃,吃得欢。

吃货会张罗。就算不自个儿做饭,也知道哪儿哪儿好吃,

想吃什么,有什么要求,现在这个季节时间点,眼珠子一转,行程就已经安排好了。

早饭、午饭、晚饭各在哪儿吃,吃完中间再夹一顿点心、下午茶之类。

要是自个儿在家像模像样地做顿饭,那就更得一溜儿地安排好咯,

做点儿大家都喜欢吃的,外面吃不着的,有点看家绝活特色的。

吃货得有些水准,会评判、会鉴赏。

光用“好吃”、“鲜美”、“很嫩”、“确实很不一样”……

叫怎么回事?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种“鲜美”,你还是得说出个鲜美法来。

可对于吃的认知力、鉴赏力,是存在差异的。

饮食本身就存在地区差异。

而从小受到的饮食熏陶,家中那个厨房的水平段位也直接影响着饮食的品味。

排除营销手段,网红店“好吃得要命”可能也就“不过如此”,“说得过去”,

更有招牌推荐做得还不如晚上自个儿煮的宵夜。

天南海北的人口在流动。

饭店里掌勺的师傅在变,吃饭的人也在变。

你说他做着苏帮菜就一定对苏帮菜一往情深么?

也未必,没准他心心念念的是西北菜、四川菜。

他可能很难还原传统的味道,他们正齐心协力改变着本地的传统口味。

其实也没啥。饮食总在变化之中。

要素在变,原材料变,原产地变,气候变,你的味觉也在变。

吃货没那么好当,哪儿有这么多吃货。

咱不当吃货,但照吃不误,吃喜欢的吖。

猜你喜欢

点儿事儿吃货
春天不应该做点儿什么吗?
让善良打点儿折扣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点儿变魔术
圈里事儿
再晚点儿
有一种病叫“吃货症”
“吃货”的奖赏
“吃货”的奖赏
吃货笑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