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玉堂内紫气来

2018-11-20方芳成静静

现代苏州 2018年21期
关键词:茶香茶艺茶道

文 方芳 成静静

金风玉露,秋色绚烂,姑苏区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学院内茶香四溢,爱好茶道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学习沏茶、赏茶、饮茶,为这个秋天增添了一抹惬意的景致。作为茶艺课老师的张盘强,正和大家分享着喝茶的意境和文化……他,儒雅、亲和,热爱茶道,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半年多的茶艺课程,让张盘强越发的热爱茶文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让更多的人放下身心,融入自然,用茶香氤氲出一份安逸恬淡的生活。张盘强,一个爱茶之人,同样也是爱壶之人,对紫砂壶有一定的情怀,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张盘强的紫砂壶世界。

壶结广缘 寻觅知音

张盘强,一个爱茶之人,同样也是爱壶之人

“在紫砂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上, 我们看到紫砂艺术是岁月的积淀, 也是文化的积淀。”在平江路大儒巷的一方天地中,张盘强正在向朋友介绍着紫砂的魅力。1965年,张盘强出生在盛产紫砂的江苏宜兴,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对手工艺技艺尤其感兴趣,第一眼看到紫砂壶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它,紫砂技艺的繁琐和神奇让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宜兴几辈人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紫砂,张盘强从小就有发扬紫砂技艺和文化的志向。16岁学习制壶,即是生活,也是热爱,与其说是在做壶,不如说是传承一门手艺。2000年,35岁的他来到苏州,传承与推广紫砂工艺。7年前,他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平江路,在大儒巷中开了一家 “紫玉堂”,华而不露的店铺和平江路一样,古朴又耐人寻味。40多平方米的店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壶,置身一片壶的世界中,张盘强谈论起紫砂的艺术之美在于其那“黯淡之光”,让人沉醉在其柔和的魅力之中。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紫玉堂”以茶会友,吸引了不少书画爱好者在此驻足。汪鸣峰、黄钟、张钟、沈耕宇、吴文胜等书画家成为了“紫玉堂”的常客,大家相约一起喝茶、画壶。张盘强说,画紫砂壶是一项“细活”,在“方寸之间”谋篇布局,通过在壶上留下诗词歌赋、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使紫砂壶增加了书法、绘画、篆刻艺术内涵。在这里,他广交朋友,寻觅爱壶爱茶热爱艺术的知音。

热心公益 一路茶香

在上个月的重阳节前期,张盘强在二郎巷社区的盛情邀请下,定制了50个紫砂杯送给了社区的老党员和居民,由于是送给社区的老人,张盘强在图案设计上没少下功夫,“松树是百木之长,长青不朽,是坚强不屈和长寿的象征,在杯子上刻上四季常青的松树,可以祝愿老人松鹤延年。”除了四季常青的松树、挺拔高洁的竹子,傲霜斗雪的梅花,张盘强还精心设计了龙马杯,祝大家“龙马精神,心存鸿鹄之志,马足龙沙,胸怀千秋之业”,老人们很是欣慰。而在社区每个月的茶艺课上,他也会精心备课,传授茶文化,泡茶的技艺,带领学员们静心减压,陶冶情操,品尝不同的茶类。从历史悠久的绿茶,自然本真的白茶,馥郁香高的乌龙茶,风靡世界的红茶,质朴纯美的黑茶,到历久弥香的普洱茶,每种茶尝遍,让学员们收获满满。通过茶道,张盘强引导大家“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当然,每节课他还会用他那心爱的紫砂壶和学员们分享着紫砂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魅力,给学员们带来他珍藏的茶叶和挚爱的壶。在他的眼里,有了好茶和好水,还需要一把好壶,方才不辜负茶的清香和水的明澈。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让生活更雅致、美好。很多居民笑着说,跟着张老师学茶道,品茶香,让我们生活有了仪式感,增添了情趣。

书画家在“紫玉堂”画壶

不忘初心 注重口碑

对于壶的品质,张盘强从不含糊,以原创为主,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精工细琢,精益求精。“紫玉堂”内的紫砂壶多是经典款,有实惠别致适合自己使用的,也有经典款紫砂壶适合赠予友人,更有出自高级工艺大师之手用于收藏的孤品。因为有着好的口碑,很多人慕名找到这里,私人订制纪念品以做留念。 “鉴赏紫砂壶,主要从形、泥、工、款、功五个方面来看。“形”,即壶的形象。“圆形壶”骨肉亭匀、珠圆玉润 ;“ 方形壶 ”轮廓分明 、线面挺括 ;“花壶”主次分明, 视觉和谐;“筋纹壶”纹理清晰, 口盖严密。提及紫砂壶的制作要求,张盘强说:“作品的造型气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自身的文化涵养和精神品质。简单来说, 一件作品包含着作者的个性表现、风格体现、文化层次和气质修养。”所以,在传承和推广紫砂这条道路上,张盘强时刻注意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提高心性修为的境界,使壶除了实用外,还能带给人们更多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茶香茶艺茶道
浮生遇到你茶香舍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艺
四季茶香
茶道人生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茶道六百年》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