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苏州高新区的文化繁荣之路

2018-11-20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21期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苏绣人才

记者 丁云

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9月,118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了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一支年轻乐团在众多海内外艺术表演团体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贡献奖”。

将民族音乐管弦化、交响化、国际化的艺术创新,对作品出神入化的精湛演绎,让各国艺术同行及观众对中国民族音乐有了全新的认知,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之余,更为国家文化战略“丝绸之路文化先行”的重要内涵增添了新的注解,成立不到一年、平均年龄只有27.5岁,这支年轻团队就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

“2019年起,乐团将赴欧洲德国、比利时、瑞士、匈牙利等8个国家巡演,在全世界弘扬民族音乐,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世界会感受到中国的美丽与可爱。”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说。

这是苏州高新区坚持打造科技与文化“双面绣”,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见证。刚刚过去的一年,一系列“强势”扶持政策集中出台,一批高起点规划的文化建设也崭露头角,特色文化活动更达上千场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人才新政启动文化人才计划文化之树得由人才护根

初秋,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带领着一批绣娘赶制一幅大型刺绣。作品尺幅太大,稿件没有完整的色彩感,如何配色?全凭经验及对原稿的理解和把握。即日公布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上,姚建萍和邹英姿双双入选。

姚建萍是苏州高新区重点培育的文化传承人才之一。30年来,她创立的姚建萍刺绣艺术,在中国刺绣界谱写了太多辉煌,作品不断被中国美术馆、白金汉宫等机构收藏,更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亲自赠予外国元首和友人。

“非遗苏绣的魅力有目共睹,但古老苏绣的传承与发扬却任重道远。让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绣在当代生活美学中绽放更多想象力,让美好的传统艺术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是新时期我们每一个苏绣人最大的追求。”姚建萍说。得益于像姚建萍这样的一大批刺绣人才的薪火相继,苏绣这块民族瑰宝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诸如此类的发展正在苏州高新区不同的文化领域循序上演。“功由才成,业由才广”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上。近期颁布的人才新政中,高新区打出了建区28年以来的“史上最强组合拳”:启动实施区文化人才计划,5年内将引进10名文化特聘人才,选拔培育10名文化领军人才、20名文化重点人才和40名文化青年拔尖人才,给予个人最高100万元的资助和10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优秀文化人才团队也给予相应扶持。

“文化之树有了人才这条扎实的‘根’,才有可能枝繁叶茂。”苏州高新区工委委员、宣传部长朱奚红表示,未来发展中,源源不断的人才集聚将持续筑牢全区的文化之根。

文化标杆竞相精彩亮相“文化+”特色产业版图初露峥嵘

在不久的将来,狮子山将成为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山环水抱的“大山水空间”周边,布置剧场、科技馆、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把城市市民活动的丰富性、活力与山水风景完美融合为一体,还山于民。

狮山广场项目,蕴涵着苏州高新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的“谋篇布局”。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则是该区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里程碑项目。在那里,无论老人、小孩,白领精英、社会草根,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

它突破了“办文化”的老旧思路,将艺术、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用创意对接起来,搭建了湖上书舟、合方书坊、书阁等众多极具人文特色又创意无限的特色项目,举办了中国国际钢琴艺术节“伯牙奖”全国总决赛、WESG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亚太区中国总决赛、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赛、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诸多国内外知名文体活动,不断书写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

苏州高新文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久华表示:“这里不是一个简单乏味、功能固化的公共空间,而是开放、共融,让人们能够充分融入的健身、养身、修身之所,感受现代与传统的缱绻,引领着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

苏州高新区在“文化+”特色产业版图上的战略布局正徐徐铺开。苏州乐园以大阳山文化集群为基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水世界的全季旅游经营。全力打造的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苏绣小镇”,正探索进一步深度挖掘、保护和发扬镇湖2200多年的刺绣文化,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沿着产品发展轴、产业创新轴两条轴线发展推进,催生新时代背景下的苏绣模式,助推从“苏绣制造”到“苏绣创造”的跨越。

为加快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苏州高新区在解决融资困难上始终不遗余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共有34笔文化产业项目享受到了累计8150万元的放款金额和累计1.1亿元的授信额度。同时,“太湖金谷·金融小镇”累计引进文化类私募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17家,注册资本约2亿元,后续管理资本规模高达50亿元左右。

随着这些具有苏州高新区标识的文化名片逐一亮相,将进一步提升区文化软实力,不断滋养其文化躯干。

10分钟文化圈全覆盖构成高效公共文化圈设施网络体系

2017年以来,苏州高新区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相继发布了《苏州高新区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5个文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2018年1月,在省文化厅组织开展的2017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项目评选中,由该区制定的《苏州高新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功入选创新示范项目。根据规划,苏州高新区将按照500米服务半径,打造能够覆盖所有居住社区、城乡一体的10分钟公共文化圈。

为此,苏州高新区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对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同时,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服务体系,制定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2017年,全区展演展示、公益讲座近1400场次,同比增长30%;数字电影、评弹书场、戏剧活动近4000场次,同比增长33%,把演出送到“家门口”,受益群众数量大大增加。

“在做好文化事业建设‘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也在逐步强化‘自选’特色新模式,打造一村、社区一特色品牌。”苏州高新区文化局负责人说。

例如,在浒墅关文创家园开设席草文化馆,馆内设有草席历史文化墙、草编制品展示、草编农具展示、席草成草全过程的展示、浒关草席商铺名册展示、草席制作流程的人偶模型展示、草席新潮文化的展示墙等,意在重振浒墅关“关席”的雄风,秉承草席之乡的历史文脉,激励现今尚在坚持手工织席的工匠们,继续以“传承、创新、超越”的精神把席草文化发展得更好、更辉煌。

此外,在枫桥街道与科技城大院大所中试点开展“文化零距离”工程,探索文化网格管理机制;筹建全市首家区级少儿特色图书馆和城市文化客厅,整合全区群众文化艺术资源,打通基层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至2020年,全区将基本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根据区域文化特色布点文化设施,全区最终形成‘两核、两带、两片、三级多点’的文化设施布局结构。”苏州高新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布局中,“两核”指“狮山现代文化核”和“科技城科技文化核”;“两带”指大运河世界遗产文化带和环太湖运动休闲文化带;“两片”指东渚镇湖工艺美术文化片和阳山生态休闲文化片;“三级多点”指服务于不同范围、不同人群的各级、各类文化设施点。

朱奚红表示,苏州高新区将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强区。这片深具文化底蕴的真山真水之地,正在以高涨的文化热情,走出全新的文化繁荣之路。

猜你喜欢

苏州高新区苏绣人才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人才云
苏绣,“秀”出奇迹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