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差异化影响

2018-11-20孔凡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意愿农民工政策

孔凡柱, 赵 莉

(1.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2.台湾大学理学院,台湾台北 106; 3.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大众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农民工是大众创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调查,农民工约占我国劳动力总人口的30%左右,农民工创业不仅可以促就业、增收入,而且可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多,国家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若干政策以支持农民工创业,2015年国务院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的创业工作,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民工创业格局,全面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若干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但农民工创业实践情况却不容乐观,据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仅占农民工总数的2%左右,农民工返乡创业仍处于较低水平。

创业意愿是创业行为的最好解释,不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企业创业都首先应该具有创业意愿[1],要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首先要激发农民工的创业意愿。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工创业支持政策的重点在于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忽视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激发。同时,国内关于农民工创业政策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政策体系构建和完善方面,忽视了创业政策可能给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的真实效用,缺乏对政策接受者的认知效果评价[2],这可能是导致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处在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虽然也有学者认为,对创业政策的知晓程度是影响农民工创业的重要因素[3],但缺少必要的实证支撑。因而,从政策接受者的角度研究农民工创业及其对创业政策的认知状况,分析创业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对进一步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付诸创业行为,了解已有创业政策的实践效果及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创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相对于其他稳定型职业路径而言,创业往往会成为人们的次要选择,须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1.1 创业内涵及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

虽然学术界至今仍未对创业进行统一界定,但一般都认同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2个阶段模型,即一个完整的创业过程可被分为形成创业意愿和付诸创业行动(创业行为)2个阶段。

创业意愿一词源于心理学领域,是创业研究与心理学研究融合的产物。意愿表示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或想法,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说文解字对意愿的解释为“意志也,愿谨也”,指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志向,是其想要达到的某个特定目标和方向。随着对创业研究的深入,创业意愿一词逐渐被用以衡量个体或组织对创业的志向。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于自身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和期望,是创业行为的一种简单预测指标,是了解创业过程的必要核心[1]。创业行为是创业者将其创业愿景付诸实施的过程,是创业者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财富、价值,实现其创业目标的过程,是创业者运用自身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所采取的改变现状、逐步将创业目标加以实践的活动[4]。创业行为是创业理论的核心,正如荀子所说“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强调了行为实践的重要性。

从创业研究开始,众多学者试图研究创业者的专有特质,以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区分开来。因此,早期对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人特质方面,但并未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致性结论;后来学者逐渐将研究转向行为方面,研究影响创业行为发生的因素,关于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从个体特征扩展到了认知层面与外在环境。国内关于农民工创业的研究发展于21世纪初期,基本延续了国外对创业的研究脉络,整体来看对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人格特征、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外在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方面。有学者认为,年龄负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而培训、社会经历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则正向影响农民工创业行为[5];也有学者认为,月收入负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性别、文化程度和技能状况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而婚姻状况和年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6]。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此领域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但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在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诸如金融援助、创业教育培训、成功的创业榜样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7]。此外,对政府创业支持政策的知晓程度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3]。

由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学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虽然在年龄、婚姻状况、性别和收入等个体特征方面并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但普遍认为,支持性的创业政策是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本研究选择政策认知这一角度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之一。

1.2 创业政策内涵及农民工创业政策构成

学术界关于创业政策的研究虽然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由于对创业活动理解的差异,至今未形成统一的创业政策界定。有些学者根据与创业活动的关系来界定相关政策是否属于创业政策[8],有些学者则根据相关政策是否是以促进创业为目的来界定创业政策[9]。一般而言,创业政策是指政府促进相关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各种激励与扶持政策措施[2]。完整的创业政策体系应该包括针对个体新创企业和已有组织的内部创业2个层面,其中针对个体新创企业的创业政策具有2种功能,一是激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激励他们创造新的企业,二是支持和保护新创企业更好地发展。综上所述,虽然不同学者对创业政策的界定存在差异,但基本内涵都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激励本国和本地区经济主体开展创业活动而颁布实施的相关引导、优惠、辅助和保护措施。

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不同学者对于创业政策架构和内容的认识也不尽相同。Lundström等认为,创业政策应包括创业意愿激发、创业技能培养和创业机会发掘3个核心要素,其内容应包括创业意愿激发、税收优惠、资金获取和创业培训等部分[10-11]。Reynolds等从创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2个方面对创业政策的架构进行了界定,认为创业政策应主要包括激励更多人参与创业和为创业者提供积极支持2个方面[12]。另外,在创业实践中,芬兰贸易与产业部推出了包含创业培训咨询、金融支持、税收政策、法律制度和差异化的地区政策等在内的创业政策组合。总之,创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从创业过程和创业活动2个角度进行,以满足不同类型创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并为之提供对症下药式的针对性政策[13]。

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架构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一般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构建应从创业氛围营造、创业扶持资源整合和创业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14],其内容应涵盖创业辅导、金融支持、创业机会和创业服务等方面,而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政策法规、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金融服务和创业文化塑造等构成了完整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15]。由于农民工在资金、融资渠道、创业能力等诸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政府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需求特征制定专门的创业政策。综合已有研究,虽然不同学者研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但一般认为,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创业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基础环境等是构成农民工创业政策的主要部分。另外,从国家和江苏省已出台的农民工创业相关支持政策来看,也主要集中于上述几个方面。因此,本研究在调查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认知情况时也主要从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创业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基础环境等方面展开。

1.3 创业政策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系

农民工创业具有较浓厚的中国色彩,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政策与个体或组织创业间的关系,并未聚焦于农民工创业。一般来说,适宜的创业政策有助于激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创业政策对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和行为均具有积极影响,优惠的税收政策可以激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完善的金融信贷市场和充分的创业信贷支持有助于创业行为的发生。创业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活动,不仅要在创业准备期筹措资金、人力与设备,还要具备创业持续经营能力。创业教育和培训一直被学者认为是影响创业的前因,良好的创业技能培训和针对性的创业咨询服务可为潜在创业者提供创业所需知识,克服创业者对创业的混沌认识,进而提高民众的创业意愿[16]。此外,创业政策还有助于营造适宜的创业环境,并促使人们实现从意愿到行为层面的转换。

国内亦有许多学者研究了创业政策与农民工创业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外部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策资源的获取是满足农民工创业资源需求、促使其创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农民工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满意度越高,其返乡创业意愿越强,其中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和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最为明显[17],另外,金融支持、信贷优惠和税收减免能够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感知[18]。总之,创业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系统工程,农民工是否返乡创业虽然属于个体自主决策范畴,但受制于政府创业政策的影响,尤其在社会创业环境和氛围建设初期,政府相关引导性和支持性政策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尽管学术界已认同政府创业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具有影响,但研究仍不够深入,并未区分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多数研究仍停留于对单项政策的验证层面,缺乏对创业政策影响的综合考察,且相关实证研究基本都建立在农民工完全了解创业政策的预设基础上,忽视了政策认知不足可能带来的效果偏差。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创业政策具体划分为信贷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工商登记政策、创业信息咨询政策(主要指政府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具体创业项目信息等)、创业技能培训政策、创业补贴政策6个方面,通过实证调研分别探讨农民工创业政策认知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假设H1:农民工创业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其创业意愿;假设H2:农民工创业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其创业行为。根据创业政策内容,假设H1和假设H2又可细分为12个子假设,分别为假设H1a:信贷支持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假设H1b:税收优惠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假设H1c:创业补贴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假设H1d:创业技能培训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假设H1e:工商登记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假设H1f:创业信息咨询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假设H2a:信贷支持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假设H2b:税收优惠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假设H2c:创业补贴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假设H2d:创业技能培训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假设H2e:工商登记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假设H2f:创业信息咨询政策认知正向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2.1 变量测定与分析方法

2.1.1 创业意愿 在研究创业意愿时,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是”或“否”的二元方式进行测量,并分别赋值“1”和“0”,本研究也采用这一方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进行测量。Choo等在研究创业相关主题时设计了“未来三年,您是否期望自主创业,或跟别人创业?”这一题目,用以测量受测者的创业意愿[19]。本研究参考该题目,并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对题目作了修改,修改后的题目为:您是否期望将来有一天进行创业?回答“是”者代表其具备创业意愿,相反则不具备创业意愿,并将“是”赋予“1”,“否”赋予“0”。

2.1.2 创业行为 Davidsson等在测量创业行为时采用了加总方式,共设计了4道具有相关性的题目,每道题目均采用“是或否”的形式进行作答(将“是”赋予数值“1”,“否”赋予数值“0”),之后将4道题目的选择得分进行加总,最高4分,最低0分,用来衡量采取创业行为的程度,其中分值越高代表采取创业行为的程度越高[20]。本研究也采用该加总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用词等方面的修改,使之更加符合我国文化的用词习惯。修改后的题目包括“您当前是否正在尝试创业”、“从外出打工到现在,您是否参与或投资过别人的事业”等4个题目。

2.1.3 创业政策认知 认知通常被简单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基于此,本研究将创业政策认知简化为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了解情况。根据已有研究和当前已出台的创业政策,将创业政策具体划分为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登记、创业信息咨询、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补贴6类,每类设计1道题目,如“您是否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信贷支持相关政策”,用来测量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认知水平,每道题目设置非常了解、了解一些、听过但不了解具体内容、完全不了解4个选项,并分别赋予数值4、3、2、1,分值越高表明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认知水平越高。

2.1.4 控制变量 虽然已有的对个人特质与创业意愿间关系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结果,但基本证明了个人特质对个体创业意愿有着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为避免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学历程度作为控制变量。

另外,为了对今后创业政策的完善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向,本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设置了若干考察农民工创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题目。

为检验创业政策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间的关系,须要构建因变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解释变量为创业政策的回归模型。由于采用“是”或“否”的方式测量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因此选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较为合适,其具体公式为

式中:Pi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概率;F(Zi)为估计函数;α为估计函数的常数项;Xi(i=1,2…7)表示第i个解释变量;β为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δ为误差项。

2.2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在进行正式调查之前首先进行小范围试调查,根据试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对问卷内容、结构和提问方式等进行适当修正,形成正式调查问卷。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可得性,笔者于2017年寒假期间对苏北5市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度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367份,收回352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30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3.9%。

据《全球创业观察2016/2017报告》显示,我国创业人群主要集中于青年。因此,本次调研对象也主要集中于青壮年新生代农民工,由表1可知,年龄介于18~30岁之间的农民工有239人,占比77.6%,31~40岁有46人,占比14.9%,另有23人年龄在40岁以上,占比7.5%。在有效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重较大,达66.6%。就婚姻状况而言,已婚(包括离异和丧偶)人数为237人,占比76.9%,未婚人数为71人,占比仅为23.1%。在学历状况方面,大多调查对象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二者合计243人,占比78.9%,具有初中以下学历和高中以上学历者分别为32人和33人。另外,在调查过程中,为深入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征和深层原因,对已经采取创业行为和不具有创业意愿的部分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

表1 调查样本人口统计变量分布情况

3 实证分析

3.1 农民工创业现状分析

3.1.1 农民工创业统计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分布。由表2可知,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9人具有返乡创业意愿,占有效调查人数的 22.4%。在具备创业意愿人群中,实际已采取创业行动者为9人,占比13.0%,占总有效调查人数的2.9%。由此可知,苏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投入创业的农民工数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具有返乡创业意愿的69人中,就性别而言,无论具备创业意愿还是实际投入创业活动者,男性人数均明显高于女性,其中2位已投入创业行为的女性皆已婚,且均是与其丈夫共同创业,可见男性占据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导地位。就婚姻状况来看,具有创业意愿的已婚和未婚者数量相当,似乎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与婚姻状况不相关,但是实际投入创业活动者已婚人数为未婚人数的2倍,说明家庭支持,尤其是夫妻间的相互支持可能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就年龄分布来看,无论是具有创业意愿还是实际投入创业活动的农民工均集中于40岁以下,这与全球创业观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从创业者的文化程度来看,接受过初高中学历教育的农民工创业意愿占受该教育程度农民工总数的16.9%,而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创业意愿占受该教育程度农民工总数的比例高达48.5%,从调查结果来看学历状况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这与部分已有研究结果一致[6]。

表2 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统计

3.1.2 农民工创业抑制和促进因素分析 为深入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在调查问卷中增设“您为什么不想创业?”和“您产生创业想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2个题目,问题的具体选项与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统计

内在动机不足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障碍。由表3可知,在所有抑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中“从来没想过创业”的比例达到了42.7%,说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创业的人数仅占没有创业意愿总人数的5%,说明50%以上的农民工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教育、项目提供等方式激发其返乡创业动机。

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属于被动选择,其中42.0%具有返乡创业意愿的调查对象将创业视为在外打工的一种被动型替代,只有11.6%属于主动性自主创业。另有21.7%是由于创业榜样的激励作用而产生的创业意愿;家人期待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10.1%是由于家人期待而产生创业意愿。此外,政策引导也是促使农民工产生创业意愿的要素之一。

3.2 农民工创业政策认知现状分析

由表4可知,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认知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同类型创业政策具有明显差异。信贷支持政策认知和创业信息咨询政策认知的平均得分较低,超过半数的农民工对相关政策完全不了解。创业补贴政策认知、创业培训政策认知和工商登记政策认知的平均得分较高,从具体选择人数来看,“听过但不了解具体内容”的比例最高,基本在50%左右,另有5%左右的农民工对相关政策表示非常了解。通过对问卷资料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已经采取创业行动的农民工对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和工商登记政策表示非常了解,但对信贷支持政策和创业信息咨询政策的了解程度却很低,说明当前农民工创业项目基本是自主选择,而非政府提供,并且创业资金基本来源于自筹,而非正规部门的金融信贷。

表4 农民工创业政策认知状况统计

3.3 政策认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首先运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Cronbachα信度系数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创业政策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6,且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大于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说明量表信度达到了检验要求。之后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为得到创业政策认知的整体相关性,将各创业政策认知得分加总得到创业政策认知总分。

由表5可知,创业政策认知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和0.372,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政策认知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正向关系。就具体政策而言,创业补贴政策、创业培训政策和工商登记政策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系数大于信贷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信息咨询政策,说明在当前状况下创业补贴政策、创业培训政策和工商登记政策可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作用较大。

表5 创业政策认知与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相关系数统计结果

注:CYZC表示创业政策总分;XDZC表示信贷支持政策;SSYH表示税收优惠政策;CYBT表示创业补贴政策;CYPX表示创业培训政策;GSDJ表示工商登记政策;CYXX表示创业信息咨询政策;CYYY表示创业意愿;CYXW表示创业行为。“*、**、***”分别表示在0.05、0.01、0.001水平上显著。

为检验创业政策认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依据“2.1”节所构建公式,首先运用SPSS 20.0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用以检验创业政策认识对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由表6可知,模型Cox&SnellR2与NegelkerkeR2值分别为 0.376、0.402,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1)。之后运用SPSS 20.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用以检验创业政策认知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模型拟合结果良好(模型2)。根据以往研究结论,人口统计变量可能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因而在回归分析时为避免研究结果偏差,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作为控制变量。

从模型1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农民工对信贷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工商登记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未到10%显著性水平,说明这3项政策认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假设H1a、H1b、H1e未得到验证;农民工对创业补贴政策、创业信息咨询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达到了10%显著性水平,且方向为正,说明农民工对创业补贴政策、创业信息咨询政策的认知水平越高,其返乡创业意愿越高,假设H1c和H1f得到验证;创业培训政策的回归系数为0.337,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培训政策认知状况显著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假设H1d得到验证。在所有创业政策中,创业培训政策认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大。另外,创业培训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意愿,而且还可能会通过其他政策间接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通过对部分参加过创业培训农民工的追踪访谈得知,部分农民工是在创业培训课堂上获悉了其他相关农民工创业优惠和支持政策,而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创业意愿。

从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农民工对信贷支持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未达到最低显著性水平,说明信贷支持政策认知状况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农民工创业资金多属于自筹有关,假设H2a未得到验证。通过深入追踪访谈得知,虽然政府出台了农民工创业信贷支持政策,但对农民工来说申请银行贷款依然较难,在具体申请时依然存在着种种限制条件,这可能是农民工创业初始资金多为自筹的主要原因。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补贴政策的回归系数达到了0.05显著性水平,且方向为正,说明这2项政策认知对农民工开展创业行动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2b、H2c得到验证。农民工对工商登记政策和创业信息咨询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0.01显著性水平,且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农民工对工商登记政策和创业信息咨询政策的认知水平越高,其越有可能开展实际创业活动,假设H2e、H2f通过验证。农民工对创业培训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为0.376,达到了 0.001 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培训政策认知状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工创业行为,假设H2d通过检验。从农民工对各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来看,创业培训政策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在6项创业政策中创业培训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推动作用最强。

表6 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行为回归模型

注:模型1中“***、**、*”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模型2中分别表示在0.001、0.01和0.05水平上显著。

表7 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行为回归模型

注:模型3中“**”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模型4中“***”“**”表示在0.001、0.01水平上显著。

模型1和模型2检验了单项政策认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影响,为了检验创业政策的整体作用,本研究分别构建了以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为因变量、创业政策认知为自变量的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模型3,表7);以创业行为为因变量、创业政策认知为自变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为控制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模型4)。回归分析表明,模型3和模型4的拟合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但模型3中农民工对创业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未达到显著性要求,模型4中农民工对创业政策认知的回归系数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且为正值,说明作为一个整体的创业政策认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已经具备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展实际创业行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对返乡创业政策的认知现状,并分析政策认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虽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实际投入创业的农民工仅占农民工总数的2%左右;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性政策,但农民工对政策的认知和获取程度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整体来看,政策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工的创业行为,但对创业意愿的激发作用不显著,也就是说当前创业政策有助于推动具备创业意愿的农民工采取创业行动,但并不能有效激发农民工的创业意愿;不同类型创业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创业培训政策的影响最大,不仅能够直接激发农民工的创业激情、采取创业行动,而且还可以通过创业培训促使农民工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创业政策,加深农民工对整体创业政策的理解,进而产生创业意愿和投入创业行动。为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向着更深层次发展,政府应针对当前农民工对政策认知水平较低的状况积极采取多种方式送政策到农民工手中,努力提高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认知水平,另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完善和环境营造。

农民工创业意愿培育方面,政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分步骤、分阶段、分批次帮助农民工认识创业的意义和当前有利的创业形势,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动机。实证调研结果发现,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虽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偏低,具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不足30%,且大多属于被动式替代型创业,真正由内在动机激发的创业非常少。已有创业政策仅侧重于为具备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支持,忽略了对潜在创业者创业意愿的激发,比如201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将“2020年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农民工免费接受基本技能培训”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忽视了暂没有培训愿望但有创业潜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虽有可能在短期内提高农民工创业比例,但不利于农民工创业这一伟大事业的持续发展。因而,政府应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制定针对性的创业宣传政策,激发农民工创业的内在动机,营造人人想创业的氛围,实现农民工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创业榜样的塑造激发农民工的效仿式和竞争式创业意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起没有创业榜样的农民,拥有创业榜样的农民触发创业事件的可能性更大[21]。本研究实证调查结果表明,21.7%的农民工在创业榜样的激励下产生了创业意愿,而且创业榜样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距离越近,对农民工创业意愿的激发作用越大。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本地区创业榜样的培育激发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农民工的效仿式甚至是竞争式创业。

农民工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继续完善创业技能培训政策,建立以创业项目为依托、以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的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分层次培训体系,重点提高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客户沟通能力、市场能力和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创业是一项既陌生又充满挑战的长期性工程,基本是从零开始。因此,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不应是一次性的终结式培训,而应是阶梯式的长期培训,针对他们所处创业阶段的特征和不同需求给予多样化的辅导式培训。就创业培训形式而言,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协同专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等不同机构共同参与,努力开创新生代农民工人人能创业的新局面。

农民工创业保障方面,继续完善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和创业补贴等相关政策,积极尝试农民工创业保险政策。依照资源基础理论,资源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依附于农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始资源积累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其新生性和未来经营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了其获得外部资源支持的可能性,这不能不说是阻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大障碍。然而,已投入创业行动的农民工很少真正享受到相关政策优惠,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认知程度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政策依然存在着享受门槛高、手续繁琐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相关支持和保障政策,降低进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意识,以保证政策真正落地。另外,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尝试开展农民工创业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营造人人敢创业的社会氛围。

农民工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信念到行为的复杂决策过程,其核心是激发农民工创业意愿,并实现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的转换,这须要多方面力量的协同推进和长期努力。对农民工来说,创业是一条充满坎坷、布满荆棘的道路,要取得最后的成功既需要农民工自身有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又需要他们具备跨越坎坷、披荆斩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及其提供的政策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引导和支持政策既能够激发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又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创业能力,还可以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资源支持和后勤保障,这就要求各项政策之间不能是割裂的独立存在,而应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自成一体。

猜你喜欢

意愿农民工政策
政策
政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助企政策
政策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