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18-11-20

支部建设 2018年19期
关键词:陈望道宣言共产主义

■ 艾 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和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则不仅是促其诞生和发展的原始根据与内在动因,而且更是其探索、奋斗、执政、为民、改革、发展的指路明灯与不竭动力。不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依托与坚定遵循。因为真理从来就是没有界线和时限的,它不仅永远朝气蓬勃,而且始终青春焕发,由此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遆造和领导的伟大事业必定和必然会是活力焕发,前程似锦,永远年轻。这就要求全体共产党员自始至终都必须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原则与政治品格。只有这样,才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才会将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也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本质和早日实现党的崇高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殷切期冀与至伟要求。因为在追求崇高理想过程中目标始终如一,向来就是共产主义的精魂与共产党人的特质。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则是这精魂和特质的绎变发展与实践体现。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秉持和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赋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指向的创造性坚守与大众化践行。

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最早的誓愿,就是刚一出发时便已确立的宏伟志向与远大目标,就是在开始走第一步时便已为今后的人生和未来的发展所擘画的道路与方向以及沿着这条道路、朝着这个方向坚持下去的决心与信心。由此而本能地决定和天然地注定:初心必然要与使命同在,必须要以使命相许。因为作为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景之初心,只有在现实变革中加以实现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而要实践、要实现,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就必须在对漫漫征程的奋力跋涉中进行艰苦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激勗、探求、创业、创优、开拓、进取、变革、发展,就必须有志、有德,有智、有为,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有创造力和进取力,并在变革现实、创造奇迹的伟大实践中,始终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冲锋在先、战斗在前,胼手胝足、奋发有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以创造性劳动和开拓性发展胜利而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崇高使命与千钧重托。

由此可见,初心和使命本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生命共同体。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它们都同构一体、同律脉动,同为共产党人的心旌与志向、目标与方略、任务与担当。故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来就是党心、党志、党旌、党魂的高度凝聚与集中体现,从来就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与目标、愿望与追求、风范与旗帜,从来就是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也正是怀揣这样的信念、脚踏这样的砥石、高擎这样的旗帜,一步步、一程程地从不无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一直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直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党时时提醒自己并严格要求全体党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要记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一定要保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警悟,一定要常防无疾之疾,常治无患之患,常医无病之病,坚决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并以这“五过硬”淬冶“初心”,履行“使命”,结结实实地落实好、完成好党所身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担,并以党的忠诚、清廉、担当、有为而使事业兴旺,国家强盛、世雍物阜,人民放心。“五过硬”既是全党“过硬”的具体化,更是从严治党的新收获。事实上,从严治党就是要使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应对“四大考验”,抵御“四大危险”,从根本上培元固本,从内蕴上激发活力,从源头上抑浊扬清,在关键环节淬冶真“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革命精神。”并由此而“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这便是不仅要从严治党,而且更要在“严”字头上加把“刀”,即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敢于切肤剜痈。只有这样,才能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真正落实、切实做好,进而形成良好的党风,提升执政的效能,这不仅可以严防祸起萧墙,而且更能益世兴国,造福万庶,从根本上夯实、筑牢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起航之基与腾飞之翼,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高度自觉和严格要求在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便是实现自身始终过硬的熔炉与砧石。正是在这熔炉的淬炼和砧石的锻冶中,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优秀共产党人,从“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坚持奋战在茫茫盐碱滩,誓为兰考百姓脱贫致富拼尽一生的焦裕禄;从呼喊“不救民于苦难,要共产党人来干啥”的谷文昌,到以“樵夫”自励自勉、同群众一起“背着石头上山”、把为党和人民工作当成最大快乐的廖俊波等,就是其中的典范性代表。正是他们通过自身的“过硬”而赢得了党性的过硬和事业的过硬,赢来了社会的拥戴和人民的礼赞,并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楷模与风范。之所以会如此,之所以能如此,就因为在他们的信仰和信念中始终都深深地铭刻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

这,不仅是他们的终生誓愿和至高追求,而且更已深深地铸入了他们的心旌与灵魂,成为了他们的品质与人格。

其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非只是在改革开放年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员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是自共产主义运动发轫之初,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就已牢牢确立的党魂与政基,同时它也就随之而自然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自觉遵从和模范执守的政纲与党律。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由星星之火渐呈燎原之势的伟大现实,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犹如朝日般从红船上冉冉升起,直至由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成为如今拥有89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这是事实,这更是规律。因为没有信仰、没有追求,就看不见未来。而不坚守、不开拓、不实干、不进取,那就即使看见了未来,也终于难以实现、无法到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由此而决定了“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由此可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人的思想、精神、心愫与灵魂的“总开关”,而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为“源”、为“芯”、为“纲”、为“魂”的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共产党人之所以为共产党人的初元基因与内蕴灵魂,就是共产党员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与内驱动力。

在这方面,作为共产主义创始者的马克思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他23岁时获博士学位,24岁时任《莱茵报》主笔,30岁时便同恩格斯一起创造性地撰著了震撼世界、改变人类命运的《共产党宣言》,并因禀赋卓异、才华横溢而深受世人和学界的极大关注与好评,乃致诸多理论权威和学术大咖们一致认为“他既有深思熟虑、冷静严肃的态度,又有深邃敏锐的智慧。请设想一下,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合为一人,那么结果就是马克思博士。”显而易见,马克思凭借自身条件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跻身于上流社会,过安逸舒适的阔佬生活,可他却偏不这样,尤其是对金钱、权位和资产阶级的奢靡享乐不屑一顾,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资产阶级敲丧钟的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这不仅为许多人所不解,而且更为一些凡夫俗子所惋惜。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有人向马克思问道:“您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的回答却只有斩钉截铁的六个字,那就是:“目标始终如一。”

这是什么呢?这便是马克思式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自此之后,马克思即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生整个儿献给了为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并在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努力实现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过程中彻底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质”的转变。在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中,他除了参加欧洲工人运动和指导革命斗争外,更以极大的热情和惊人的毅力投入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缔建工作,接连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熠然问世的基础上,又开始了对《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的写作。写作《资本论》耗时40年,使马克思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与困难:一面是生活的拮据和劳累的袭扰,另一面则是资产阶级政客和学阀们的攻讦与诬蔑。但马克思却依然初心在胸,使命在身,一点儿也不曾动摇和妥协,正如他在1867年4月30日写给迈耶尔的信中所说:“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然而,即使如此,“我也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赚钱的机器。”他还说,“我必须对党负责,不让这部著作为肝病期间出现的那种低沉、呆板的笔调所损害。”他认为,如若自己“给工人提供的东西比最好的稍差一点,那就是犯罪。”在写作《资本论》的40年间,马克思几乎每天都要坚持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与此同时,还要遭受经济极端拮据的煎熬和资产阶级政客不绝如缕的诬陷与攻讦,正如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时所言,尽管他是“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但“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在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社会里,不当顺民,必陷逆境;不愿顺从,必遭厄运。而这,就是当时的现实。可铁骨铮铮的马克思,却宁愿舍弃高贵的社会身份和优裕的物质生活,不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即革命、斗争,埋葬资产阶级,为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终生,并且下定决心,立定誓愿:“目标始终如一。”

无独有偶,当《共产党宣言》在欧洲出版52年之后,它传到了中国,并因此而使共产主义的熊熊烈火在泱泱中华大地上烈焰般地燃烧起来,且终成燎原之势,从此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这熊熊烈火的点燃人就是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陈望道。就是他,在1918年德文版和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基础上开始了极为艰难的翻译工作。之所以“艰难”,是因为除了资料缺乏、环境艰险之外,更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与政治围剿。但面对这一切,陈望道依然铁骨铮铮、信誓旦旦,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因为《共产党宣言》可不是一本平常的书啊!它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使命之舸,它必将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格局。所以,无论多么艰难,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将之早日译出,使之早日面世。陈望道坦言:“我信仰马克主义……活着一天就要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工作一天。”于是,这位学贯中西的青年学者特意从上海迁回故乡,匿身于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自家老宅的简陋柴屋里,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翻译工作。小小的乡下柴屋,狭窄、幽暗、逼仄、侷促,只有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一块窄窄的木铺板、两条凹凸不平的长凳。除此之外,再就是一本从德文转译为英文的《共产党宣言》和刊载有幸德秋水日译本《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就这样,陈望道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了不辍昼夜的翻译工作。为了集中精力、专心壹志,就连吃饭、喝水,也是由母亲亲力亲为,直接给他送到柴房中来的。一次,母亲看他辛苦,为了犒劳,特意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让他蘸着吃。不料,他由于过分专注,却误将粽子蘸着案头的墨水吃下去。在不无异样的口感中,他却说这就是“真理的味道”。嗬,好一个真理的味道!由崇高信仰所铸就的旦旦初心,竟然是这样的重使命,有担当,信如铁,誓如钢。

就这样,于1848年初现于欧洲大地的《共产党宣言》,终于通过陈望道之手而于1920年以中文译本的形式在上海出版了,并由之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于次年,即1921年7月1日在上海的诞生。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面世决不仅仅是一本书的翻译、出版,而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是改变中国命运和扭转世界潮流的枢纽与契机。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开始了新的征程,时代改变了前进方向,世界呈现出新的面貌。而这一切的一切,均都基源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中国共产党得以诞生的直接动因,又都惟在于陈望道以初心之贞和使命之忠而所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正如1949年7月,在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当着诸多代表们的面,对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所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这话,不仅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人的高度认同和亲自印证,而且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正是在陈望道所译介至中国的《共产党宣言》的启迪与指引下,他们才开始找到了新的人生道路,走上了新的革命旅程,并因此而导致了中国乾坤天翻地覆的变化和世界历史完全、彻底的改变。何以然呢?就因为由《共产党宣言》给他们所铸成的“初心”,结结实实地使他们一辈子都牢记身负的崇高使命,并勠力为之而冲锋陷阵、开拓进取、变革发展、奋勇向前!

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正义之为与壮伟之举。这,尤其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终生遵从和严格恪守的生命韵律与政制法理。

猜你喜欢

陈望道宣言共产主义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到底是谁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Father's Day
潮涌袭夜
柔软宣言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