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早抓小 抓出纪检工作新气象

2018-11-20王希明

支部建设 2018年27期
关键词:感召力执纪规矩

■ 王希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坚持反腐败不动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正在构建。今后就是要进一步扎紧笼子、篱笆,让制度反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山西焦化纪委带领各级纪检部门和纪检干部,以抓早抓小为工作中心,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使纪检工作显现出新的气象。

抓早抓小,抓出规矩意识。“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违纪现象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规矩意识的缺失。实践证明,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多是从不守规矩、漠视纪律开始的。诸多腐败案例警醒我们,正是由于没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导致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小错误没有及时得到提醒、纠正,进而逐渐演变为大问题、大错误,最终滑向了腐败的泥潭。作为党的纪律检查部门,不仅要解决好“不敢腐”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要慎始慎初、关口前移,注重细节、防微杜渐,能管多早管多早,能管多小管多小,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抓早抓小,抓出清风正气。“抓早抓小”,实质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置”。“抓早”就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抓小”就是小处着手、防微杜渐。从总体上看,抓早抓小至少有三个好的方面,即及时监督提醒、适时敲打警醒、致力主动预防,进而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抓早抓小存在着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抓早是根本,抓小是关键,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抓早抓小是互为量变质变的一个整体,相辅相成。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大由小中来。凡腐败分子,总要经历问题由未发到初起、由小错到大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抓早”体现的是“严管厚爱”,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抓小”体现在“防微杜渐”,从小事小节抓起,久久为功,形成震慑。

抓早抓小,抓出队伍活力。反腐倡廉如同治病,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扁鹊认为其长兄医术最好,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其仲兄次之,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而自己最差,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实际上,抓早抓小类似治病于未发、初起,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查处,防止小错酿成大错。无论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还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都需要在坚决有力惩治腐败的同时,从小处入手、从具体突破、从细节完善,形成长期坚持、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从源头防治腐败,最终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抓早抓小,抓出纪检感召力。“关键是要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抓早抓小抓预防,筑牢防止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如果纪检监察干部只是进行事后追究,势必会造成亡羊补牢的现象,这会使纪检干部身上更多的是问责执纪的严厉,少了几分治病救人的慈爱。久而久之,会使纪检干部成为大家“敬而远之”的对象,严重影响纪检队伍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抓早抓小,使纪检干部成为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体检医生,使大家明白纪检部门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健康、政治安全开展工作,更容易认同和感恩,使纪检部门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贴心人、知心人。抓早抓小,修复畸变基因,阻断量变过程,建立起执政党党员言行纠错机制,让好同志仍然是好同志,让尚未走远的同志重返正道,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依然,只有赢家没有输家,还有比这更真诚的爱护吗?

猜你喜欢

感召力执纪规矩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按规矩办”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结构变化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女佣的规矩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试析初中生议论文中“人情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