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工作举措精准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18-11-20夏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管云学

支部建设 2018年27期
关键词:作风腐败整治

■ 夏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管云学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脱贫攻坚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党上下和全国各地的共同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在精准思维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举措,尽锐出战,一抓到底,坚决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夏县从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对染指扶贫资金行为零容忍,对基层群众身边的“蝇贪”予以痛击,强化基层干部“不敢腐”的威慑力,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神经末梢”。夏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得到了省委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强化压力传导 压实工作任务

精准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求思想上必须重视,态度上必须坚决,行动上必须积极。为此,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是关键,要把压力层层传导,坚决杜绝“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现象。对此,我们一方面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压实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党政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扶贫部门的牵头抓总责任、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和乡镇纪委的监督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到所有和扶贫有关联的地方、单位。采取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执纪监督室包联乡镇,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实行“月报告、季通报、半年一调度”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对不重视、工作不力的进行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约谈提醒,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另一方面,坚持“一案双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在严肃处理当事人的同时,既倒查追究主体责任,也倒查追究监管职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共对扶贫领域落实责任不力的20人进行了问责。

拓宽线索来源 加强信访办理

精准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发现问题的主渠道作用,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健全完善信访举报受理机制,及时受理群众的信访举报,积极拓展案源。我们在做好“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信访工作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流动信访,成立6个流动信访工作队,采取走村入户、集市设点、召开座谈会、入户核查、实地监督、跟踪检查等方式,零距离、面对面受理群众举报,广泛收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到巡察工作内容,进一步拓展线索来源,着力发现问题;对2016年以来所有涉及扶贫的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与此同时,建立线索管理台账,责成专人负责,从信访举报中“筛”、从舆情中“捉”问题线索,逐件登记上账,及时梳理汇总,运用建账、对账、查账、销账、交账“五账工作法”,确保群众反映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工作中,对扶贫领域方面的信访案件,一律实行领导包案,限时办结。

开展专项整治 加大查处力度

精准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必须体现“尽锐出战”的精神,既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又要突出重点、聚焦要害,把监督资源和执纪力量向问题突出领域集中。2016年,我们开展了扶贫资金专项整治,联合财政、民政、住建等部门对十八大以来危房改造、低保、救灾救济等扶贫领域的补助资金进行大起底,了解掌握资金金额、享受对象等基本信息,并建立台账;抽调精兵强将,组成5个联合检查组,分片划区,对照资金信息台账,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收集问题线索。排查低保户2600余户,对不符合条件的844人予以取消;核查危房改造户1200余户,发现涉嫌违纪的问题线索12件。2017年,重点围绕扶贫领域项目资金、政策落实、领导责任、干部作风等方面,集中开展了3轮地毯式督导检查,以问题为导向,直插基层、直奔一线,与贫困户、危改户、低保户等近距离交谈,准确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对3000多户危改户、10000余户低保户进行了逐户走访调研,覆盖了全县99个贫困村、7106户贫困户,覆盖了全部扶贫领域项目资金,覆盖了所有扶贫干部,努力做到“无缝隙、无死角”监督。2018年,聚焦危改、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回头看”,与流动信访工作统筹安排,采取流动信访、摸排走访、实地察看三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着力发现2016年以来危房改造、低保资金在申报、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私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失职渎职,以及利用职务便利索要“好处费”“跑腿费”等行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9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2人,组织处理8人,移送司法2人。

聚焦扶贫领域 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精准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审视和查找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做到“四个不放过”,即发现问题不放过、责任缺失不放过,责任人人员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我县聚焦扶贫领域,启动四轮五批次巡察,巡察覆盖全县11个乡镇、31个重点单位,巡察延伸到县直单位重点股室、关键岗位,乡镇站所和村级党组织。巡察采取听汇报、查资料、个别访谈、明查暗访、受理信访举报、问题核查、民主测评、汇总反馈等方式,重点发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不力、不到位,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虚报冒领惠民资金和救灾救济款物,以权谋私、执法不公或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刁难甚至欺压群众,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等问题。共发现各类问题511条,督促被巡察单位建立健全各类制度209项,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75个,真正做到“强高压”“长震慑”,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被巡察的乡镇和单位针对各自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制定了阶段性整治方案,实施精准整改,确保了整治效果。

强化思想教育 增强遵规守纪意识

精准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必须推动廉政教育落实到基层,要通过思想教育,改变“法纪观念淡薄、政治纪律涣散、廉政意识淡薄”现象,真正实现“防”的功效。围绕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我们一是抓宗旨教育。每年为全县农村“两委”主干及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上廉政党课,以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例引领风尚,加强对党章、准则、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的教育培训,正确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党的宗旨。二是抓法纪教育。充分发挥县廉政教育基地、农村廉政文化墙、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等警示教育作用,通过廉政文化熏陶、以案说纪、以案明纪,教育广大基层干部自觉用党章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有权不可任性。三是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将通报曝光贯穿工作全过程,对查处的性质较为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28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进行了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强化教育和惩治效果,形成违纪必究的持续威慑力。

猜你喜欢

作风腐败整治
浅析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整治号贩子须强化医院责任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陕西亮剑高校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