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11-19邵宪一曾维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新模式工科

邵宪一 曾维娜

.

摘 要:通过对工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分析,根据不同类别学生打造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育体系,实行分类培养分级孵化,打造第一第二课堂协作、科研思政教师合力的工作阵地,以科技类社团培育前端土壤,以科创工作室整合中端载体,以科技类比赛完善后端支撑,以高素质导师搭建实践平台,形成了一种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氛围,全面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关键词:工科 创新创业 全员育人 新模式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双创”战略,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和生命线。大学不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传授的地方,而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最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如何利用大学的科研优势,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激发年轻人的无限潜能,这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以来致力于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通过制定贯通课内外的科创培养方案,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形成从氛围营造、能力培养到机制保障、成果转化的全方位立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育人体系,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方案。[1]

一、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1.扩大科技类社团覆盖范围

以科技类社团培育前端土壤,奠定创新育人全覆盖基础。由学生自主发起、专业教师指导,建立覆盖各个学术方向的学生科技类社团;组织科技沙龙,开展科技活动,组队参加比赛,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培育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前端土壤,基本实现创新育人的全覆盖。[2]

2.合理运用科创工作室

以科创工作室整合中端载体,推进创新育人内涵式前行。广泛发动专业教师成立学生科创工作室,将科研与创新有机结合。工作室定期招收常驻本科生,组织开放日和科技沙龙等活动,有效地实现了以高水平科研带动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推进学生创新育人的内涵式前行。

3.积极组织与参加科技类比赛

以科技类比赛完善后端支撑,促进创新育人反哺型发展。积极组织和选拔学生参加各项国内外赛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鼓励学生争创佳绩。科创成绩的提高,肯定了专业教师团队的付出,提升了专业教师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了创新育人的反哺型发展。

4.提高导师个人素质

以高素质导师指导团队为基础,打造全方位的创新教学实践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引导高水平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寻找与高水平专业教师切身利益的结合点,逐步调动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导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兴趣等情况,帮助学生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组建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全方位的创新教学实践平台。

二、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体方式

通过搭建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线上、线下结合,打破专业界限,大型、多点的课外创新实践平台,形成了一种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营造了全员创新、合力育人的人才培养氛围,全方位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实现了几大突破:

1.贯通课内课外、创建课外创新载体,营造创新氛围

优化培养方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贯通——课内制定包括制造实践、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系列课程在内的科创课程体系;课外通过培育科技类社团、建立科创工作室、组织开放日和科技沙龙等一系列举措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倡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用到科技创新中,同时通过科创实践巩固第一课堂成果。深化科技竞赛机制,组织和选拔学生参加各项国内外赛事,屡获佳绩。

2.汇集课外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

依托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室,整合科创工作室、科技社团等,搭建一个全天候开放、线上与线下结合、跨专业的课外创新实践系统,突破学科限制,汇聚大量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开发资源,从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学术交流、教师指导等方面为学生创新提供便利,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限制、不受专业限制,不受培养计划约束,自由、自主的创新实践平台,成为学生创新的乐园。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重视课外创新指导,保障长效运行

建立认定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工作量、对优秀的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在绩效考核中予以奖励等激励机制,引导高水平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选拔了一批有深厚专业知识素养、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授和中青年教师骨干担任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长效運行,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功能。[3]

4.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促进学生科创成果转化,涌现成功案例

设立学生科创基金,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实施方案,利用学校和社会各方资源,固化各种大学生创新基金平台,鼓励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起到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有力地助推学科发展和建设。

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需紧密围绕如何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的核心问题,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充分整合学工队伍的组织优势和专业教师的科研优势,坚持“以科技类社团培育前端土壤,奠定创新育人全覆盖基础”、“以科创工作室整合中端载体,推进创新育人内涵式前行”、“以科技类比赛完善后端支撑,促进创新育人反哺型发展”、“以高素质导师指导团队为基础,打造全方位的创新教学实践平台”等举措,形成一种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氛围,全面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秋红,张彬.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山东化工,2018,47(01):112+114.

[2]李永华,刘红,杜晓明,邓子玉,李玉海.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6(12):13-14.

[3]王锋锋,顾娟.浅谈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108.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新模式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