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独立学院工科学生工作室开展的思考

2018-11-19杜振阳骆挺钟才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团队工作室项目

杜振阳 骆挺 钟才明

摘 要:为促进工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促成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而开展工作室。通过对工作室的构成,团队的建立及资源项目三方面的论述展开独立学院工科学生工作室开展的思考。

关键词:工作室 团队 项目

在现有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工作室制”教育是较热门的话题。“工作室制”教学是通过项目实战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的经验,在就业时表现出的不自信和不专业导致其无法真正展示出个人的能力,从而出现了就业难,就业率低的现象。工作室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对工科专业的学生,相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培养和项目能力的提升显得更加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动手参加项目开发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工作室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项目型组织,一切活动的开展、资源的分配均以项目为中心。并且,工作室开展的项目都是教师承接的企业横向项目、根据企业真实需要进行模拟的项目或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其综合性、设计性及实用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20世纪初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坊式”教学模式为基础在各高校兴起的 “工作室制”教学以来,对工作室开展的思考和探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工作室,需要考虑到三方面:工作室、团队、项目。

一、工作室的构成

工作室的开展着眼于社会实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开设多元化工作室。为学生创造“教、学、做”一体化空间,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工作室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及潜能不容忽视。开设多元化、多种类工作室供学生选择有利于扬学生的长避学生的短,使他们在就业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为防止开展工作室过程中存在的泛滥和扩大的现象,将工作室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企业项目型工作室

以企业型项目为主的工作室是校企合作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贴近职业岗位,贴近职场,感受职场氛围的最直接方式。工作室以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职业情景为学习环境。实施“双导制”管理制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参与者为向导,学生与教师即是合作关系又是上司和下属关系。学生以职业人员的身份进入工作室,一切标准都将企业化,所有的学习实践都跟个人的考核挂钩。

企业型项目的训练是最接近实战的训练,通过项目的开发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企业针对项目的设计过程、运营管理以及一系列的开发流程等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也可以解决“高校教学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2.创新创业项目型工作室

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主的工作室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为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和一定的经济扶持。学生参与制定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发展规划、设备管理细则、成员管理奖惩办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创新意识[1]。

3.科研项目型工作室

相较于企业型项目和创新创业型项目,科研项目的实战经验积累会较弱一些。但对于需考研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我能力的选择。与企业型项目不同,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自己开展相关的研究。其实用性相较于企业项目较弱,但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项目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科研项目多以论文的形式作为研究成果,因此对英语功底和写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工作室的开展是面向所有工科学生,即使没有良好的英语功底和写作水平,也可以通过在工作室中的学习得到提高。

二、优秀团队的建立

一个成功的工作室基于一个优秀团队的建立。在工作室开展前期,经常会遇到 “无人问津”的现象,此时如果急于“凑人”而广招学生,后期很容易出现因为部分学生对工作室的不重视而导致其他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被打消。如此工作室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面临解散的危险。

工作室主要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其中学生是主体,一群优秀学生人才不仅能使工作室充满活力,还能提升导师对工作室的热情度,从而更愿意投身于工作室教学中。在吸纳学生时,需要制定公平公正且严格的选拔制度,以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破坏工作室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教”始终在第一位,担任这一角色的便是指导教师。在项目开发中,导师会教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导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历或创业能力,且具有强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工作室保持长久的兴趣。显然,有上进心的优秀学生和专业的导师可以推进工作室的良性发展,同样是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开拓资源引进项目

项目设计是工作室运作的条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工作室主要以参赛项目、校外承包项目为主。参赛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项目可以是校级项目、省级项目或者国家级项目,这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项目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任务分配及最后成果的实用性或价值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负责协助工作。校外承包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市场需求的感知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校企之间可以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挑选优秀的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企业参加实习。这种互利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缓解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结语

工作室的开展是高校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尝试,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培养专业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工作室的开展过程中仍然会面临大量、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比如企业对接等。这就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不断探索与完善,让工作室保持

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凡欣,杨燕群.工作室模式:大学生創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6):39-40.

[2]赵鹏.独立学院理工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6):23-23.

[3]张华.独立学院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9):148-149.

猜你喜欢

团队工作室项目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