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19尹小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质疑应用分析教学研究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懂得质疑,才能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将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作为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本文将会针对“质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质疑” 高中物理 教学研究 应用分析

引言

对知识反复钻研,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思想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此句话也就是在说要想获得文化知识,就一定要落实到实践中,有不懂的地方就要请教别人,不请教别人是弄不明白的。也在间接的告诉人们学习过程一定要会提问题。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习惯性的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实际这个过程就是师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对话的过程。高中阶段的学生动脑能力很强,对知识的思维能力和热爱程度也很高,要想真正的提升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热爱,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而不是让学生简单追求表面的知识。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意义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加速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时机,顺势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将书中一个个难点、重点设置疑问,通过疑问变成悬念,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避免传统式教师“口干舌燥”的教学,也让学生对高中物理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不再枯燥的学习中度过,而是懂得如何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1]。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质疑”的分类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时候,其中“牛顿第一定律”主要讲述的就是惯性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惯性例子列举出来,虽然高中生自主行为意识较强,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但是其在表述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描述的惯性列子简单罗列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看书去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然后对比板书上的例子,这时候学生往往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顺势对错误的例子进行讲解,然后对正确的例子加以巩固,这样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飞机要想地面投放一批物资,在哪个位置投放才能够确保物资落在指定位置,这一问题的提出会立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些学生会考虑一些外界因素。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验证的时候,可以结合上节课所学的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样就能够顺利的结合分析。这一过程不仅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能够激发高中生的思考能力。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质疑”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质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懂得如何使用“质疑”,所谓的“质疑”教学并不是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会了吗”、“听懂了吗”、“还有哪些问题”,这种询问纯粹就是走过场,没有任何的提问价值。所谓的“质疑”教学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分析问题的时间,当学生的见解与教师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是质疑的最好时机,所以在日常的高中物理授课中,教师应当创造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场景,通过交流、辩论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获取知识,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2.准确性原则

“质疑”所涉及的层面比较多,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之后,进一步的提出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的时候,学生会熟练的运用已经掌握的公式对物体落地时间进行掌握,这时候教师可以顺势提问:“同一高度的物体以不同的速度抛出,哪一个先落地?哪一个后落地?”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学更深层次,质疑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形式会令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掌握。

3.层层深入原则

物理是一门非常奇妙的学科,与数学、语文、英语有所不同,这些学科都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律,而物理则不同,虽然有一定的公式、概念,但是在分析物理题的时候通常需要多角度分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如此,通过层层深入研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完全失重状态物体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实验方法如下: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矿泉水瓶,将其内部装满水,并向学生提问如果将瓶盖拿掉,在瓶子下方钻一个小孔,水会顺着瓶子流出来吗?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回答:“会流出来”。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让瓶子做自由向下落体的运动,那么水还会流出来吗?这时候有的学生觉得会,有些学生觉得不会,各有各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试验,结果是:“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有了加速度。这一环节非常有趣,层层递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因势利导,对学生存在疑问的部分进行解析[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质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现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教学悬念,激发高中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应当注重完善现有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种教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俊祥.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教育,2016(09):1—3.

[2]王玉凤.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的渗透[J].教学研究,2016(08):12—23.

[3]夏秋梅.“質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法,2014(08):109—111.

作者简介

尹小玲(1988.08—),女,籍贯:广东省罗定市,职称(学位):中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物理学,现所在单位:江门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质疑应用分析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