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性教学方法的引入路径

2018-11-19田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田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小学是学生数学的启蒙阶段,由于数学有着较强的逻辑性,通过良好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不过数学又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在学习中有着一定难度,所以教学中必须投其所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正确的引导性教学,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习数学,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让教学质量也更有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引导性教学方法 引入路径

一、课前引导预习,养成学习主动性

通过在预习中的引导,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回归主体地位,不仅仅在课堂中让学生更为主动,在课堂之外也能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自主学习。预习中应用引导性教学,属于有安排、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能力,去主动的探索和思考,对教材内容进行自我理解,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1]。比如在学习《认识方向》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教室面朝南,那么哪边是西、东、北?”,学生会通过阅读教材、询问家长、上网查证等方式,去尝试理解不同的方向,这就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并将难以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课堂中带着问题听讲,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久而久之会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课堂引导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课堂中也是同样的,为了让学生能够集中于课堂,教师要通过各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2]。所以,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挖掘,将难点、重点集中讲解,其它时间调动课堂气氛,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作为切入点,轻松抓住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讲。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三角形的物品,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表现力和竞争心理,所以会踊跃回答,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引入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特点等,从而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引导性教学的作用。

三、情境引导,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营造适合的情景,能够提高互动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改变传统教学枯燥死板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环境,再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的活跃、积极参与,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营造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准备几种水果、文具等,并在上面标注上价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名学生作为老板,每次选取3-5名学生作为顾客,假设有10元钱,看看能买到多少东西?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数学计算,不仅课堂的气氛更加轻松,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和应用能力,也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自学引导,梳理学习思路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的接触程度尚浅,没有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自学中容易出现概念混肴的状况,此时教师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幅提高[3]。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总结和监督,将学生自学中的各种难题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纠正。不过在自学中也不能让学生太过于放飞自我,而是教师有目的引导下自学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不要将学习重点放在一道题的解答上,而是发散思维,从一道题联想到已学知识中,从而将数学知识梳理成体系。比如:在学习多边形时,可以与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三角形”等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教师在将基础知识讲授完毕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總结多边形的特点,并画出不同形状的多边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巡视,如果学生的讨论方向有偏差立即指正,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再让其它学生来判断对错。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讨论和问题回答,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记住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已学知识。

五、评价引导,锻炼学生问题思考能力

小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智力都处于发育阶段,缺乏缜密的思考能力,所以做出很多行为的时候都是不加思考的,在问题解答上也是,没有仔细的思考就开始动笔书写,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如果此时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或是惩罚,只会增添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正确纠正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反省,提高对错误的认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这种基础原则被忽视,导致题目解答错误,教师如果让学生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写5遍,学生可能只记住这一道题,在以后的计算中还会发生类似问题,所以教师可以让其它学生来回答解题过程是否正确?错在哪里?学生能够自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也锻炼到所有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评价引导,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错误,还能提高学习信心,同时教师的重视教育而不是批评教育,让学生在面对错误时不是畏惧,而是勇于承担和纠正,从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引导性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的课堂行为更加规范,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同时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引导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回归主体地位,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甘琦.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7(7):131-132.

[2]刘五娣.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86.

[3]马俊瑛.问题引导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6(18):221.

[4]冉燕君.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0010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