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德育实效性提升策略

2018-11-19石玉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实效性德育工作

石玉泉

摘 要:新背景下,人们开始对素质教育重视起来,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德育工作是我们素质教育组成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了我们素质教育德育中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 德育工作 实效性 提升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德育工作应摆脱“一张嘴、一支笔”的呆板教学方式,立足学生生活实践,着眼时势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设计适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系列活动形式,变管制和约束成为唤醒,形成道德判断和审美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談几点自己的看法。[1]

一、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现在,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儿童思想也变得复杂、多样。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性格普遍都有问题存在,对是非以及好坏不能够很好的辨别出来,很多还缺少真情和家庭温暖。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也变得纷繁复杂而又极其重要。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创建良好德育氛围的环境。这样,不但要让学生感受人间真、善、美,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爱,怎样去实践美好的行为。德育氛围环境的营造可以在学校、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活动中。例如:在“学雷锋”月,学校、班级可以出墙报、引导学生出手抄报,走廊可以展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广播站可以播放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及音乐等。[2]

二、拓宽广阔的德育渠道

1.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

中小学德育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四层管理”,大力宣传,开展活动,营造德育氛围,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让德育教育渗透到每节课,将德育教育内容分解到各个年级、每个学期 。教学过程本应在“人本化”的课堂,“共情沟通思维”的课堂和“情趣多融”的课堂中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学校的“四层管理”,即与学生工作联系密切的教导处、少先队、年级组和班主任四者应互相配合,进行学生管理。同时,学校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隐性课堂,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利用“校园之声”、“学校宣传栏”、“德育活动室”等大力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每年确定主题,实现德育教育序列化,如2015年主题:诚实守信,做合格公民;2016年度:明荣知耻,树立荣辱观等;学校可每月开展“创卫生活动月”,开设“队活动课”召开主题班会等,在节假日和重大庆典日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德育活动等;学校可经常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加强网吧治理工作和开展“学先进,找差距,争创优秀班集体”活动等,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3]

2.在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单向的说教有时候收效甚微,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情况等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然后在课间、体育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有效培养。例如,开展拔河比赛、小足球比赛,田径运动会等体育项目比赛。为发挥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及写作水平。针对同年龄段和专业的特点,在语文老师及年段长的指导下,为学生开辟了一块文学天地的墙报和校刊《芳草地》。我们还为学生提供讲台,让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刊物和自己的讲台,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作和演讲水平,还能交流思想,抒发情怀。这些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可以使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的见识,在集体活动中树立集体意识,发展团队精神,这显然比教师一味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灌输更加有效。

3.在教师示范中融入德育

小学教师既是德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师德建设,为此,学校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德育者队伍,将教师教书育人、宏道杨德的职责履行到位。首先,树立教师正确的德育观念。在当前的新时期,教师应当树立起开放性和主体性的德育观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吸收并转化对小学德育教育有益处的内容。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则应一改以往枯燥、刻板、单一的教育手段,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使之能够与所教育的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三、应用科学的德育模式

良好的德育模式,能够使德育任务以及德育目标顺利完成。现实中,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直未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方式的约束,在实施德育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存在偏差,老师仍然占据着主导位置,学生只能听从老师的安排。一名教育学者说:“现在小学生和中学生属于跨世纪的一代,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社会环境。可现在我们所应用的德育模式通常都是只关注传递,而忽视了思考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中学生与小学生民主意识以及自我意识都非常强,可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只重视灌输,忽略了交流,只是让学生听自己说,根本没有与学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更没有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这名教育学者的话已经在提醒我们的德育迫切要改变德育的方式,我们要摒弃旧理念、跟上新思想,做到积极与同学生进行沟通,一同交流德育话题,进而使德育工作实效性大幅度提高。[4]

综上所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也是教育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些年国家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就是摆脱智育为上,德育处于低谷的尴尬境地,德、智、美、体、劳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所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寻并投身于德育的教育中,为中国的未来培育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立波.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21.

[2]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32):36-37.

[3]王宏君,程雨丝.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小学德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6):11-13.

[4]艾晓晶.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6):74-75.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实效性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