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企业的对接

2018-11-19张瑛

设计 2018年20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新媒体

张瑛

摘要:新媒体时代为视觉传达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这种语境下,视觉传达教育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升级,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输入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企业对接,实现教与学联合、学与练链接、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能够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前进做出应有贡献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 视觉传达 企业对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10-0112-02

一、新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最初兴起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欧美图形设计,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东京世界设计大会中正式确立并流行开来。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受众,其涵盖丰富,包括招贴海报、影视传播媒体等,又被总结为“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升与电子设备的普及,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进入了新媒体信息时代。新时代背景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与传播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普罗大众的审美趣味。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既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形态提出了挑战,又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视觉传达形态多基于纸质媒介与印刷设计,一方面局限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视觉传达的更加丰富表现形式。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介由单一转换为多元,从二维延展至多维,传统具有局限性的纸质媒介成为视觉传达诸多呈现媒介之一,而丰富多样的新媒体赋予了视觉传达设计新的生命。新媒体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互动性等优势,视觉传达设计在声音、影像、动画、视频的多媒体加持下,在虚拟信息形象的传达方向开拓出崭新的领域,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能够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与审美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提出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视觉传达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与新媒体时代构建的多元呈现方式,引导着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丰富多彩。设计人才的培养同样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某个类型人才的输出,而是能够充分尊重个体特点,促进学生发挥自身特长。这种趋势既是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视觉传达艺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种语境下,视觉传达教育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升级,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输入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是培养优质综合性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基础资源。视觉传达设计,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精神与审美的凝结,是对创作者综合艺术素养的展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中,需要设计者不仅具备高水准的艺术审美与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其能够掌握各种设计软件、了解并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新媒体技术。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教育不仅仅需要继承并发扬传统艺术领域的相关理论与美学原则,更要与时俱进、掌握时代脉搏、了解市场需求,对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有更深入的把握,在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传输更新更好的实践技巧,才能够真正为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二、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不对接

高校是向国家、社会与企业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的重要端口。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乘着新媒体的迅猛趋势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各个高校纷纷开设了视觉传达相关专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的学生却很难真正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书本到实践的无缝对接。企业需要能够了解受众需求、满足实际项目需要的实践行设计人才,而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却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不对接的情况导致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学校到企业的转变,要么转向其他工作,要么转而从事批量化、低水准的平面设计作业,难以真正为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人才培养模式刻板化

新媒体语境下的设计人才需求更加具有多样化特点。工业革命爆发后,艺术风格逐步呈现出百花争鸣的形势,映射了大众的多元性审美需求。因而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国内高校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多沿用传统的师本位、书本位教学模式,没有联系设计类学科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实际特点。在视觉传达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输,教师一味输出、学生被动输入,对艺术审美素养的培养以理论认知和背诵为渠道,对设计技术的教育以手绘与软件学习為主。这种教育方式曾经在传统纸媒时代作为主流教学模式被应用,然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艺术设计传播媒介的多维拓展,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态势,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已然发生了变化。因而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模式很难输出适应当前新媒体语境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三、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企业对接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教学模式的固化与人才面向社会的输出不对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改革视觉传达教育教学模式开始,将社会需要与高校教育相联系,在校内完成人才输出与输入匹配培养。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企业对接,实现教与学联合、学与练链接、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能够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前进做出应有贡献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一)优化课程体系,为与企业对接夯实基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人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水平的综合反馈。在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在反映艺术性与欣赏性的同时,也考验着设计者对多元的新媒介的认知和领悟,因而要求设计者在提升自身艺术素质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对软件的使用、对不同媒介的了解等。因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当充分认知当前的社会背景,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发现、新变化即时融入到自身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当中。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专业应当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创建以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新思想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一方面打破传统理论学习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操作与创新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过去的理论到实践的二维模式升级为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模式,并加大实践与创新培养的课程比例。一些学校传统视觉传达教学体系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教学阶段分开进行,先在大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而后在大二至大三阶段进行上机软件操作。学生很难将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素养,与之后的上机软件学习相结合。而改革后的三维模式教学体系,能够使美学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构建想融合。例如,在海报设计相关课程中,将海报设计理论与经典设计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将理论融入到对实际项目的鉴赏当中去,激发学生从“欣赏”层面向“深度认知”层面的过渡;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加入PS、AI等相关软件设计海报的操作方法,使学生综合掌握相关理论与实践内容。另一方面应突破课堂教学桎梏,将教学开展的课堂内外。通过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使视觉传达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学生业余生活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当中,使学生通过接触新技术、感受新技术、学习新技术来认知和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环境与时代需要,从而能够快速掌握新思路、新技术。同时,通过慕课等新教学模式的采用,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引入其他高校的优质课程。新媒体时代的变革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新生,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这种技术带来的优势与便捷。通过新媒体技术使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变化,愿意为了社会需求而提升自己。课程体系的优化是改革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的基础,在三维立体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能够在提升美学素养的基础上,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能,并培养出更为开阔的创新思维,这为下一步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对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夯实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真正适应与企业的对接和交互。

(二)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现与企业的对接

校内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的建立,是模拟学生进入企业、完成实际设计项目的最好窗口。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开设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但是多将工作室的设置放在教育教学体系之外,学生需要利用课堂之外的课余时间进入工作室完成工作,而工作室内的设计项目通常需要学生具备某一方面较高的操作水平,因而限制了大多数学生进入工作室,了解实际项目需求。将传统的设计工作室革新升级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破除传统工作室的弊端,实现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可以将更多的学生纳入到这个模式中来。另一方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对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进一步弥合高校人才输出与输入之间的裂痕。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纳入教学体系当中,构建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理论知识的认知为起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以实践操作的学习为过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视觉传达设计呈现方法;以创新思维培养与工作室实践为目的,使学生更具创新创意能力,能够高水平完成实践操作项目。其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应当适当插入与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对竞赛、学科项目以及企业项目的采集和整理,将其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作为学生实践练习出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体系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吸收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的实际需要。例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可以将学生以能力等级、特长、兴趣等进行分组匹配,使学生的个性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根据项目难度的不同与学生的兴趣的对项目进行分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特点,从项目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小组相互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竞赛与项目等给予反馈,都能够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立,在与传统教学系统的融合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素养,学校通过与竞赛、学科项目和企业的对接,完成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升级培养,为之后的对接企业项目打下了基础,实现了校企对接前的基本准备。

(三)构建校企合作,将对接企业贯穿到系统教学体系当中

输出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做出应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责任。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不对接,很大程度是由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项目需求脱离的原因。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将企业的入岗前人员培养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方面,在大一、大二的专业知识积累阶段,根据课程内容引入实际项目,并将完成作品交与企业审评,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对企业需求加深了解。工作室制度教学在此时与校企和合作中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在系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形式完成相应项目,既夯实了理论基础,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結合,通过完成项目获得的企业反馈,使学生可以发现自身专业疏失,提升实践水平。另—方面,在大三阶段的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入更多的企业培训内容,通过讲座、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尽早发现自身专业技能储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疏漏,提升自身综合就业素质。

每年毕业季期间企业进入高校的校招活动中,会有一些企业召开企业宣讲与系列企业培训活动,但效果甚微,很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笔者在与诸多企业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在新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校企之间的对接不通畅,这种变化无法传递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导致人才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不匹配。企业希望能够建立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学校也需要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起来。这就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契机。通过与企业的合理沟通,综合企业需求,将教学内容与之进行合理融合,使新媒体时代企业需求的新变化、新动向能够反映贯彻到学生大一至大四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既避免了每年毕业季企业杯水车薪的临时培训活动,又切实提高了人才输出的质量。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契机。高校作为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的重要端口,需要放眼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与企业对接,通过实践操作与联合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够真正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为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新媒体
视觉传达艺术与中韩网页艺术设计的比较研究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