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门诊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2018-11-19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450016任雅娇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450016)任雅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未实施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时门诊收治的76例患者,男39例,女37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7.42±8.71)岁;观察组: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实施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时门诊收治的89例患者,男43例,女46例,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56.98±9.1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防跌倒措施,例如在湿滑的地面放置防滑提醒标志、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设置扶手措施等。观察组患者采取门诊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完善门诊患者防跌倒制度。成立门诊防跌倒综合管理小组。通过建立该管理小组,完善门诊跌倒的管理制度,定期对门诊患者跌倒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跌倒的原因,并及时地补定防跌倒管理制度,并加强对防跌倒方案的调整,同时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馈,详细地记录跌倒发生的地点、对患者的伤害程度等。②加强门诊环境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首先,要保证门诊环境的干净、整洁,保持地面干燥;其次,检查门诊的照明是否良好,保证其光线清晰,此外,门诊的空闲区域要避免堆放杂物,防止障碍物导致患者跌倒的发生;最后,在走廊处设置扶手,在患者经常出入的区域增加辅助措施,例如呼叫铃,当患者发生意外后,可以及时的呼叫医护人员。③门诊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门诊人员防跌倒知识的培训,并可以随时将该知识向患者进行宣教,提高患者对跌倒的认知,同时,门诊人员要学习跌倒后的相关处理措施,当患者发生跌倒后,门诊人员要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并详细地记录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增加门诊人员的数量主要是因为门诊工作繁重,工作量大,如果门诊人员数量过少,工作人员疲劳,则容易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门诊人员的数量,可以让患者的安全多一份保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次研究中门诊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分析应用门诊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用%表示,并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说明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1.12%,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7.89%低,组间比较(x2=4.627,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跌倒是指因失去平衡导致身体(除双足)触及地面的一种意外事故,跌倒目前已经成为医疗纠纷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做好跌倒的预防工作对医院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2]。门诊患者跌倒的原因主要有:①门诊在患者防跌倒方面的制度方面不完善。②环境管理问题。门诊的人流量较大,通道多且复杂是导致跌倒发生的重要因素。③门诊人员因素。门诊人员数量不足,其次是缺乏对防跌倒的意识,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防跌倒安全宣教[3]。在门诊开展防跌倒综合管理的难点在于:其一,跌倒重在预防,只有加强对跌倒的预防才能降低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对于门诊而言,其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部门,门诊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且无预见性,因此跌倒的发生率高;其二,部门的配合工作。预防门诊患者跌倒的发生不仅仅需要门诊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也需要其他部门积极地配合,如果单纯依靠门诊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和防护是远远不够的,跌倒的预防需要贯彻在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中,因此,各个部门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共同参与到防跌倒的预防工作中。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证明应用门诊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门诊患者予以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明显地减少了跌倒的发生情况,使患者的安全得以保障,防控效果好。
附表 门诊患者实施防跌倒综合管理措施的跌倒发生率比较结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