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脑损伤新生儿脑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2018-11-19吴玉帆苏鸿辉苏华泽李伟中

现代医院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脑损伤振幅脑病

吴玉帆 苏鸿辉 苏华泽 李伟中

新生儿脑损伤原因包括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种感染、先天性或代谢性疾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等,是新生儿期死亡或存活后致残的重要原因,能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脑保护治疗,可降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1、2],因此能客观、可靠、及时对新生儿脑损伤或脑功能发育进行评价,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开始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如今在国外已经成为常规监护手段之一[3],作为一种有效、简单的单频道功能评估技术[4],近年来引进我国后迅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探讨aEEG 结果与脑损伤新生儿相关性,评价其在脑损伤新生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客观、准确的临床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住院的96例脑损伤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8例(67.2%),化脓性脑膜炎18例(15.5%),胆红素脑病9例(7.8%),颅内出血6例(5.2%),早产儿5例(4.3%)。其中男56例(58.3%),女40例(41.7%),出生胎龄 35.6~42.3 周,平均(38.9±0.3)周,体重2.12~4.15 kg,平均(3.34±0.72)kg;日龄0~7 d,平均(3.25±1.5)d。选择同期无脑损伤新生儿40例,咽下综合征20例,新生儿肺炎1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新生儿8例。男26例,女14例,出生胎龄 37.2~41.1 周,平均(38.1±0.6)周;体重 2.56~3.95 kg,平均(3.42± 0.42)kg;日龄0~7 d,平均 (3.1±1.2)d为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胆红素脑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5];颅内出血为床边头颅彩超及头颅MRI明确。所有病例均取得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NicoletOne 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护仪描计,按照国际10-20标准电极安放头皮电极: 采用前额区(FP1-FP2)、顶部区(C3-C4)、颞区(T3-T4)、枕部区(O1-O2)、中央区CZ作为信号采集点,用脱脂膏清洁电极安放位置减少电阻,再用电极膏固定电极帽,启动仪器,输入患儿基本信息,以6cm/h,电阻小于20欧姆输出,描计的图形表现以振幅形式出现的波普带,每次描计12~24小时。

1.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分类标准[6]

1.3.1 振幅正常 ①振幅整合波形上边界>10 μV,下边界>5 μV。②振幅轻度异常:波形上边界>10 μV,下边界<5 μV;③振幅重度异常:波形上边界<10 μV,下边界<5 μV,或BS (爆发抑制),波形下边界<2 μV,上边界>25 μV, 或电静止(平坦波),波形<5 μV。

1.3.2 睡眠-觉醒周期(SWC)[6]成熟的脑功能表现为振幅整合呈规律的正弦波变化,每个正弦波周期>20 min,宽带为睡眠周期,窄带为清醒周期。在睡眠周期,背景活动为交替图形和持续高波幅慢波,睡眠期背景为低-中波幅的混合波形。①成熟SWC:振幅整合背景活动明显存在正弦波变化;②不成熟SWC:背景活动存在正弦波变化,但不突出或中断。

1.3.3 aEEG痫性发作诊断标准[7]①频繁反复及恒定在某一部位出现棘波或尖波:每小时超过5次;②波形呈节律性连续发放,同船帆样三角形改变;③相似间隔重复出现刻板陈发性复合波,持续1-数分钟,或占整个记录时间的2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及日龄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及日龄比较 ±s)

由表1可见,脑损伤组新生儿及对照组出生胎龄、体重及日龄对比,P=0.89、0.97、0.65,均为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及日龄在本研究中的作用并无差异。

对两组新生儿aEEG 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痫性发作分别进行对比。

表2 两组新生儿背景活动异常率对比 n(%)

由表2可见,脑损伤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背景活动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总异常对比,均为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脑损伤新生儿在aEEG背景活动中正常率明显低于非脑损伤新生儿,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脑损伤新生儿。

表3 两组新生儿下边界、睡眠觉醒周期成熟度及痫性发作对比 n(%)

由表3可见,脑损伤组与对照组新生儿下边界、睡眠觉醒周期成熟度及癫痫发作对比,均为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脑损伤新生儿aEEG睡眠-觉醒周期成熟率明显低于非脑损伤新生儿,不成熟率明显高于非脑损伤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aEEG下边界数值明显低于非脑损伤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aEEG痫性放电率高于非脑损伤新生儿。

表4 脑损伤新生儿背景活动与预后的关系 n(%)

由表4可见,脑损伤新生儿背景活动与预后对比,治愈、未愈的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脑损伤新生儿aEEG背景活动重度异常的患者临床未愈率明显高于aEEG 背景活动正常和轻度异常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低于aEEG背景活动正常和轻度异常组。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高龄产妇的增多以及逐渐放开生育政策,高危新生儿出生率及存活率逐年增加,但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并没有减少[8-9],因此,寻找一种能及时了解高危新生儿脑功能,实时评价脑损伤程度,早期发现脑功能异常,并进行及时干预,以期改善预后的方法,对于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保证家庭幸福,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常用临床指标如Apgar评分、脑CT、MRI和头颅彩超也能一定程度反应脑损伤程度,但某些指标可能主观性较大,某些需待病情稳定时离开病房检查或早期诊断不敏感,某些无法实现动态监测等不足,使得不能及时发现脑功能异常,如临床下痫性发作等,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复杂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病情变化快,镇静、镇痛、肌松药物的使用,各类机械通气的应用常使临床医生不能对病情做出及时、准确地评估,而aEEG连接简便,受人为或外周环境干扰少,结果判读容易,误差小,可床旁监测而无需搬动患儿,连续监测时间灵活,经济等特点,适用于NICU。aEEG作为一种简易、便捷、实用的脑功能监测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时脑功能监护手段,结果判读比常规脑电图简单易懂,目前已有aEEG软件直接判读结果,方便临床医生甚至护士实时判断脑功能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aEEG能评估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脑功能状态,对脑损伤或惊厥新生儿的诊断、预后的判断提供早诊断、早治疗、早期进行相应干预,从而降低病死率或后遗症的发生率。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就已经建议生后一周内应行aEEG连续监测[10]。

目前国内开展aEEG监测的新生儿科已逐渐增多,但未全面普及,其中较多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监护,本研究包含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外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化脓性脑膜炎、胆红素脑病及颅内出血引起脑损伤新生儿,并从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痫性发作、预后4个方面分别与非脑损伤新生儿进行比较。既往临床研究表明,睡眠-觉醒周期(SWC)可用于评价大脑完整性的指标,aEEG显示的SWC形式被认为是预后判断的一个标准[11]。本研究中脑损伤新生儿组中睡眠-觉醒周期不成熟率(53.1%)显著高于非脑损伤新生儿,非脑损伤新生儿aEEG监测中未发现一例异常睡眠-觉醒周期;脑损伤新生儿背景活动总异常率(53.1%)明显高于非脑损伤新生儿,非脑损伤新生儿组未发现一例背景活动异常,而背景活动重度异常的新生儿预后明显差于背景活动正常及轻度异常新生儿,得出结果提示aEEG能发现出生一周内新生儿脑功能异常,揭示脑功能损伤,并一定程度判断预后。脑损伤新生儿组惊厥率(23.3%)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非脑损伤组未发现一例痫性发作,新生儿惊厥不仅加重脑损伤,可能危及生命,不及时治疗甚至遗留严重后遗症,对于有临床表现新生儿不难做到及时治疗,但仍然存在许多疑似发作或亚临床发作患儿不被发现,延误治疗,既往有研究表明aEEG能早期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神经学结局,也能揭示亚临床的癫痫发作[12],而本研究结果也提示aEEG能不依赖于临床表现,实时发现惊厥发作,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的客观证据。低电压甚至是电静息的出现提示脑功能损伤,电压越低脑功能损伤越重[13],本研究结果也提示脑损伤组新生儿波普下边界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证实aEEG可以用于评价脑损伤新生儿或可能合并脑损伤高危儿脑发育成熟度、新生儿脑损伤的程度、判断神经发育预后,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诊断以及及时干预新生儿脑损伤疾病,并早期介入治疗和康复训练,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脑损伤新生儿或脑损伤高危儿的生存质量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患儿的存活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损伤振幅脑病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