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2018-11-19刘希刚
刘希刚
(故城县医院 內一科,河北 衡水 253800)
0 引言
冠心病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心绞痛、心音减弱、血压下降、心悸、心力衰竭等。临床上常采用介入治疗,但是在介入治疗过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因此,降低其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是临床医生为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首要考虑的因素[1]旨在探析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案
1.1 临床资料
探析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选取红黄球的方式进行分组,红球为对照组25例,黄球为观察组25例。纳入标准:均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均无严重行心肺肾合并疾病,均符合2012年中国卫生部颁布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指南》中有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拒绝参加实验者,中途退出实验者,患者严重性精神障碍者、对本探究中使用的药物有禁忌者、合并糖尿病者等。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57-79岁,平均(61.35±1.65)岁;其中9例为心肌梗死,16例为心绞痛。观察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61.78±1.31)岁;其中13例为心肌梗死,12例为心绞痛。差异值均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53021845,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噻氯吡啶药物治疗(国药准字H20094082,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用法用量:在手术前6小时,口服阿司匹林和噻氯吡啶各100 mg、75 mg,手术后每天服用一次,剂量不变。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阿司匹林与对照组用法一致,术前6小时氯吡格雷用法用量:口服,剂量为600 mg。术后氯吡格雷剂量为300 mg,每天一次。连续治疗4周后,氯吡格雷剂量为150 mg。另外,均给予两组患者他汀降脂药物、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后疾病得到明显改善则为显效;患者在治疗后疾病得到改善则为有效;患者在治疗后无改善情况则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方式
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χ2检验。P<0.05时,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血率为4.00%(1/25),再次梗死率为0.00%(0/25),血栓出现为0.00%(0/25),缺血为8.00%(2/25);对照组出血率为12.00%(3/25),再次梗死率为4.00%(1/25),血栓出现8.00%(2/25),缺血为12.00%(3/2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00%<36.00%),差异值为(χ2=3.95,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减少,与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值为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4小时 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 25 57.64±6.87 29.54±3.85 26.33±5.32对照组 25 58.35±6.24 45.62±3.57 32.54±4.97 t - 0.38 15.31 4.26 P-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为64.00%(16/25),有效率为24.00%(6/25)无效率为12.00%(3/28);对照组显效率为36.00%(9/25),有效率为,28.00%(7/25)无效率为36.00%(9/2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00%>64.00%),差异值为(χ2=3.94,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采用介入治疗,但是在介入的过程会使患者血管撑大,甚至会破裂,使血管内物暴露,易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症状[3]。因此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防止患者手术后、手术中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是医生值得关注的热点。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物在进入机体后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是长期使用该药物会提高出血率。氯吡格雷属于ADP受体拮抗剂,可与ADP2Y12受体结合,阻止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在机体内阻断二磷酸腺的分泌,减小阿司匹林药物带来的出血情况,以及降低介入治疗后不良事件出现率,具有用药安全高的作用[4]。本探究中观察组出血、再次梗死、血栓出现、缺血、总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防冠心病主要是减少血小板聚集率,而氯吡格雷不仅能够降低再次梗死、血栓出现等情况,还能削弱血小板聚集,清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另外,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发展状态,提高患者预后治疗的改善效果。综合上述可得出本次探究结论,给予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能够预防术后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其临床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噻氯吡啶治疗方式,具有卓越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