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孕晚期热敷预防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作用
2018-11-19高碧丽丁玉兰黎慧娟赖春秀
高碧丽 丁玉兰 黎慧娟 赖春秀
产后急性乳腺炎是产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因产妇产后乳腺分泌的乳汁淤积在乳腺管内,引起乳房内间质充血和乳腺管不畅,多表现为乳房局部肿块、红、热、痛,伴发热等,如处理不当晚期可形成脓肿甚至引起败血症[1-3]。多是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4],据文献统计,我国急性乳腺炎发病率为3.0%~5.8%,初产妇占50%以上[5]。急性乳腺炎除了引起产妇疼痛、不适等生理症状外,对其心理也造成极大的压力;严重者甚至对产后哺乳质量造成影响,不利于产妇及婴儿健康,因此提前预防很重要,本研究旨在给初产妇产后穴位按摩的基础上增加孕晚期乳房热敷,观察孕晚期热敷联合产后按摩效果是否优于单一产后按摩,结果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8月在我院产科产检孕周满37周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总体。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年龄、学历、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单胎妊娠足月分娩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传染病且愿意母乳喂养者;(2)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2.5~4.5 kg,无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及肝脾疾病、Apgar评分>7分,吸吮力正常。排除标准:(1)乳房手术病史;(2)先天性乳头内陷未纠正者;(3)产褥期内新生儿因故住院,母乳喂养中断者;(4)依从性差,不愿意参加本研究。
1.3 方法
1.3.1 产前干预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进行干预,由产科门诊护士负责对产检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产前相关资料的记录。为所有的纳入研究的孕妇建立微信群,便于与孕妇进行有效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和谐、针对患者产前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定时推送相关内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告知孕妇及家属母乳喂养重要性和方法、乳房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适当给予心理支持。
1.3.2 产后干预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母乳喂养,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相关注意事项。指导产妇保持乳房清洁、干燥,喂养前后温水清洗乳头,切忌用酒精、肥皂等之类清洁或消毒,以免刺激局部皮肤引起干燥、皲裂。予示范正确的喂养姿势、取舒适体位,告知正确的挤奶方法和挤奶指征,每次喂奶结束注意排空乳汁,避免造成乳汁淤积堵塞,指导产妇穿宽松衣服、胸罩松紧适宜。按需哺乳,养成婴儿不含乳头睡觉的良好习惯,注意休息,合理安排饮食,产后前3天不宜大补,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为主,因乳腺管未完全通畅,也不宜进食催乳食物。
1.3.3 预防急性乳腺炎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1)对照组:产后穴位按摩。产后2小时内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产科护士给予按摩,请主要照顾者在旁学习,患者取仰卧位,在乳房皮肤处涂少许茶籽油润滑,先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提拉乳头3~5次,然后一手托着乳房,另一手四指并拢用手掌小鱼际,由乳根向乳头方向顺着乳络,轻轻施以正压按摩;按摩约5~10 min,同法按摩对侧,再按压膻中、少泽,乳根。每个穴位按摩约1分钟,反复5次,使局部发热,力度以产妇能耐受的酸、胀、麻感为宜。最后清洁乳房,让宝宝吸吮乳头,刺激乳汁分泌,尽早开奶。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按需给予按摩并现场指导产妇主要照顾者实践。(2)观察组:在产后穴位按摩的基础上增加孕晚期热敷,热敷方法:孕妇在孕满37周产检时由5年以上乳腺专科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以授课的方式给予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乳腺的生理、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正确的哺乳方式等,并以现场演示的方式教会孕妇热敷乳房:先将新的毛巾放入40℃~42℃热水中浸泡,拧干后折叠2~3层,敷于乳房处,注意清洁乳头,热敷结束后用毛巾摩擦乳头,增加乳头皮肤韧性。每日1次,直至分娩。
1.3.4 随访 产妇出院后3日内安排专门护士进行入户随访,了解产妇母乳喂养和乳房的情况,有问题立即给予纠正、指导;产后14日、28日由责任护士定时电话随防,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回访情况如实记录;产后42日产妇回院复查,责任护士询问母婴健康状况,记录其就诊经历,特别注意有无乳腺红肿热痛、乳房局部肿块等,记录评价指标中的阳性病例。
1.4 评定标准
1.4.1 产褥期概念 产褥期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 6 周[6]。
1.4.2 急性乳腺炎常见表现 产妇感觉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发展,产妇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增高[4]。
随访中,产妇出现以下症状中任何1项或以上均视为急性乳腺炎发生。(1)乳房局部硬块(排除其它疾病)。(2)红肿。(3)疼痛。(4)伴有发热、寒战、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产妇乳腺炎发生情况比较(n,%)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其多见于初产妇。通常认为,急性乳腺炎的发病高峰期为产后1个月[7]。对其提早干预能有效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急性乳腺炎发生主要原因是产妇在生产后抵抗能力下降,在细菌侵入和乳汁淤积等因素下导致发病[8]。本研究通过孕晚期产前热敷乳房通过毛巾热敷刺激乳头,使感觉冲动从乳头传至大脑的神经垂体,促使催乳素分泌,泌乳时间提前。同时热敷乳房能使乳房变软,乳头颈弯曲度自如,易于新生儿吮吸,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乳腺导管通畅,通过毛巾摩擦乳头,增加乳头皮肤韧性,防止开奶后婴儿吸吮引起的乳头皲裂[9]。
乳腺按摩方法包括刺激乳腺的泌乳反射、根据婴儿吸吮特点挤压乳晕区挤奶、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沿乳管走向自远端向乳头方向推压排出乳汁等,上述方法均能有效缓解乳汁淤积及防止乳腺炎形成[10]。急性乳腺炎属中医学“乳痈”范畴,即各种致病因素致乳络不畅,阻碍气血运行,乳汁郁积,气滞热壅。乳根穴属足阳明经,具有调理阳明气血,宽胸通乳作用;膻中穴为气会,具有理气宽胸、生津增液、通乳作用;少泽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主津液所生疾病,为通乳效穴,3穴合用,使经脉得通,气血得养[11]。手法按摩能帮助乳汁排出,减轻疼痛和缓解乳汁淤积的症状[12-13]。本研究结果(见表2)中对照组急性乳腺炎发生例数为12例,发生率为24%,观察组急性乳腺炎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产后穴位按摩联合孕晚期乳房热敷的护理干预方式在预防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效果优于单一产后穴位按摩方式,能有效降低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解决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初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母婴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