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2018-11-19陈丽花陈艺环
陈丽花 陈艺环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的一种,病因较多,出血范围广,一般出血量较大,临床主要以呕血或黑便为症状表现,由于患者血容量减少,还会引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病死率较高[1]。临床护理是提升和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内容,在上消化道出血类危急症状患者中,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2]。系统护理是更为全面细致的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注重护理方案和措施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决策性,护理干预效果更理想[3]。本研究将系统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继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应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5~64岁,平均(52.13±2.15)岁,慢性胃炎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1±0.57)年;实验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36~64岁,平均(52.19±2.11)岁,慢性胃炎病程4个月~4年,平均(2.15±0.55)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癌变,使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所有患者未合并凝血障碍,未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病变或呼吸系统病变,对研究所用药物不过敏,排除剧烈咳嗽患者,均在出血后6 h以内接受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区间、基础疾病状况、治疗方式及基础身体状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开展,全部患者对研究知情,系自愿参与,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3]
1.2.1 纳入标准 (1)经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4];(2)未合并恶性肿瘤;(3)无精神疾病发病史或家族史;(4)患者神志清醒,了解研究详情,自愿参与。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心力衰竭;(2)合并恶性肿瘤;(3)患者无自主意识或患者家属不认可治疗和护理方法。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抢救和治疗,抢救和护理由相同年资和医疗经验的医护小组进行。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入院指导与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指引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带领患者达到病房,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以及护理等知识,提升患者的认知度;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强调相关注意事项;(2)生命体征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及血压等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纠正;(3)环境和卫生护理:保证病房干净整洁,调节适宜温度、湿度,保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患者呕血后,立即帮助清理口腔,避免引发恶心、呕吐等并发症;(4)饮食护理[5]: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状况,综合患者喜好和健康状况,帮助制定科学饮食计划。止血后3日内,严格禁食禁烟酒,止血3日后,可逐渐给予流食,饮食以低盐、易消化且能量和维生素含量高者为主;(5)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药物药性、药效、适应证、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更全面细致的系统护理。将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1)护理评估:全面了解患者基本疾病类型、程度及病程,全面分析可能导致患者再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询问患者的护理需求;(2)制定护理流程表[6]:结合患者的依从性和实际护理条件,确定预期护理目标,并制定个性化的预见性护理计划,准备相关物品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工作分配,护理流程表对具体护理措施的实施时间、实施要点及护理目标进行明确规定;(3)护理实施[7]: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表指导实施护理措施,按顺序进行并在完成后做好标记,时常检查以免出现护理遗漏,在护理期间,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情况,可对具体护理进行灵活调整,必要时通知医生或护士长处理;(4)护理评价和改进:护理人员每日对照护理流程表对当日工作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反思,尤其注意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纠正不足,进行周工作总结和月工作总结,整合阶段护理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集体讨论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并对应改进护理流程表[8]。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严格记录患者的再出血次数、护理后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上述指标。护理后出血量通过纱布浸血法进行测量。观察两组症状表现,进行大便潜血检查,判定治疗效果,计算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疗效评价标准[9]:(1)显效:24 h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血压、脉搏恢复正常,恶心现象消失,大便次数及形状正常,治疗48 h后,大便潜血检查结果连续3次呈阴性;(2)有效:24~48 h,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血压、脉搏恢复正常,每日大便次数2~3次,治疗72 h后,便潜血检查结果连续3次呈阴性;(3)无效:48 h后,相关症状为得到改善,血压、脉搏仍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止血时间等相关临床治疗指标以()表示,对比采用 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以(%)表示,对比以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指标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明显,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更好,相关临床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食管、胰、胆、胃及十二指肠病变所引起的,发生于屈氏韧带以上范围的消化道内的出血现象,是临床常见急症的一种,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出血量多,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0]。临床急救后,患者仍存在再出血的可能,不仅可能造成肝损伤,还有继发感染、窒息或失血性休克的危险,不能放松警惕,应该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1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分组 例数 再出血次数(次) 止血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45 47--2.56±0.73 1.01±0.25 13.742 0.001 4.11±0.31 2.47±0.27 27.092 0.001 18.92±2.79 12.37±2.81 11.215 0.00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护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在病情观察、满足卫生和环境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但护理的主动性不强,护理效果不够理想。系统护理具有突出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特征,能够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后,预先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并准备好相关用品,制定抢救计划,能及时发现出血征兆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和补救,减少了患者的出血次数,更好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2-13];注重护理流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以护理流程表为指导,保证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有效避免了遗漏,且通过护理评价对护理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据此对护理方案和护理流程表进行改进,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效果更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再出血次数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系统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更突出,能提升治疗效果,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