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接入光缆网建设新模式探讨
2018-11-19冯灿峰
冯灿峰
(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0 引 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基站、家宽业务膨胀式增加。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集客业务接入需求更是颠覆式增长,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点规模堪比城市基站规模。海量的业务接入需求,对各运营商网络尤其是有线接入光缆网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各运营商都在尝试优化有线接入层建设模式,通过缩短末端接入距离,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缩短业务开通周期,以增强市场竞争力[1]。
本文将结合工程实践,从网络架构方面提出几种有线接入光缆建设模式,以匹配不同业务接入规模和网络建设阶段,并分析优劣,共同探讨如何科学规划建设有线接入光缆网。
1 有线接入光缆网存在问题
光缆网现状如图1所示。
近年来,各运营商都按照“分层、分区”建设思路,大力推进综合业务区建设,光缆网的建设已相对有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多张光缆网并存,建设成本高
目前,综合业务区光缆网仍为狭义的有线接入宽带网,主要负责集客、家宽等业务的接入。基站接入光缆网相对独立,结构混乱,业务接入和成环光缆建设无序,光缆建设规模大、效率低。
1.2 网络资源部署与业务分布不匹配,资源利用率低
分纤点密度作为综合业务区的建设完善度KPI指标,网络资源粗狂型满足业务接入需求,造成业务密集区域光缆资源不足,管道资源占用严重,业务稀疏区域资源利用率不高。
图1 光缆网现状
1.3 末端接入距离长,业务开通时限长
综合业务区分纤点建设模式仍处于“薄覆盖”阶段,仅能达到点和线的覆盖,难以到达深度效果。受限于末端接入距离、管道资源等,业务开通时限长,一般为7~15天。
2 有线接入光缆网建设模式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在现有的有线接入光缆网基础上,提出三种优化改进方案——基站中继光缆层融合模式、密集光交建设模式和微格化建设模式共同探讨[2]。
2.1 基站中继光缆层融合模式
选择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原有基站汇聚点、新选部分基站汇聚点和综合业务接入区汇聚机房组建中继光缆,基站汇聚点网络层次下降至接入层。
随着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逐步到位,基站接入光缆环引入分区、分层的建设思路。分区指基站接入光缆环尽可能在单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完成组网;分层指选择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宏站作为光缆网的主干和配线节点,放大芯数主干/配线光缆,使引入光缆建设相对有序,且接入距离小,管孔资源消耗低,网络安全高。接入光缆目标拓扑如图2所示。
图2 接入光缆目标
具体实施要求如下。第一,节点选择。除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现有基站汇聚点外,另选择需符合如下条件节点:位置合适,主次干道边或距离不远,且总体布局均匀合理;机房相对稳定,近期无拆迁风险;机房有装机空间,建议2个机柜以上。建议设置局前光交,便于末端接入光缆引入。第二,组网结构。视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汇聚机房而定,如具备2个条件较好的汇聚机房,可组建双汇结构;如只具备1个汇聚机房,则组建单汇结构,和同汇聚环下的相邻综合业务接入区基站汇聚中继光缆环建设联络光缆满足双汇业务组网需求;严禁跨区组网。第三,建设步骤。总体规划、逐片建设和分步实施;优先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区域稳定、具备至少1个综合业务接入区汇聚机房、具备其他基站节点资源和管道资源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第四,配纤方案。采用独享纤芯+共享纤芯的方式进行纤芯分配,建议总芯数144芯,共享纤芯24~48芯,独享纤芯12~24芯/点,预留纤芯12~24芯/点。配线方案如图3所示。
2.2 密集光交建设模式
在现有基站接入光缆网的基础上,为了实现LTE站点的快速接入和接入层网络的高效管理,需对现网资源进行划区,实现业务网格化的分区管理。
图3 基站接入主干光缆环配线
(1)结合城区地理形态和现有资源合理划分网格,作为基站接入区,必须保证每个基站接入区内有2个以上的机房条件良好(能扩容2个机柜以上),物业敏感程度较低的且部署有OLT设备的中心宏站作为汇聚接入点。
(2)基站接入区大小按照不同的地理形态加以区分。商业密集区域、工业密集区域,其网格最大面积不超过3 km2;城中村、乡村区域,其网格最大面积不超过 5 km2。
(3)在划分好的网格分区内,采用光交作为末端覆盖节点接入周边新建站点。光交与光交之间采用大芯数带状光缆以“共享+独享+备用纤芯的环形结构方式”相连完成组环,并尽可能利用现有GPON主干配线环路光缆和光交节点。光缆组网模型详见图4。
(4)网格分区内两车道以上的道路需新建光交完成覆盖。道路两旁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每300 m设立一个光交;道路两旁为城中村的,每500~800 m设立一个光交;道路两旁为乡村或农田的暂不新立光交,新立光交全部采用576芯光交。新建光交应尽量设在分叉路口和业务较为集中的地方。道路路口应预设计过路顶管,同时每隔500 m设计过路顶管,方便后期业务点接入至光交。详见图5。
(5)各光交之间采用大芯数带状光缆以“共享+独享+备用纤芯的环形结构方式”相连,两端分别接至网格分区内的中心站点组成基站接入主干环。每个环路的共享纤芯固定为24芯,新建光交的独享纤芯为24芯,利旧宽带环光交的独享纤芯为12芯,剩余纤芯作为预留纤芯。结构详见图6。
(6)每条基站接入主干环上,光交数量最大不超过6个,以3~5个为宜。1个光交节点的主干环采用48芯光缆,2~3个及光交的主干环采用96芯光缆,4~6个光交的主干环采用144芯光缆。
(7)当所在网格分区内有现有GPON光缆环时,应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
2.3 微格化网络建设模式
在现有的综合业务区基础上,引入“微格化”对区域内的业务按类型和建筑红线进行全量、详细摸排。根据业务摸排,按照目标网络进行规划,实现网络资源与业务分布的精确匹配,实现网络建设进度与市场拓展的协同。微格化光缆结构如图7所示。
图4 密集光交建设及业务接入模式
图5 密集光交建设模式
图6 基站接入主干环纤芯
微格化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2.3.1 规划区域内全量业务摸排
摸排全量业务包括潜在需求和已有业务,并输出详细业务信息。
2.3.2 微格服务区划分
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住宅小区、农居点、商务楼宇、政企用户、交通枢纽、大专院校、专业市场、景区和待建空地等。一般,每一个业态类型区域划分为一个微格。
根据不同业态类型划分各微格单元,并根据每个微格业务规模情况,精细化接入光缆纤芯需求。
2.3.3 引入层分纤点规划
规划分纤点、引入光缆,按照分纤点进红线,业务接入距离不超过50 m;满足业务部门3~7天的业务开通需求。
2.3.4 主干配线层规划
图7 微格化光缆结构
图8 微格化后综合业务区目标分层
按照每4~6个微格配置1个配线光交,每2~4个配线光交汇聚至1个主干光交,每4~6个主干光交组成1个主干光交环。同时,根据双汇至本综合业务区汇聚机房的原则,对现有主干光交环进行补充和优化。
微格化后综合业务区目标分层结构,如图8所示。
3 三种建设模式对比
基站中继光缆层融合模式、基站密集光交建设模式和微格化网络建设模式,都是基于“分层、分区”思路下总结出来的网络建设方案。对于不同网络规模和网络建设阶段,三个方案各自有缺点和适应范围,详见表1。
4 结 论
随着市场发展和业务的增加,接入层光缆网的建设规模和资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要求各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时要有清晰思路和不断优化提升资源管理能力,才能在满足业务接入的同时达到降低建设成本,缩短业务开通时限,提高单位投资的回报比。
表1 建设模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