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集总RC 热网络方法的干式套管暂态温度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2018-11-19李惠专何炳峰

通信电源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导杆干式热阻

陈 昱,张 宁,李惠专,何炳峰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试验研究所,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 言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的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电网的安稳运行[1]。干式套管因具有无瓷、防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网的变压器设备中。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最近发生多起干式套管绝缘劣化,引起介损和绝缘电阻异常。因此,必须定期对干式套管开展电气试验,检测其绝缘状态,以保证满足运行要求,避免绝缘故障的发生[2]。

1 干式套管内部等效集总RC热网络参数

1.1 干式套管内部热源及热流分析

套管结构[3]如图1所示。套管内部各部分温度分布和外部环境温度不同,温度差异存在热量交换形成热流。传播特性可分为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套管内部由于温度分布差异而形成的热量交换。热辐射指套管与外部环境存在温度差(主要是指套管内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而向外部环境辐射热量。

1.2 等效集总RC热网络参数

套管的温度分布特性可等效为集总RC热网络模型,即套管内部可等效为热阻R和热容C串、并联组成的热网络结构。此外,内部热源可等效为恒热流源,

图1 套管结构及热流分布

外部热源可等效为恒温源。根据套管结构和尺寸参数,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关系为:

其中,Q1为导杆热源;K为导杆趋肤效应折算系数;R为导杆电阻,与温度相关;R0为20 ℃的电阻值;α20为电阻温度折算系数;T为实际温度;Q2为介质损耗热源;U为导杆电压;f为电压波形频率,工频下为50 Hz;C为介质等效电容;tanδ为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与温度有关;tanδ20为20 ℃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Rr为轴向热阻,k为介质导热系数,L为介质长度,r0为介质外半径,r1为介质内半径,Rl为径向热阻。

2 干式套管内部等效集总RC热网络模型

根据套管安装结构和集总RC热网络模型,可得到干式套管的集总RC热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干式套管集总RC热网络模型

其中Qi为内部总热源,Ui为空气和变压器油组成的热源,Ri为界面热阻,Rji为轴向介质热阻,Rji(i+1)为径向介质热阻,Rti为轴向伞裙热阻,Rti(i+1)为径向伞裙热阻,Rfi为轴向法兰热阻,Rfi(i+1)为径向法兰热阻,Cji、Cti和Cfi分别为套管介质、伞裙和法兰的热容。将套管进行n层分层划分,根据集中RC热网络模型原理,各层网络关系为:

将空气和变压器油的等效稳压源转换为实际温度代入式(7)、式(8),即可根据实际分层划分情况,计算出套管内部各分层划分部分的平均温度。

3 模型仿真计算及有限元仿真验证

3.1 模型仿真计算方法

集总RC热网络模型可以算出网络中各个节点的温度值。因此,选择套管导杆、套管介质中部和复合硅橡胶伞裙的温度情况作为输出变量,研究三个节点随时间的温升情况。对于式(7)、式(8)构成的矩阵方程,选择牛顿-拉夫逊法求解。

3.2 有限元仿真验证

为了验证集总RC热网络热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在Anasys中以温度-热流耦合场对干式套管的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仿真研究。选取套管导杆、套管介质中部和复合硅橡胶伞裙为对象,获取的温升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集总RC热网络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套管温升对比

集总RC热网络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温升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RC热网络模型计算套管内部温度分布状态的有效性。

4 结 论

基于集总RC热网络模型,针对干式套管内部温度分布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它的有效性。在已知环境温度、变压器油温、变压器负荷和变压器运行电压的条件下,根据计算精度需求,可以方便地计算套管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并以此作为套管介损和绝缘电阻数据的折算依据,获取套管真实状态的数据。

猜你喜欢

导杆干式热阻
一种塑料型材热刀的自动张紧装置
基于铝与层压硅铁热阻研究的电机定子-外壳界面压强确定方法
心形曲柄导杆间歇机构分析与综合
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应用价值
含废镁碳砖中间包镁质干式料的研制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复合保温砌块热工性能计算
界面热阻对L型镁合金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影响
干式车削淬硬钢表面变质层的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RecurDyn的摆动导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