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镇痛结合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8-11-19裴美娥谢小燕李丽芳谢玲谢丽花曾敏杨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硬膜外体位产程

裴美娥 谢小燕 李丽芳 谢玲 谢丽花 曾敏 杨颖

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而复杂的生理过程, 而分娩疼痛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 不仅会增加产妇躯体痛苦, 同时还会增加剖宫产率, 产生的神经分泌反应会导致胎儿窘迫,从而对产程安全造成影响。因此, 国际上非常强调分娩镇痛,减少疼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1]。而硬膜外麻醉的分娩镇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发展, 有效地为产妇减轻了分娩痛苦,更好地满足了产妇的心理需求。同时, 也降低了产科的剖宫产率,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但在对产妇应用硬膜外麻醉的分娩镇痛技术时, 对产房助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本院结合以往的临床助产经验, 自2017年1月开始, 对分娩镇痛产妇进行了结合自由体位的综合化护理措施, 并对护理效果及分娩的母婴结局进行了临床资料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410例分娩镇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孕周在37~42周。两组产妇均按技术开展的时间随机分类, 助产人员、分娩条件一致。2015年3月~2016年12月行分娩镇痛术的704例产妇为对照组, 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分娩镇痛术的706例产妇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7.1±3.3)岁;对照组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28.2±3.5)岁。所有产妇B超检查各项指标无异常,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410例产妇均自愿行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即应用自控止痛泵为产妇微量连续注入药物, 从而起到硬膜外镇痛效果。并使用10%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l 1支, 50 μg舒芬太尼注射液1支。在产妇临产后, 宫口开1 cm时, 为产妇使用分娩镇痛术, 产妇在第三产程结束后,停止镇痛, 为产妇拔出硬膜外的导管。在产妇实施分娩镇痛的过程中,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 即给予产妇合理的分娩指导教育, 在分娩镇痛过程中, 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产程变化情况, 持续胎心监护, 从而为产妇及胎儿安全提供保障。观察组产妇则应用了结合自由体位的综合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内容。①待产期间护理。在实施分娩镇痛前, 掌握孕妇的基本病史及凝血等相关化验指标,了解胎心监护情况。同时由于参与本次调查的产妇多为初产妇, 因此分娩前存在较为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 易使产妇宫缩异常。为此在护理过程中, 要求助产士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为产妇行分娩镇痛相关知识宣教, 告知产妇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减痛效果显著, 对产妇和胎儿是非常安全的, 不会影响产程与产时的用力。通过这样的心理支持方式, 帮助产妇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 同时,增强对分娩镇痛的信心[2]。②产程中护理。第一产程:产妇行分娩镇痛术后1 h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并持续胎心监护, 监测宫缩强弱, 胎心音的情况。如产妇生命体征平稳、胎监正常, 给予提供安静的环境, 鼓励产妇多休息, 以恢复及保持体力。产妇充分休息后, 评估产妇的状态稳定:下肢活动自如, 无脚麻等不适。协助产妇下床自由体位活动:可用助行器协助行走, 或使用分娩球配合各种产妇自觉舒适的体位活动。在此期间, 产妇可进食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助产士密切关注产妇宫缩、胎心音及产程进展情况及膀胱充盈程度, 保障产妇膀胱正常排空。第二产程, 产妇宫口开全后,助产士先判断产妇是否进入主动屏气用力期, 不应过早地指导产妇屏气用力。等待产妇进入自主屏气用力期时, 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屏气用力指导, 进而加快胎头下降。③在产妇分娩镇痛结束后, 告知产妇生产顺利、胎儿安全,给予产妇精神鼓励。同时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产后出血情况, 指导多饮水, 多进食高纤维素的易消化的食物。在产后2 h鼓励产妇排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产妇NRS评分及产后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NRS评分, 即视觉观察模拟评分, 评分范围为0~10分,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 其中分数越高, 则表示产妇的疼痛情况越为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NRS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NRS评分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NRS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s, n(%)]

表1 两组产妇NRS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观察组 706 2.24±0.51a 4(0.57)a对照组 704 3.24±0.83 18(2.56)t/χ2 27.265 9.091 P<0.05 <0.05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s, min)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s, 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观察组 706 351.2±157.6a 35.1±11.9a 6.4±1.4a 415.5±128.4a对照组 704 468.6±166.4 45.1±15.8 6.9±1.5 519.5±183.2 t 13.602 13.426 6.471 12.346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但分娩镇痛会增加产妇机体痛苦, 这种疼痛主要来源于子宫肌肉阵法性收缩及胎儿经产道娩出, 从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电冲动, 并沿着产妇的腰椎、骶骨传导至骨髓, 从而形成“躯体痛”[3-5]。这种疼痛的特点就是剧烈尖锐, 并集中在产妇的阴道、腹部、直肠、会阴部位, 而在剧烈的疼痛刺激下, 会导致产妇内分泌系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过快、血压上升、呼吸频率急促、儿茶氨酚释放, 进而影响子宫收缩。延长产妇产程, 增加子宫流血、胎儿窘迫发生率, 对产妇分娩安全造成影响[6-8]。而随着近些年医学技术的发展, 分娩镇痛技术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有效地缓解了产妇分娩疼痛, 并对降低剖宫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临床工作中分娩减痛的方式有很多, 包括药物性、麻醉镇痛及穴位刺激、导乐仪镇痛等。其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娩减痛方式, 以往文献报道中并未出现不良案例。但在对产妇实施分娩镇痛时, 为保障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母婴安全, 对助产士助产技能要求较高[9,10]。本院结合以往的临床助产经验, 制定了一套综合性分娩镇痛护理措施, 并将其应用到临床产科之中, 为进一步验证其护理效果, 本院为此展开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NR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结合自由体位的综合护理可进一步缓解产妇分娩疼痛;且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产妇进行结合自由体位的综合护理, 可以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分娩镇痛中应用自由体位的综合护理, 有效缩短了产妇产程时间, 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 分娩镇痛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 有效地帮助产妇缓解分娩疼痛, 但在产妇分娩镇痛过程中, 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要求较高。本院采用结合自由体位的综合护理措施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可以更好地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减少分娩后并发症、缩短产程时间, 降低了剖宫产率, 提高了产妇满意度, 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硬膜外体位产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