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节苷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中的应用

2018-11-19刘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神经节神经功能脑梗死

刘宏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较高,以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半身不遂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若不及时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治疗, 会造成其神经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生命安全[1]。神经节苷脂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神经营养剂, 具有促进神经组织生长和分化、恢复神经细胞生理功能的作用[2,3]。现为进一步探析神经节苷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CT检查确诊患有急性脑梗死, 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 无脑出血性疾病、重度昏迷或心肝肾脏器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4例。对照组女15例, 男19例, 年龄48~80岁, 平均年龄(62.03±7.65)岁,病程2~26 h, 平均病程(8.28±5.91)h;研究组女14例, 男20例,年龄 51~80 岁 , 平均年龄 (62.85±6.96)岁 , 病程 2~24 h, 平均病程(8.13±5.4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 主要包括低流量吸氧, 阿替普酶(剂量0.9 mg/kg, 先静脉推注10%的用量, 剩余的静脉滴注)溶栓, 甘露醇(250 ml/次, 2次/d, 静脉滴注)脱水降低颅内压, 阿司匹林(100 mg/次, 1次/d, 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等, 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予以降压、降脂、降糖治疗等。在此基础上, 研究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980, 规格2 ml∶20 mg/支),将神经节苷脂6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 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4]①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其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进行评价, 分数愈高,神经缺损程度愈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MBI评价, 得分愈高,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愈好。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12周NIHSS、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NIHSS、MB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 研究组患者的NIHSS、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12周NIHSS、MBI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12周NIHSS、MBI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研究组 34 15.42±3.74 12.87±4.06 10.24±3.62 59.82±7.34 67.16±8.08 72.68±5.49对照组 34 15.29±3.82b 15.05±2.13a 12.89±3.25a 60.10±7.08b 62.95±7.57a 67.41±6.16a t 0.14 2.77 3.18 0.16 2.22 3.7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 研究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 轻度肝功能异常1例,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3/34);而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1例、轻度肝功能异常1例,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指脑血管出现阻塞, 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通, 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进而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一种脑血管疾病[5,6]。目前, 临床主要采用超早期溶栓的方法治疗本病, 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溶栓治疗还是会出现神经功能损伤, 导致其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降低[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NIHSS、MB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 研究组患者的NIHSS、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张萍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神经节苷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神经节苷脂为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 能够有效维持中枢神经细胞膜上相关神经介质及酶类的生物活性, 使细胞内外的钠离子、钾离子处于平衡状态, 利于减轻细胞水肿程度[9]。与此同时, 神经节苷脂能够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 减轻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害。现代药理学也发现[10], 神经节苷脂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显著的重构作用, 能够加快神经的恢复速度, 利于改善脑梗死预后。

综上所述, 神经节苷脂能够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节神经功能脑梗死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