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小微企业发展特征及商业银行信贷扶持策略
2018-11-19黄小龙
黄小龙
我国小微企业为社会贡献了60%的GDP、80%的就业岗位、50%的税收和70%的创新。在海南,小微企业占比企业数量高达93.6%。它不仅是海南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实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带动投资、促进消费、推进社会创业创新和服务美好新海南建设的“生力军”,是海南经济的新引擎、新动能。近几年,国家和海南省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的扶持力度,激励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频出,法治环境逐步完善,使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普惠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海南中小微企业发展基本特征
2017年,据海南省创新创业研究院对在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1300余家企业调研结果,海南中小微企业发展呈现如下基本特征①海南股权交易中心.2017年海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白皮书[R].:
(一)挂牌企业集中于东部地区
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样本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海口市占比65.7%,三亚市占比20.7%;西部地区样本企业数量占比为7.5%,主要分布在澄迈县、儋州市和昌江县;中部地区样本企业数量占比均不足1%。
(二)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占比较大
海南是典型的服务驱动型经济。在样本企业分布中,第一产业样本企业占比14.9%,第二产业占比7.9%,第三产业占比77.2%。从调查结果的行业分布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最高19.5%;其次为农、林、牧、渔业,占比为13.4%;前第三到第十名分别为: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0.2%,批发和零售业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8%,住宿与餐饮业6.1%,房地产业4.9%,制造业3.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7%,金融业2.4%。
(三)中小微企业以私营(个体)企业为主
目前,海南中小微企业已形成多元化所有制结构,非国有中小微企业占比较大,非国有企业包括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外商独资以及私营(个体)企业,其中,私营(个体)企业占比为88.1%,数量最多。
(四)企业平均成立年限超过中国中小企业寿命的平均水平,传统行业企业寿命更长
海南样本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6.67年,超过中国中小企业寿命的平均水平,成立年限集中在1-3年的样本企业占比61.5%,成立年限超过10年的样本企业占比为9.1%。从区域分布来看,注册地在儋州市的样本企业成立平均年限最长,为5.2年,其次为海口市4.5年、澄迈县4.1年,三亚市为2.9年。企业平均成立年限最短的地区是陵水县,仅1.2年。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企业成立平均年限更长,如制造业平均成立年限为7.8年,其次为农、林、牧、渔业为6.6年。
二、商业银行支持海南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策略选择
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信贷资源的配置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要求,又要从各市县经济、产业发展状况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契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规划,形成特色优势,不求多求全。
(一)区域发展策略
由于资源禀赋、生产力、技术、人才、区位等因素差异导致海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海南的经济版图如同中国经济的缩影:东部地区强,中西部较为落后。2017年,海南分区域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2720.61亿元,占比61.31%;西部地区1389.21亿元,占比31.31%;中部地区327.34亿元,占比7.38%。东部地区中,海口市、三亚市尤为明显,分别为1390.48亿元、529.25亿元;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发展水平差不多,在200亿元到250亿元之间;最少的为陵水县,为149.4亿元。西部地区中,澄迈县、儋州市和洋浦分别占据前三名,分别为288.74亿元、288.04亿元和245.56亿元,临高县、东方市和乐东县都在180亿元以下,最少的为昌江县114.64亿元。中部地区中,定安县、屯昌县排在前两名,分别为90.28亿元、69.97亿元,最少的为五指山市27.19亿元。
企业区域分布情况、活跃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又与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金融生态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对海南各市县的支持力度也应有所差别,兼顾中有所侧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倾斜程度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重点用于东部地区尤其是海口市、三亚市南北两翼小微企业的发展。稳步择优发展其他市县小微企业。
(二)行业发展策略
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462.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9.3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97.14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2486.07亿元,增长10.2%。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3.1%,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是拉动上半年GDP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海南省小微企业数量也是第三产业占比较多。因此,商业银行行业信贷发展策略应根据海南省产业发展特征来确定,重点支持第三产业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把握好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支持围绕种业、医疗、教育、体育、电信、互联网、文化、维修、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将触角向上下游延伸,为核心优质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大力发展、深度挖掘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小微企业,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创新,有效激发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三)客户发展策略
目前,海南的小微企业中私营(个体)占比大,而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海南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加大对私营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发适合于私营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不断壮大、做强私营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是商业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在具体的客户选择方面,在注重企业所处行业、企业发展历程、企业主行业经验、征信情况、家庭财产、担保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资金往来、账户结算量与流水、纳税信息和贷款用途等因素的分析,注意甄别信息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控制授信需求量,避免过度授信。商业银行最好不要介入存在民间高息借贷及高风险投资的企业,要注意防范“贷款多、同一贷款额度下贷款银行家数多、非主营对外投资多、对外担保多”等“四多”企业的风险。
(四)产品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应该按照“为低风险客户提供全面产品服务、为高风险客户配置低风险产品”的原则合理配置信贷产品,审查授信产品与客户合理融资需求、客户风险状况、客户经营特征是否匹配。重点关注:授信产品与客户所处行业特征的符合性,客户近几年银行信贷产品的使用情况,授信产品与银企交易区间的匹配性,授信产品是否适应客户风险状况的变化。“优质客户重长期,一般客户重交易”,不同银企关系的客户,交易区间各不相同,与之匹配的授信产品也应有所区别。商业银行要针对不同的区域、行业、客户特点,创新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授信产品主要分为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海南省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应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在期限的匹配上,由于海南省小微企业平均成立年限超过中国中小企业寿命的平均水平,因此,商业银行给予小微企业的贷款期限也应相应灵活。要根据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持续经营能力、风险特征、资金需求合理性、还款能力等综合考量,不能搞一刀切,避免人为造成期限错配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路径选择
(一)以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挖掘,做到快速、精准服务
小微企业的特征是数量众多且分布散,经营规模较小,信贷需求不大。实践证明,海南的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一般以500万元以下为主,其中又以100万元以下的居多。同时,受商业银行人员数量、人力投入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小微企业业务如果依靠人一户一户“扫街式”营销或传统的人工“钓鱼模式”、利用人工手段进行信息提炼和客户筛选,则投入盲目性大、工作效率低、成功转化率低,风控水平难以把握,收益难以覆盖成本。所以对于小微企业这样的普通大众客户群,必须与“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技术”相结合,依靠科技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挖掘,将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客户名单从海量企业中挖出来,直接推送到营销单位手上,进行精准营销。另外,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实施的数据化智能控险,可以充分整合商业银行内外部全量信息,加强数据交叉验证,落实黑名单管理,提高反欺诈能力。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营成本,提高营销的成功率,同时也保证了信贷资产质量。小微企业业务要想获得数量级的增长,进一步提高风控体系,就必须紧紧围绕大数据,建立全流程、多来源的数据驱动型发展模式和实施智能化控险,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
(二)依托大平台,深耕批量营销
搭建并依托好六个平台对小微企业进行批量营销:
一是搭建好银政平台。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缺少信用、缺少信息。搭好银政合作平台,加强银政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资源、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纳税、经营、进出口、征信等情况,配置相应的产品,批量化受理政府平台推介的小企业,提高小企业贷款获得率。商业银行要深入巩固与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税务部门、海关、工商管理部门、各市县工商联等政府机构的合作关系,拓宽营销信息的推荐与收集渠道。
二是搭建好银协平台。商业银行与行业协会联手,是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体现。行业协会有行业内企业的信息,也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商业银行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共享协会成员的信息,可以有效缩短客户调查路径,提高判断客户风险状况的准确率。因此,商业银行应大力推动“走进专业市场,走进行业协会、走进商会”的活动,重点介入体现区域经济特点、产业发展前景好、政府大力扶持的专业市场。
三是搭建好银担平台。加强与符合条件的政府性担保公司和有实力、信用好、风险管理能力强、操作规范的非政府性担保公司的合作,尝试与其合作开展产品创新。对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担保机构,采取差异化的担保放大倍数。同时,积极开展与政府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社保局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等合作,探索建立“助保金”平台,实施小企业“风险池”管理,建立担保增信平台,有效缓解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对于担保代偿能力整体下降,代偿违约风险加大或者已经发生违约行为的担保机构,逐渐退出。
四是搭建好银保合作平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与保险公司联合营销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增信作用,进一步提高风险缓释能力。经保险公司筛选、推荐且提供全额本息担保赔付的客户,可简化材料,精简流程,灵活定价。这样有利于双方共同防范风险,也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合作积极性。
五是搭建好供应链融资平台。高度重视核心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吸附效应,积极围绕优质核心大中型客户辐射、拓展上下游链条企业,对上下游整个链条的小微企业进行综合营销、综合服务,实现多功能集约化管理。通过批量拓展链条客户,增加新客户,提升客户粘性,增强客户忠诚度,稳定客户。同时通过建立链式营销服务平台,资金监管、受托支付、现金管理等实现资金在商业银行体内循环,带动对公存款、中间业务及个人业务等的联动发展,提高银行综合收益。
六是搭建好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包括商业银行构建的自身电子商务平台和外部平台。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构建了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如建行的“善融商城”、工行的“融e购”等。对于自身商务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在对入驻商户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对客户交易和结算数据的分析和识别,将交易数据和结算数据作为贷款办理的重要判断依据,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的难题。外部平台则依托“阿里巴巴”“东京”等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拓展网络联贷联保、网络订单融资等产品。
(三)大力拓展商圈中的商户
近几年,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海南商业发展的步伐开始加速,城市中旧的商圈重新改造、新的商圈层出不穷,尤其在海口、三亚两市更为明显。据网易房产统计,海口已经建成加上陆续建成的商业体,总体量将超过千万方,人均商业面积将达到4.5平方米,远大于国际标准人均1.2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娱乐中心和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建材、木材、家具等专业市场的设立,聚集了批量的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其中不乏优质客户,为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良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把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商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起点,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因此,抓住历史机遇,拓展商圈中的优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商业银行不容错过的现实选择。
(四)充分挖掘现有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的现有客户资源是小微企业业务最大的资源和“隐藏价值”,也是能最快、最直接转化为有效投放的潜在客户。商业银行现有客户包括小额无贷户、信用卡特约商户、私人银行客户、代发工资户、代缴财政税收户、按揭贷款客户等。因此商业银行要整合内部资源,将现有的客户梳理提炼出来,让现有的客户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要深挖存量信贷客户潜力,加强对存量信贷客户的“二次营销”,巩固业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