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动四全”为抓手大力推进海南消费扶贫
2018-11-19李军
李 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如何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经过探索和借鉴,海南把消费扶贫作为抓手和切入点、突破口,推进全员参与的社会扶贫从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从单向受益扶贫转为双向受益扶贫、从不可持续扶贫转为可持续扶贫,并使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精神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
一、什么是消费扶贫
简而言之,消费扶贫是一种通过线上和线下多元渠道购买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和服务,将慈善行为与消费行为相结合,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新型扶贫模式。这里的消费是一种广泛的消费,既包括吃住行,也包括游购娱,消费的产品主要是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旅游产品、劳动服务等。消费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依托网络的线上消费行为,比如网购、网络众筹、认种认养等;也包括各式各样的线下消费活动,比如农贸市场的扶贫公益专柜、贫困户农产品购物节、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概括起来,消费扶贫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作用。
(一)对消费者而言,消费扶贫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慈善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都愿意参与扶贫公益事业,为贫困户做一点事、献一份爱心,但很多人跟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对贫困户的需求也不了解,不知道从何帮起。消费扶贫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大家都有机会当雷锋、做好事。消费者购买贫困户的产品既满足了生活消费需求,同时又献了爱心、帮助了贫困户,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可以说,消费扶贫给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赋予了浓厚的道德价值,实现了慈善与扶贫的双赢。
(二)对贫困户而言,消费扶贫可以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激发内生动力。当前,贫困户在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会种不会销,一旦种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就损失惨重,甚至加深贫困。而消费扶贫最大的优势就是为贫困户和消费群体之间建立起一个便捷的交易渠道,把销售渠道打通,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户通过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获得收入,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生产中来,其内生动力自然就增强了。可以说,消费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比起直接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更能提升扶贫的深度,激发贫困户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三)对产业发展而言,消费扶贫可以倒逼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兴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消费扶贫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是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具体抓手,推进消费扶贫的过程也是一次倒逼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对农业产业来说,随着消费扶贫的推进,城市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知名农产品品牌会不断涌现。同时,个性化的消费选择将会大量出现,比如订单农业、农产品订购、认养、到乡村租赁“微田园”自己生产,等等。如果说过去农产品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产定销,种什么就卖什么,也不管市场需求程度怎么样,那么消费扶贫,主要是以销促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实际上就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实践路径,会引起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和调整。而且,消费扶贫是个全产业链的行为,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就会促使农产品“种养加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更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消费扶贫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兴旺、打造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王牌”的大好契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四)对扶贫事业而言,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道路。当前有些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出现了四种现象:一是“一捐了之”。有的单位一说扶贫就号召大家捐款捐物。一年捐个一次两次大家还能接受,但捐多了会引起反感,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二是“一送了之”。有的单位扶贫就是简单地给贫困户送猪苗羊苗等各种苗,年年送,也不管效果怎么样,甚至出现有的单位冬天给贫困户送蜜蜂的情况。三是“一派了之”。一般情况下,帮扶单位都会向定点帮扶的贫困村派一个或几个帮扶干部,但单位的大部分人很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帮扶工作;派出去的人干得怎么样,也不那么关心。四是“一问了之”。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到村里就找贫困户嘘寒问暖、访贫问苦,但口惠而实不至,没有找到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问的次数多了贫困户也觉得烦。就开展帮扶来讲,捐是必要的,但不能经常捐;送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送;派是必要的,但不能靠一两个人单干;问是必要的,但不能问完就完。而消费扶贫是对定点帮扶工作的一种深化,也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提升,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消费扶贫,人人都能参与,是长期的行为,能为贫困户带来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渠道。对参与消费扶贫的人来说,不仅购买方式便捷,而且不是额外的负担。如果贫困户的农产品质量好,还可以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消费者成为忠实客户,甚至产地成为消费单位的农副产品基地。可以说,消费扶贫是效果最持久的一种扶贫方式。
二、海南为什么要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海南之所以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消费扶贫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消费扶贫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决定》要求,汪洋同志亲自启动中国社会扶贫网,专门设置了电商扶贫专区,并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社会扶贫新模式。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等15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指导意见》,提出每年以扶贫日为时间节点,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集中购买贫困地区土特产品;以消费扶贫和生态旅游为产业发展重点,联合各大电商平台,形成流量汇聚,构建全平台消费扶贫概念,打造“1017”消费扶贫品牌,促进社会级企业级消费扶贫,帮扶贫困户如期脱贫、早日致富。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央对消费扶贫的明确要求,海南必须切实抓好落实。
(二)兄弟省市已经有成功实践。近年来,上海、山西、贵州、广东、甘肃、江西、四川等地都在积极推广消费扶贫。比如,山西省出台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推进精准扶贫的若干措施》,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推动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旅游产品、劳动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贵州省在全省贫困县区启动了“贵州消费扶贫三年行动”,并专门设立“贵州消费扶贫日”,倡议全省消费者为贫困县区人均购买10元以上农特产品,全省企业家为贫困县地人均购买1000元以上农特产品;鼓励全国电商流通企业尤其是贵州的电商流通企业和大数据电商企业,每年采购100万元以上的贵州生态农特产品销售或回馈赠送消费者。兄弟省市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海南提供了有益的学习借鉴。
(三)海南消费扶贫工作相对比较滞后。与中央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的实践相比,海南前一段时间的社会扶贫、消费扶贫工作都比较滞后,氛围还不够浓厚。但这并不是海南的社会组织、民营企业不愿意参加社会扶贫、消费扶贫,而是宣传组织引导得不够,没有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扶贫、消费扶贫建立便捷的渠道。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社会力量包括没有承担具体扶贫任务的党员干部发动不够,对社会爱心人士发动不够。很多单位去慰问贫困户时送的慰问品、慰问金用的还是单位的经费,还是公家在买单,党员干部自己掏钱买贫困户农产品的不够多,“以购代捐”这样的活动开展得还比较少。为此,设立海南爱心扶贫网,在全省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便于参与的渠道,将为海南消费扶贫工作打开新局面。
三、怎么开展好消费扶贫活动
海南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专门作出批示:“把好事办好,切忌形式主义,切实防止不正之风的发生。”省长沈晓明同志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思路办法,整合社会资源,切实把消费扶贫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海南以“四动四全”为抓手,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活动。
(一)坚持党政强力推动,做到全保障。海南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强力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自觉使用海南爱心扶贫网,积极参与到消费扶贫活动中来。特别是利用海南爱心扶贫网以及其他平台和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消费扶贫活动,比如组织贫困户农产品展销会、消费扶贫年货节、消费扶贫文化娱乐节等活动,形成规模化购买效益。一些有单位食堂的定点帮扶单位通过海南爱心扶贫网或其他渠道,定期定量采购贫困户生产的果蔬、肉禽蛋、海产品、五谷杂粮等。没有单位食堂的定点帮扶单位采取单位团购、个人认购等方式,动员本单位职工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有的单位还根据自身个性消费的需要,与贫困户签订订购协议,扶持贫困户根据订单进行生产。
同时,千方百计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一方面,保障贫困户农产品的稳定供应,避免出现贫困户的农产品刚一上架就在短时间内被一抢而光,后面没东西可卖的情形。另一方面,各帮扶责任人和驻村第一书记把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作为履职的规定动作和最主要的工作,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帮助贫困户在爱心扶贫网发布产品信息,确保产品信息真实可信;积极做好产品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贫困户的产品信息;对接物流、电商等,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等等。
(二)坚持各方积极联动,做到全覆盖。消费扶贫活动不能只靠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必须广泛动员,真正把全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都激发出来。当前海南已经初步形成领导带头、党员紧跟、大众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一是现职省级领导干部带头“以购代捐”。海南实施了《关于在省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活动方案》,所有的现职省级领导干部都参与到消费扶贫活动中,从今年10月份开始到2020年12月份,每人每月拿出200~300元的资金,通过爱心扶贫网及其他渠道,从本人的抓农村党建促脱贫攻坚联系点或其他贫困村直接购买时令瓜菜、水果、肉蛋、米油等农副产品,推动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二是广大党员干部自愿参与。海南消费扶贫活动不搞强行摊派、不搞行政命令、不层层设指标,只对单位和组织提要求,对个人进行号召和倡议。但海南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很高,很多党员干部定期通过爱心扶贫网和其他方式参与到消费扶贫活动中。三是海南社会各界纷纷响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宣传,海南社会各界对消费扶贫的意义和好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在海南爱心扶贫网注册账号或者下载手机客户端,订购贫困户农产品。据统计,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线不足9小时,爱心市集页面访问数就达到十万次,产品订单金额突破10万元。一些企业、大型超市还和贫困村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长期订购贫困户的农产品。
(三)坚持网络高效互动,做到全服务。海南爱心扶贫网是组织消费扶贫活动最重要的载体和抓手,大多数贫困户农产品的组织、上架、销售、配送、售后服务都可以在网上实现,海南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的重点就是用好这个平台。为实现网络高效互动,海南各相关单位围绕爱心服务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网站运营部门南海网不断完善网站功能设置,精心做好产品组织、上架、销售、配送、售后服务工作,提升用户体验感;省扶贫办组织策划整个活动,特别是加强对帮扶责任人和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培训,确保人人会用、人人用好;农业部门做好贫困户农产品的信息汇总、资源调度等工作,同时根据消费扶贫的推进情况,协助各市县指导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品种、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品牌特产;商务和交通部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做好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的各项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强化质量安全督查和检验检疫检测,完善农产品追溯机制,依法加强市场管控,严厉打击借消费扶贫之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等行为;各帮扶企业、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客户群体以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消费扶贫活动增添新动力;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声势、扩大影响,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自觉使用爱心扶贫网。
(四)坚持贫困户自觉主动,做到全参与。贫困户既是消费扶贫的帮扶对象,也是消费扶贫产品的供应者,海南积极主动做好引导工作,调动贫困户参与消费扶贫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贫困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消费扶贫活动提供优质的农副产品和服务,实现脱贫致富。一是深化产业帮扶,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千方百计提高贫困户的产业覆盖率,2019年达到100%。目前,海南各市县结合消费扶贫活动,根据市场和爱心人士的需求,组织贫困户大力发展或参与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受消费者欢迎的特色产业,争取每个贫困户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二是加强培训指导,提升贫困户参与消费扶贫活动的能力。海南通过电视、报纸、电视夜校、帮扶责任人政策宣讲等方式让贫困户了解消费扶贫活动,让贫困户看到能够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劳动热情。同时,根据贫困户的需求组织好各种技术培训,争取让每个贫困户都有一技之长,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三是创新营销方式,为贫困户参与消费扶贫活动创造条件。海南各市县、各有关部门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帮助贫困户解决在参与消费扶贫活动过程遇到的困难。比如,针对贫困户的农产品中活体比较多,不方便直接邮购的问题,一方面采取定点定时宰杀、冰冻、包装,然后由物流企业统一配送的方式。另一方面,安排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场所、专门的补贴进行线下就近销售,如在农贸市场设置贫困户产品日常专柜,统一收购、宰杀后进行销售;组织贫困户农产品展销节、年货节等,消费者购买后提供宰杀、配送服务等。总之,想方设法畅通供销渠道,把贫困户的供应和消费者的需求更直接、更便捷地对接起来,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大家在消费扶贫活动中都能得到切实的好处。
“四动四全”是海南推进消费扶贫的机制和模式,是扶贫工作的一项创新,我们将不断完善这种模式,为全国消费扶贫工作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