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纪检监察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2018-11-19文/曹

中国记者 2018年5期
关键词:监察纪检监察稿件

□ 文/曹 溢

从2016年11月印发改革试点方案,到2017年11月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再到2018年3月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三年来,《中国纪检监察报》秉持“权威、专业、融合”的原则,全力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程,刊发相关文章700余篇,在改革语境下做好反腐报道。

一、权威声音:立足改革背景,传递中央精神,深入前沿阵地,强化舆论引导力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场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媒体的目光。作为中央纪委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一头连着中央纪委,具备及时了解中央最新指示精神的天然优势;另一头连着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享有时刻掌握前沿阵地改革实践的便捷渠道与资源。要想从众多媒体报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守住“权威”这个本,以权威声音强化舆论引导力。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甫一印发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改革的意义、目的,乃至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权限等,更成为业界、学界的舆论焦点。在做好权威信息发布的“规定动作”外,《中国纪检监察报》直面热点,主动设置议题,精心设计“自选动作”,回应社会关切。2017年6月至7月,每周一头版重要位置刊发的“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推进试点工作”系列稿件,从改革的意义、根本目的、效果、方式方法、原则、时间表与路线图等方面,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阐述,成为原汁原味传达中央改革精神的重要渠道。

在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各级纪委的组织架构体制机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报纸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特别是利用历史积累的渠道、资源优势,深入一线挖掘改革实践中的闪光点,做到人无我有。

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如何推进组建工作?依托各省(区市)记者站,报社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三个试点省(区、市),对以上问题进行调研式采访。2017年1月刊发的调查性报道《三省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透视》,第一时间披露试点地区改革成效,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再是人们眼中“高大上”的宏伟蓝图,而是看得见、摸得到、实实在在的变革。为避免炒“家常便饭”、耍“老把戏”的套路化宣传,报社领导多次强调,每一篇稿件从采访方向到谋篇布局,从刊发时间到版面安排,都必须精心准备、细致策划。

二、专业解读:基于特色立报,提供独特视角,分层次满足差异化传播需求,提升媒体影响力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既是一场自我革命,又是一项社会革命。作为发行量高达100多万份的大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的读者不仅有系统内的行家里手,也有社会上的普通群众。要想在海量监察体制改革报道中独树一帜,就必须抓紧“专业”这个魂,提供最独特、最专业的视角与思路,做到人有我优。为此,报社充分考虑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规律,精准定位不同受众群体,从“高度”与“广度”分类别策划稿件,分层次规划内容结构,成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报道中引导舆论的最强音。

针对大部分具有纪检监察专业知识的受众,《中国纪检监察报》加大专业分析、深度解读的比重。2017年以来,根据改革路线图,报社精准把握时机,先后开设了“专家学者解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系列解读”“读懂监察法草案”等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对改革进行深度解读,提升报道的理性思辨和信息价值。

依托采编团队的专业优势,策划撰写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原创稿件。比如,2018年2月23日刊发的《“政务处分”首现中央纪委每月通报》一文,第一时间解读“政务处分”与“政纪处分”一字之差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报道的“深度”。

针对普通读者,则是把新闻事实放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语境下,围绕同一主题多侧面、多角度的创新表达方式,提升稿件的可读性和启迪性,也为研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全国顺利推开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比如,《杭州市上城区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成效的样本分析》《他们,拿下山西留置第一案》《江苏首例县级留置案是这样办结的》等。其中,2017年12月19日刊发头版头条《反贪局长转隶记》,通过讲述改革亲历者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展现反贪局干部转隶后心态、身份、岗位的转变,用生动的细节让文章更立体、更具张力,大大扩展了报道的“广度”。

三、报网联动:依托评论强报,探索媒体融合模式,提升新闻精品传播力

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中国纪检监察报》于2018年1月1日起全面改扩版。由每天4个版,每周一、三、五8个版扩展为工作日8个版,双休日4个版,并增设评论版、新时代周刊、本领周刊。所有采编业务人员转入大采编平台工作,原要闻部和新闻部整合为大要闻部,统筹新闻消息类稿件,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酒香也怕巷子深”。报社领导深刻体会到,新闻报道的品质提升了,传播方式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把声音传得更远、更广。2017年1月开始,报纸网页实行早上8点前更新当日电子版制度,便于读者在线读报;2017年4月,完成微信认证,开始每日在公众号推介重点稿件;2018年1月1日起,报纸报头下方固定位置增加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便于读者关注转发。同时,报社加强同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门户网站开展合作,依托门户网站平台优势,提升稿件转载率与点击率。比如,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后,专访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的稿件,经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后,点击量超过35万+。

解决技术层面的渠道畅通问题并非难事,而找准媒体融合的最佳着力点,则需要传播试验与事实检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新闻产品品牌化,展示出其持续做大传播力、发挥公信力的能力,成为媒体融合事半功倍的要诀。

在新闻栏目品牌化方面,经过传承或调整,新增设的评论版重点推出“广安观潮”“方圆谈”“博论”等品牌栏目。这些栏目在一个时期内围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发出独特的反腐好声音。比如,2018年3月10日“广安观潮”栏目刊发的评论《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经过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阅读量达到120万+ 。

与此同时,报网联动、移动优先的战略布局逐渐铺开。2018年3月20日上午10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论《履行新的职责 踏上新的征程》。次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见报同名社论。这一先于报纸刊登的发布策略,成为报社移动优先策略的有益尝试。目前,该篇社论阅读量已超过20万+。

在培育名记者、名编辑品牌方面,报社鼓励编辑、记者开设微信公众号,刊登原创稿件,创新文风,有效补充正报表达方式与报道形式的欠缺与不足。近年来,报社涌现出多个有影响力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品牌,一些原创稿件点击量达到10万+。

今年,是国家监察委员会诞生之年,也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上新征程的关键一年。置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时代,有幸见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纪检监察报》不因前所未有的现实困难,而忽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改革的语境下,各级党报唯有不断努力、勇于担当,才能在新闻业态深刻变化和媒体融合全面推进的洪流中击楫奋进,唱响时代的好声音!

(作者是《中国纪检监察报》深度报道部副主任)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监察纪检监察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纪检监察
水政监察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江西:网上监察“阳光灿烂”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