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习近平从严治军思想内核

2018-11-19

新东方 2018年4期
关键词:治军强军军队

孔 晖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围绕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军情的重大变化,针对加强国防、军队建设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保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新时代军事发展理论统一起来,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延伸,创立了新时代习近平强军思想。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大从严治军力度,不折不扣落实从严治军方针,这是党和军队在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党全军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党一贯的政治品格、政治底线、政治艺术,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充分发挥政治建军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一、新时代坚持从严治军方针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从严治军的历史必然性

刑起于兵,师出以律。历来从严治军都被视作兵家治军之铁律。所谓“好作风才能出战斗力”,古今中外军事家们无不把严明纪律、从严治军视为兴军之道、强军之基。中国人民军队是在党和人民的选择中成立的,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历经千难万险和沧桑坎坷的历史峥嵘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党的军队创建史是一部光辉而曲折的中国近代史。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人民只能任人宰割,忍辱签订不平等条约。此后,中国社会分崩离析,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中华民族面临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前景,“抵御外辱,强国兴邦”便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沉重的苦难和严酷的现实逼得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随后,中国一批又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救祖国于危亡,拯民众于水火,探索国家出路作出多次尝试,但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都没能成功,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以失败告终;而以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仅存一百天也以失败告终。

中国人民带着巨大的民族耻辱进入到20世纪,随着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五四运动中,热血英勇的青年学生登上政治舞台,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积极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些运动可以说都没有把20世纪苦难的中国社会带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无数进步人士为此呕心沥血、苦苦探索。

直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才开始步入正轨,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探索出了一条真正可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正确道路。在探索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深刻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渐渐意识到党指挥枪的重要性。于是在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发动秋收暴动,夺取政权。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独立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民军队。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屡受挫折的危急关头,领导了军队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崭新的治军方略,牢固确立了“党指挥枪”政治建军原则。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是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奠定了政治建军的良好基础。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开始着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24日上山前,毛泽东向奔赴井冈山的队伍宣布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根线,打土豪要归公。从此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武装诞生。毛泽东对军队建设提出的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严明纪律的本质,密切了军民关系,使军队得以在井冈山立足。后来古田会议规定的一整套红军政治工作制度,再次强调了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为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提供了根本保证。由此可见,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世界随时都处在巨大的变革变化中,军队的任务都是要准备打仗的,因此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明确目标,必须是一支纪律严明、统一思想、整齐步伐的精兵劲旅。为永葆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必须坚持从严治军、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各级领导干部要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锻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成为一支新时代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队伍。

(二)号角已吹响,强军在路上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血雨腥风、波澜壮阔中一路走来,政治建军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严治军依然是强军的必由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必须要从严治军,才能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效益的高素质队伍。这既是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也是重大的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强国强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从严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提升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新能力,为夺取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的伟大胜利、扎实推进从严治军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充分的军事理论基础,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特色强军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在引领国防和军队进入新时代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为我军加快实现强军目标、全面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与阻力都不容小觑,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观世界之大局,如何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抵挡各种风险挑战、顶住各路压力阻力,真正执干戈以卫社稷,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因此,强军路上应凝聚意志、坚定信心、统一行动、统一思想,全军上下要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时刻为保卫国家做好战斗准备。当前军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比如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等与政治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但是在全面从严治军方针的有力有效实施下,不正之风必将革除,全军必将上下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建设一支常胜之师、英雄之师。

二、新时代坚持从严治军方针的科学理论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作风优良这一政治优势和鲜明特色,只有作风优良才能够塑造一支常胜之师,作风松散可以搞垮整个部队。为继承和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反对特权,解决一段时期以来的问题积弊,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必须着眼深入贯彻从严治军方针。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军事方面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在新时代的理论飞跃,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纲领,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64.。

(一)建设强大军队需要从严治军做保证

从严治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新时代强国强军目标的内在要求。军队始终要坚持以纪律建设为中心,努力克服军中管理松懈、作风松散、行动松软的现象,在军队中大规模整规肃纪,不断夯实从严治军这一强军之基,将遵守纪律内化为部队人的自觉行动。加强军队法制建设、坚持提高军法的执行力度,并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抓住法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256.。把关爱官兵、从严治军进行有机结合,使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有机统一,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有效。不断开发研究新时代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不断健全适应现代军队组建、适应作战要求的制度安排、组织模式、运作规律、行动指南,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进入更高阶段。

(二)从严治军要以依法治军为载体

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必须创新发展依法从严治军的理论外延,更要深入拓宽从严治军的实践内涵。不断为新的时代条件下从严、从紧治军注入新活力,应全面构建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制保障体系、军事法制实施体系、军事法制监督体系,必须加强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思维,坚持将法治教育训练全部纳入部队的教育训练体系,把增强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要将法治内化为内在信念,还要将法治外化为自觉行动。只有将法治作为从严治军的重要保证,从严治军的一套科学思想体系才能更加规范地运作和实施,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和标准。

(三)从严治军是继承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从严治军的重要性,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我们军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必须将这些宝贵财富传承下去,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中形成爱军拥军的良好氛围,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9.。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并配合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逐步积累根据地局部执政的经验,并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逐步总结出党的领导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军队中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明确规定军队必须有铁的纪律严格统一行动。从那时候起,我们军队就开始形成了严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作风。正是由于从严治军,军队中纪律严明、行动一致,成为一支深受爱戴的文明雄狮,革命往往无往不胜,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继往开来的军队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始终牢牢把握从严治军这一优良基因,保持鲜明的政治特色和政治品格,将这一宝贵传统发扬下去,锻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精兵劲旅。

三、新时代坚持从严治军方针的实践路径

(一)从严治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是军队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更是军队的灵魂。要紧紧抓住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法条,坚持党管部队,切实提高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实际能力,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能够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保持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完全一致,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并服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新形势下还要不断加强深化意识形态工作,尤其要紧紧抓住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权,自觉抵制军队无党等错误观点和作风,自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50.。

(二)从严治军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新境界

人民军队能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强国强军的不断实践中,始终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不断推进军事理论为军事实践服务。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军事方面的伟大创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的理论,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军基本原理,时刻强调理论学习、经典学习,告诫党员同志要经常阅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军事问题、解决军事难题。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为军事建设提出系列实用性原则,如战略服从政略、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是政治的最高手段等。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军思想,这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为我们党建军治军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实现了新时代军事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军队建设提供了知行合一的时代典范。

(三)坚持从严治军要与以人为本相统一

从严治军,不光靠严格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法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从严治军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作为管党治军基本经验,并多次强调指出,关心关爱官兵和从严治军不是矛盾的,要将两者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从严治军与以人为本是缺一不可的,更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严明的纪律不仅是严格执行党中央命令的需要,也是构建良好的军中生态的需要,更是对士兵表达爱护和关切的需要。在严明纪律的同时,也要注重严而有度,宽严相济,特别是要注重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眼睛向下看,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关心基层官兵的工作生活,真心实意为官兵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

(四)从严治军要实施科学管理

从严治军,关键在治权,加强军中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按照军中原则配置权力,确保权力分配有序、监督制约及时。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的问题,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努力净化军中权力腐败的环境和土壤,使见风使舵者无迹可循。在部队中,纪检小组要定期或者长期派驻核心部门,监督军中各项事务按规矩进行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统一起来,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管理是达成从严治军的有效途径,也是兴国之道,更是兴军之道。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军队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因此,对新时代部队作战训练提出了更严格、苛刻的要求,对后勤保障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具体。因此,坚持从严治军,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讲求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管理出成绩、管理出切实有效的战斗力。

猜你喜欢

治军强军军队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强军路上
军队的4月1日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我党治军从不手软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治军方策
五代后周的军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