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脱贫攻坚“新突破”
——今年预计23个县摘帽,101万人脱贫
2018-11-19徐旻禾
◎徐旻禾(本刊记者)
特色产业扶贫,创业就业扶贫;突出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工作重点;形成大扶贫格局,取得良好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脱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775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83万人,591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下降到7.54%,下降20个百分点,2017年首批4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今年我省预计实现23个贫困县摘帽、101.7万人脱贫。
精准方略进一步落实
帮扶对象更加精准。在贫困人口识别中,紧紧抓住元旦、春节农民工返乡、学生放假的有利时机,在全省开展以信息补正、数据完善、政策宣讲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活动,全面提升建档立卡基础数据质量,在今年国家开展的几次数据质量评比中,我省均处于全国前列。
帮扶政策更加精准。按照中央既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又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的要求,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出台的各类帮扶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规范,出台了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等八个方面的脱贫认定标准,对脱贫攻坚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都做了明确解答。
帮扶举措更加精准。综合运用“五个一批”帮扶措施,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各类保障性扶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去年以来,全省健康扶贫救治贫困人口57.4万人次,全省教育扶贫资助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36万人,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兜底保障基本实现了应兜尽兜。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已全部开工,累计竣工26.25万套、竣工率92.41%,跟进落实了48万人的后续帮扶措施。
治本措施成效初显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围绕户有增收产业、村有集体经济目标,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各类带贫益贫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贫困县新建扶贫产业园1136个,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3家,农民合作社6067家,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主体达1.4万家,建成光伏扶贫电站55.2万千瓦。
持续拓宽就业扶贫渠道。我省突出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的牵引作用,持续组织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将新增或补充的服务性、辅助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在每个贫困村开发2—3个特设岗位,今年共帮助扶持2.4万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强化多元就业支撑,综合运用企业聘用、社区工厂安置、能人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力促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今年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320家,建设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828家,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2.6万人。
着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并举,积极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激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开展创业、参与公益事业,全省建设“劳动换积分、积分换商品”模式的爱心超市9000多个,我省探索形成的“扶志六法”得到国家肯定。
攻坚重点进一步突出
聚焦深度贫困攻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去年9月召开专题部署会,今年10月11日在白河县召开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级相关部门出台了27个配套政策文件,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新增”以及聚焦、倾斜和支持的要求。2017年以来,中省对11个深度贫困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83亿元,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43.7%。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基本公共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目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目前,23个拟摘帽县、3303个拟退出贫困村通村道路路基建设全部完成,自然村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到贫困村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3303个贫困村达到饮水安全标准。
加大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力度。今年向老区县投入中省专项扶贫资金占全省的70%,延安市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行动,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类兜底保障救助措施,全省落实兜底保障36.9万户、87.5万人。
大扶贫格局更加完善
“3+X”帮扶体系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我省创新实施的国企合力团、校地结对“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3+X”帮扶体系。截至9月底,9个国企合力团通过项目优先布局、搞好技术嫁接、实行资金注入等助力扶贫,已签约项目123个,开工项目85个,投资到位79.4亿元,带动贫困户1.59万户、2.36万人实现就业;校地帮扶“双百工程”已建成产学研示范基地或落地实体项目125个,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医生护士、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等6万多人;优质医疗资源面向基层下沉力度加大,组建医疗队112个、医联体101个,派驻业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2500多人次参与帮扶,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明显提升。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江苏对接,签署框架协议14个,签订产业发展、产品购销、民生改善合作协议33个,江苏省向我省投入扶贫协作资金较上年增加3.9亿元;深化携手奔小康行动,截至目前我省56个贫困县与江苏实现结对全覆盖,镇、村结对分别达到239对和129对,落地产业协作项目232个,总投资49.7亿元;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培训,推动贫困劳动力在江苏就业,今年已增至7000多人;推进人才交流合作,双方互派挂职干部552名。
社会扶贫深入开展。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等社会扶贫活动,动员全省5675家民营企业全面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累计投入资金40.4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4万个,帮扶贫困人口71.08万人。中国社会扶贫网在我省上线运行,注册量达347万人,首批募集资金8500多万元,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