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志书编纂人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018-11-19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修志志书编校

俞富江

(桐乡市史志办公室 浙江 桐乡 314500)

志书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编修志书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从隋唐时期就确立了官修志书的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旧志大约有8500多种,10万余卷,约占现存古籍总数的1/10,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编史修志”的要求以来,各地新编志书工作有序开展,全国首轮、第二轮修志共出版三级地方志书8200余部,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约2.4万部,地情书1万余部。地方志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志工作人员要增强方志文化自信,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二是志书出版物要提高质量,充分展示方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永恒魅力。而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仍然在于志书编纂人才队伍的建设。

目前,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对修志工作的关注逐步成为方志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有关修志编纂、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文章不少,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见解。但是,专门探讨志书人才专业化问题,即志书编纂人员从事出版专业的不多,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志书编纂人才专业化,即从志书编纂人员中注重培养出版专业人才非常重要,关系到志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年轻人才的培养问题,至关重要。从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来看,应该考虑把专业化作为培养志书年轻人才的一项制度。

一、志书编纂人才建设专业化的现状和原因

从总体上说,各地参加第二轮修志的人员中,存在着聘用多、在职少,初学的多、懂行的少,从首轮修志走过来的同志更少,大多没有参加过修志的经历,与首轮修志相比,修志工作力量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削弱。从实际情况看,首轮修志时由于机构初建,政府在选拔人员时比较注重专业能力,而第二轮修志在选取人员时,往往对修志工作的专业性考虑不够,而较多地考虑了聘用人员的办公条件和待遇问题。由于编纂志书是一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且清苦寂寞,往往有才华的高学历年轻人才不愿参与,加上有些地方政府在选派人员时重视不够,致使各级地方志部门专业人才缺乏。有的地方人员很多,但真能修志的很少;有的地方人才“断档”,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由于专业素质偏低,影响了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度和志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专业人才从事志书编纂工作?对于那些有志于从事地方志事业的年轻人来说,各级地方志部门创造什么样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当前,修志部门对于提高志书编纂人员专业技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种做法:(1)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班学习;(2)邀请专家、学者对编纂人员进行培训;(3)选派一些优秀人才外出进修;(4)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5)到修志工作开展较好的兄弟单位参观学习;(6)鼓励在职学习等。对于志书编纂人员向出版专业化发展,虽然有提倡,也有少数的志书编纂人员参加出版专业职称评审,参加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但是,从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来看,各级地方志部门对出版专业化人员的培养不够,也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对此,各地应该把志书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常抓不懈。

(一)熟悉编纂业务

志书是出版物,质量必须符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有关出版物的各项要求。志书编纂人员从事编辑工作,有必要了解出版知识和出版法规,具备编辑修养和职业能力。

(二)规范编校质量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讲究入门“资格”,讲究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并有一套相关制度,编纂志书同样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它没有如档案、图书、会计等专业有进入“门槛”的资格考试,也没有进来之后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硬性规定。这样,致使一些志书编纂人员缺乏对出版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了解,对编纂与校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查找不出来。编校质量方面主要问题大致概括为标题、文风、词语、语法、文字、知识性差错、数字用法、标点符号、计量单位、书写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中一大部分与编纂人员的知识素养和编辑规范有关,从而影响志书整体质量。

如果编辑具备一定的出版知识,以上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编辑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志书在版式层次清晰,分栏合理,字体字号和谐,版面紧凑,文字、表格、图片安排视觉效果良好,封面构图庄重大方,印刷用纸、装订质量良好,索引编排检索方便,从而真正做到装帧精美,以塑赏心悦目的外包装。

(三)鼓励在职学习

从志书编辑自身发展来说,让他们参加各个级别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评审,尽快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和专业人才。这不仅有利于自身成长,也有利于对自身未来发展前途的确认,从而少走弯路。地方志部门在引进人才时,可以优先考虑那些有出版专业资格证书的年轻人,充实到修志队伍中来。

(四)努力开拓视野

年轻编辑从事志书出版专业,可以自主关心国内外出版业发展趋势,开拓视野,研究志书国内外编辑、出版行业运行规律,指导实践发展,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扎实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科学基础以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志书出版中从事内容策划、编辑、版面设计以及印刷质量管理等工作中发挥应用性专业作用,从而提升地方志的整体研究水平。

(五)具备专业知识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对此,各地方志工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对专职修志人员进行地方志业务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证书的编辑人才,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方志队伍,为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实现志书编纂人才专业化的建议和思考

新时代地方志工作如何与创新发展同步,与先进文化同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围绕上述问题和原因,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培训

对于地方志部门来说,要支持年轻编辑从事出版专业,精通业务知识,了解志书出版的法规知识,除了参加上级组织的志书相关业务培训和交流外,还应鼓励他们每年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年轻编辑参加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和出版编辑专业职称评审,取得相应级别出版资格证书和职称,从而真正成为出版专业技术人才。

(二)具有广博知识

对于年轻的志书编辑人员来说,除了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职称这些外在的条件外,还必须苦练“内功”。因为志书内容具有包罗万象的特性,决定了编辑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修志工作者,不仅要开展志书编纂实践和方志学理论研究,有雄厚的中外文史知识作基础,在方志学的某些领域有深厚的造诣,而且还应掌握与修志相关的其他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科技、哲学、史学、编辑学、法律学、市场学等方方面面;不仅要学习修志专业知识,比如:志书的概念、功能、体例结构、行文规范和质量标准等,还要掌握所担负篇章涉及的工作性质、任务、功能和要求。所以,要解决好志书编辑博与专的矛盾。中外所有的方志学专家,无不博学多才。如果没有学识的广博,根本不可能对一地20年左右时间内各种事物作恰到好处的记述。有人称志书编辑为“多面手”,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严格质量管理

为了切实提高志书编校质量,从事出版专业的编辑要参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和《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在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具体操作方法是:送印刷厂排版后,采取编校合一的办法,由责任编辑进行三次自校,因为责任编辑对自己分工负责栏目的内容比较熟悉,容易发现校对稿的差错,重点是校对标点符号、表格数字、图片说明、撰稿员姓名等是否准确,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核对。在此基础上,再由从事出版专业的编辑进行校对,由于有些差错受编辑人员水平和知识面的限制,往往有些问题自己编校难以发现,而从事出版专业编辑的校对,既能及时发现责任编辑所编稿件中的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把差错率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出版要求之目的。

综上所述,当一名志书编辑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志书出版专业编辑难。但既已从事编辑职业,就应该树立高标准的出版专业编纂规范,全方位锻炼自己,尽可能成为一名从事出版专业的编辑人才。

猜你喜欢

修志志书编校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编校手册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