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区域文化自信 拓宽年鉴创新发展途径
2018-11-19包淑华
包淑华 杨 颖
(宁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宁安 1574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也让国人的文化自信得到一次次提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它不是单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而是具有深厚的根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根”;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是中华文化的“魂”。传承与发展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超越时空、超越国界永恒流传。年鉴事业作为地方志事业主业之一,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年鉴编撰与历史、与文化高度融合,使年鉴在记录当代、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发展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发挥作用,意义犹为重大。
一、年鉴编撰要体现区域文化自信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独特的名片,反映着本国的气质与性格。同理,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也是城市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品牌。黑龙江省宁安市这座古城,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3000多年前远古人类在此拓荒繁衍,夏、商、周时期肃慎人在此耕作狩猎,从唐代的“海东盛国”——渤海国,到大清王朝的宁古塔,让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成为威振边陲的重镇。 首领大祚荣,清朝将军萨布素、巴海,五四运动青年领袖马骏,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张闻天以及无数革命儿女谱写着宁安的壮丽诗篇。清末宁古塔作为发遣流人的重要戍所,接收大批获罪的官吏、文人,他们传播中原文化及农耕技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流人集聚志趣相投者吟诗作赋,创立“七谪之会”,是黑龙江首个文学团体。创设“龙城书院”“外方庵”“望蜀书社”“读书草堂”“何陋居”等诸多个人书房。清代著名流人方拱亁、杨宾、吴 臣、方式济等人在此著书立说,著有《绝域纪略》《柳边纪略》《宁古塔纪略》《龙沙纪略》《宁古塔地方采访志书清册》等旧志,记录宁古塔地区人文历史、山川地理、风土民情、物产资源。这些地方志、山水专志、地名学专著及方拱乾、吴兆骞所著《何陋居集》《秋笳集》等散文、诗词及书信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宁古塔流人文化,其内容多样,思想深奥,不仅开拓了北疆文化新风,亦推动了东北文化的新发展,开启了地域文明之光,成为中华大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现象与成果。这些流人文化志鉴成果作为传承文明和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作为提高区域文化自信的金字招牌,因很多已遗失、焚毁或残缺,保存下来的可谓吉光片羽。宁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克服重重困难,将省内外关于宁古塔的文献、旧志全部征集回来,将《绝域纪略》《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宁古塔纪略》《龙沙纪略》《宁古塔地方采访志书清册》《宁古塔村屯里数》合编为《宁古塔旧志七种》,将《何陋居集》《庵集》《秋笳集》《归来草堂尺牍》及流人零散诗作《宁古塔诗词拾遗》汇集成《宁古塔诗集》。采用原版影印的方式,古线装帧,实施“古籍再造”,为研究和传承宁古塔文化、黑龙江历史文化、东北地域文化提供珍贵史料,对研究我国清代诗史、词史意义重大;对丰富边疆各地旅游文化、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提供历史借鉴。流人文化作为黑龙江地域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新质文化,为边疆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做了独特的贡献。他们遗存的旧志、诗集、尺牍等著述可谓区域民族之粹,文明之基,是先人留下的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更是后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源泉。
二、年鉴在问题中寻求突破
地方综合年鉴作为地方志书的一种,以其特殊形式成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它具备历史延续性、内容广博性、材料真实性,发挥着资政、鉴戒、存史、育人等多种功能和作用。但是多年来,年鉴的编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
(一)年鉴框架墨守陈规
年鉴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内容上具有连续性,但不必千书一面,千年不变。大多地区的年鉴框架存在类目、条目不变,更有甚者,连语言叙述都如出一辙,只是在数据上体现年份的变化。有些县级年鉴,为了格式规范,统一设置乡镇条目、分目,形成“一刀切”式的条目,看似规范,实则无法体现各乡镇的特色,失去了年鉴应有的魅力。
(二)年鉴语言枯燥乏味
年鉴重在真实记述,语言要准确、简洁、质朴,不夸张、不溢美、不褒贬。但并不意味着记述语言枯燥乏味,只是冷冰冰的数据堆砌,使读者如同嚼蜡。年鉴的语言也要富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管什么文章,如若没有文采,决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年鉴是面向读者、面向社会的资料性工具书,同样需要文采,没有文采,就不会吸引众多的读者,难以收到既提供信息又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年鉴成果束之高阁
重编撰,轻利用是近年来年鉴编撰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批批年鉴出版后大量积压,除赠送个别部门外,少有人问津,为编撰而编撰,没有充分发挥年鉴应有的作用。
(四)年鉴形式华而不实
个别地区由于经费紧张,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印制年鉴,年鉴中广告占据篇幅较大,商业化味道过浓,既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反感,也有失官修工具书的“颜面”。
我们应正视年鉴编撰过程中现出的诸多问题,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陈旧的框架和形式,舍弃无价值、无意义的资料,在问题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充分发挥年鉴的服务功能。
三、年鉴在创新中展现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的进步,年鉴文化的发展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常变常新。梁启超说过,方志“内容门类之区分,由繁而日趋于简,其所叙述范围,则由俭而日扩于丰,此方志进化之大凡也。(3)”年鉴作为方志的素材之基,史料之库,也应有所创新,突出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紧扣时代大局,围绕中心工作,将文化兴城理念渗透于年鉴的篇章之中,与时俱进,创新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实现价值回归,让年鉴在创新中展现城市自信、文化自信。
(一)广开稿件来源
稿件的来源是年鉴材料优劣、丰寡的重要基础,详实、准确的内容为年鉴的品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多年来,年鉴稿件的征集一直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上报为主,虽然可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内容覆盖面不全,民营企业、新兴产业、新事物等得不到全面反映。年鉴要与时俱进,就要努力打开多元化的稿源渠道,在传统固有政府发文基础上,加强与掌握社会经济信息的行业协会与商会等机构的合作,联合中小企业局、工商业联合会、总工会等社会团体了解区域内的成熟行业、朝阳行业、特色产业等,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微信、报刊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稿。
(二)创新结构设置
结构是年鉴的筋骨,及时调整年鉴的框架结构,是年鉴编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年鉴质量优劣的关键。一个体式完备、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的结构能更加全面地记载地域内容、突出地情特色。地方特色突显更益吸引读者,易于读者认可。在年鉴结构设置上应冲破现有的框架模式,做好地方特色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一些特色的、民俗的、热点的内容多以条目或子目出现,记述的内容笼统,特点不突出,可采用条目或子目升级的形式将内容凸显。如《宁安年鉴》2017卷中为体现宁安文化兴城的发展方向和理念,记录宁安市在文化事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结构设置上将文化事业中马骏纪念馆、张闻天工作室、满族民俗馆、图书馆等诸多子目升级,突出宁安文化建设。
(三)增设丰富内容
年鉴的栏目不能“花枝招展”,也不可一成不变,做到丰而不俗,多而得体。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度地增设新栏目,记录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把年鉴作为招商引资的“宣传册”,作为历史文化的“地情书”,更要努力作为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1.增设系统知识。在地方综合年鉴的栏目设计上,除了固有的历史沿革、自然概况、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记载以外,增设反映地方特色的内容。如宁安市古称宁古塔,是满族的发祥地,是朝鲜族聚集地,也是东北抗联的红色阵地,在综合年鉴中增设系统专栏——“村落遗存”,以乡镇为单位,每个年度介绍一个乡镇的满族地名村落、朝鲜族村落及红色抗联村落,内容涵盖村落的起源、名称由来,历史事件、传奇故事、民风民俗等方面,并形成系列,让读者了解宁安城市历史。
2.增设年度热点。年度热点可分时政热点、文化热点、商业热点及社会热点等内容,如在年鉴中增设“惠民实事”“文化聚焦”等栏目,使年鉴的内容关注社会、贴近民生。年度热点也可包含重大灾害、重大案件、重大伤亡事故等,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记述事物始末,体现年鉴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发挥其鉴的作用。
3.增设特色专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浓浓的民族风情、厚重的传统文化、珍稀的文物古迹是中华大地的璀璨标志,也是闻名世界的文明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宁安市拥有少数民族三十余个,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人数占总人数的15%,有朝鲜族、满族乡镇2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活动、语言等逐渐被汉化,抢救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势在必行。在年鉴的组稿过程中,地方志工作者应多关注少数民族的活动,在年鉴中增设“民俗遗韵”栏目,记录地域民族风情、民俗活动、民族节庆活动等。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加快区域文化强市建设,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时代风采。
4.增设先优人物。先进、模范人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一个时代的价值标签。在年鉴中增设先优人物事迹,以鲜活的人物、生动的事迹,诠释着平凡人的非凡人生,让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社会传递无穷的正能量。如增加市总工会提供的全国、全省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群团组织评选的国家级、省级“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感动中国”“感动龙江”及“最美宁安人”等人物事迹,以榜样力量带动身边人,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5.增加外文目录。宁安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是对俄贸易的先导区,建有宁安市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是黑龙江省首个内陆海关监管场所,具备国际口岸功能。区域内建有多个俄罗斯企业,对俄贸易不断增加。为便于商贸需要,在年鉴目录中设中俄或中英双语目录,促进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四)版式设计靓丽
版式具有烘托和渲染内容的功效,美观大气、科学合理的版式设计使读者心情愉悦,促进信息流通。目前,年鉴版式多以庄重、规范的风格为主,可谓是“千鉴一面”“整齐划一”,无法形成风格,体现特色,难以吸引读者。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要勇于创新,打破年鉴版式设计的禁锢,将庄重与美观、规范与雅致有机融合,提高年鉴的可读性、可视性。
1.图片。图片的选择要有时代感,最大限度体现事物的特征,版面简洁大方,色调和谐,细节精致,体现设计感与美感。
2.字体。正文部分文字密集、冗长,可运用得体的艺术字体、信息加色或变换形式等方式点亮读者的眼睛。
3.图表。采用标题字体颜色加深加粗的形式,加入立体的统计图、统计表,使图表更直观、数据更醒目。
(五)拓宽服务领域
年鉴是记载社会发展的重要佐证,为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参考。地方志工作者将静态的资料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公共财富,实现信息资源来源于社会需要,又回馈于社会需要的服务宗旨,让年鉴“有作为”“有地位”,在文化自信与城市自信中有所担当,充分彰显年鉴的价值。
1.回馈部门。每年将新出版的年鉴按撰稿人员单位及名单发放到基层部门及撰稿人手中,为各级领导机关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宣传城市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市情信息服务。
2.鉴入校园。将年鉴赠与全市中小学校,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城市发展状况等,使学生讲好家乡的故事,记住浓浓的乡愁,增加自豪感与自信心。
3.进驻图书馆。与各级图书馆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将出版的年鉴成果与各级图书馆交流,为外界了解城市提供准确信息。让年鉴进驻当地图书馆、纪念馆、朝鲜族民俗馆、满族民俗馆等场所,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地情信息,让年鉴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4.构建数字平台。数字文化平台以其方便、快捷等优势成为大众阅读的重要形式,构建数字平台,开展“数字志鉴”网络工程活动,提升年鉴数字化,扩大读鉴、用鉴的人群,增强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年鉴的影响力。
注释:
(1)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3)《说方志》,《梁启超全集》(第十四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42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