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负责”态度编纂佳志精鉴
2018-11-19大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大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志书和年鉴是全面记载社会经济发展的官方文献,是后人查阅历史资料的主要来源。更好地记录传承历史,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志书、年鉴的编纂是地方志机构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任务。多年来,大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本着为事业负责、为历史负责和为后人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志书、年鉴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志鉴“两全目标”任务,志鉴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及早准备是编好志鉴的基础条件
志书和年鉴的编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事先精心谋划、认真准备。我们在志鉴编纂之前,每次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保证了编纂过程的顺利进行。大庆市第一轮修志从1982年4月开始,1988年9月,《大庆市志》在全省第一家出版发行,获全国修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正式出版了《萨尔图区志》《大同区志》。大庆市作为全省地方志系统修志试点单位,我们于1998年就着手第二轮修志准备工作。一是推进准备。认真总结了第一轮志书的编纂经验,制订了《大庆市续修志书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到张家港、武汉、厦门和成都等地考察修志工作。二是篇目准备。多次召开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拟订《大庆市志》篇目。2002年,在征询有关专家、学者和部分单位的意见的基础上,又对所订篇目补充修改。三是资料准备。从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化工总厂、市统计局等单位征集到数百本志书、年鉴和大量统计资料,为志书续修工作做了充分准备。所撰写的《从地情实际出发搞好续志篇目设计》,在7月召开的全国续志篇目理论研讨会上作了介绍。另外,我们在每年年鉴编纂之前,都组织编辑人员认真研究下一年的编纂纲目,结合行业发展变化,对年鉴纲目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
二、大力推进是编好志鉴的重要保障
志书和年鉴涉及面广,需要上下同心、部门协同,因此组织落实和大力推进很重要。在修志编鉴过程中,我们坚持了政府主导、县(区)地方志机构督办、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3年,根据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省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关于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的统一部署,大庆市政府办制发《关于全面开展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6月,全市第二轮修志动员大会召开,市政府主管领导与四县五区主管县(区)长签订修志工作目标责任书。会议印发《大庆市续修志书工作方案》,确定了续志的指导思想、任务、规定、质量标准和时间安排,落实了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召开承编市志的市直机关和企事业52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会议,分解、对接市志资料征集和稿件撰写等任务。市志办编发了《续志学习资料汇编》。市志办选聘4名熟悉市情、责任心强和有一定文字工作能力的退休干部充实编纂队伍,使志书专、兼职编纂人员达到10名。确定2005年为“修志工作推进年”,市志办对志书续修工作和县(区)续志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之后,我们又多次召开县(区)志办负责人、市直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撰稿人参加的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推动工作落实。
大庆有四县四区在2013年前完成了第二轮志书的出版,《大庆市志》(1986-2005)于 2014年在全省市(地)中首家出版发行。《红岗区志》因各种原因拖后,目前处在终审阶段。
从1988年《大庆市志》出版后,我们即着手组织编写《大庆年鉴》。1986年至今,已编纂出版30卷,《林甸年鉴》也做到每年一卷。其他县(区)从2001年开始,陆续启动年鉴编纂。2017年下半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红岗区年鉴编纂工作也正式启动,从而大庆实现了年鉴编纂的全覆盖。
我们还建立了《大庆年鉴》编纂激励机制,对外聘编纂人员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又增加一部分编辑费,每年2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为了调动各单位供稿人的积极性,我们每年都为他们发放一定的稿费,每年3万元也纳入了财政预算。
三、认真负责是编好志鉴的决定因素
志鉴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编纂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我们本着为事业负责、为历史负责和为后人负责的精神,教育编纂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编纂人员业务能力。
广泛收集资料。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动员会议以后,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撰稿人员本着广征博采、竭泽而渔和全面、系统、翔实的原则,迅速展开资料征集工作,到年底,共征集资料1800万字,陆续开始了志书编纂工作。一是培训编纂人员。针对编纂队伍新成分多的实际,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各承编单位的撰稿人,围绕“地方志编修的意义及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历程等内容的记述”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组织编辑人员到河南、陕西、南京、哈尔滨等地学习修志经验。请省志办领导、专家讲授志书的资料收集、篇目设置、语言文风和竖写要求等专业知识,提高编纂人员业务水平。二是开展理论研讨。组织撰写了一批理论研讨文章,其中《续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修志工作》等文章被《黑龙江史志》刊载,在东北三省一区城市志研讨会上交流,荣获一等奖。三是严格质量标准。我们在2006年开展了“修志质量年”活动,要求各承编单位增强精品意识、严格质量标准。我们反复研究,又对志书章节做了必要的调整,使志书内容更能全面反映大庆特点和20年的成果以及发展变化历程。结合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落实编辑责任,在质量要求上达标,决不留遗憾。2007年,“全省第二轮修志攻关年”中,我们又对照志书质量标准,提出修改重点,明确审稿程序和编辑原则。制发《关于加强县、区志书审定工作确保志书高质量的通知》《大庆市县、区志书编纂行文规范》《大庆市县、区志稿审查规定》,对志稿审读、评议、修改和总纂等作了统一规定。强调志稿的编纂和评审工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横排竖写、详独略同和以类系事“四个原则”,必须把住政治、体例、资料和文字“四道关口”,必须清除议论文、教科书、流水账和成果展“四种痕迹”。同时,组织有丰富编纂经验的人员采取边编写、边评议、边修改的办法进行志稿的评审工作。
四、积累资料是编好志鉴的必要准备
针对第一、二轮修志资料不够丰富,特别是图片资料贫乏的问题,我们在第二轮志书完成后,重点加强了地情资料收集工作,通过日常基础资料的收集,为第三轮修志做好准备。在重点收集大庆市志书、年鉴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还收集了中国年鉴、省志省鉴,各市(地)志书,省情资料等;收集了大庆作家作品、市内主要报刊等。在地情资料收集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一是督促报送。督促各县(区)定期报送志书、年鉴以及编写的历史资料。二是上门征集。到相关部门、单位收集有价值的地情资料。三是委托购买。委托协会或个人购买本市地情资料。四是互换交流。与市图书馆、油田图书馆、档案馆、油田展馆中心和市委党史办等建立交流互换机制。五是网购书籍。在孔夫子旧书网、市内旧书店等购买大庆历史资料。六是扫描复制。对1960—1980年大庆战报进行电子扫描,并进行复制,便于查询和保存。七是重点图书电子化。把大庆市、县(区)、市属部门单位的志书、年鉴和重要历史资料制作成电子书,进行了电子化保存。同时,在“大庆地情网”设置相关栏目,供市民查阅。八是组织拍摄。从2014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拍摄图片资料并进行编辑整理留存,已拍摄了《大庆市区草原常见植物》《大庆市区主要湖泊》《大庆坑烤》《已消失的城市印记》《大庆工业遗址》《大庆宗教》等25个专题。图片资料既以电子形式保存,也编辑成册,印制图片资料丛书,由方志馆留存。
从2012年开始,我们请市志办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主任在原《大庆简史》的基础上编写《大庆历史》,形成初稿后由于这位老主任要到南方老家休养,于是从2014年开始,就由我们接手该书的编写。当时我们正副主任到任时间不长,我们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修改、边补充。期间,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听取了很多专家的意见,完成了60万字书稿,2017年底,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终审完毕。《大庆历史》计划分上、中、下三册全彩印刷,其中插图1000余幅。目前,地图和省部级以上领导人照片正在履行报批程序。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中提出,具备条件的,可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规范管理。我们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做了一些探索。
以上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应该说与中指办、省志办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次会议后,我们将按要求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地方志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