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新华社报道是如何产生重大反响的

2018-11-18

中国记者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分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 文/新华社记者

封面专题:这几年,我和我们所做的调查报道:变革、趋向与问题

编者按 纸媒的困境,调查记者的青黄不接,舆论监督报道难——不断从各种渠道的文字、声音中传出。但仍有那么些一直孜孜不倦做着调查报道的新闻同行,始终以不变的责任感和坚韧的求证精神调研调查出精品,每每拿出人们信服的报道。他们说,面对困难,还是少些抱怨、哀叹,多点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声音。无论传播环境、技术怎样变化,追逐真相的新闻调查总不会消失。作为调查记者,如何跨越网络信息和思维的鸿沟,发出理性引导之声?如何实现突破能力的提升和建设,自如应对海量信息的“杂”与“假”?进入“新时代”,调研调查报道的议题、方法、形态都出现哪些变化?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调研报道作出长篇批示。1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迅速传达学习并切实抓好落实。新华社稿件被中央以文件形式下发全党,掀起了新一轮纠正“四风”的高潮。作为这次调研的参与者,回望调研的全过程,其中一些经验性、规律性的做法值得思考。

一、高瞻远瞩,掀开新一轮纠正“四风”序幕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来自新华社“警惕‘四风’新动向”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针对这一情况,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要求记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题调研,为十九大后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参考。

按照新华社领导的调研部署,2017年6月16日,新华社参编部成立调研小分队。小分队历时近2个月时间,深入东中西部10个省区市,访谈逾200名干部群众,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纠正“四风”的经验成果,集中反映“四风”方面出现的新苗头新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党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调研成稿过程中,蔡名照社长、何平总编辑、刘思扬副社长对稿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并逐字逐句地审改把关。参编部领导和小分队成员反复研讨提炼,最终形成《十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等4篇稿件,于2017年9月8日刊出。

调研组稿刊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作出指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对于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知列举了新华社文章中指出的十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迅速传达学习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指示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年底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作风改作风情况作为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加以整改,务求取得实效;要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继续紧盯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

2017年12月11日,新华社播发通稿《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中央电视台口播了通稿,在各大媒体形成“镇版”“刷屏”之效。

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针对新华社稿件提到的十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进行摸排检查,提出整改部署,掀起了新一轮纠正“四风”的高潮。

这一组调研能够引发重大的社会反响,关键在于稿件集中体现了新华社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政治站位,体现了新华社参考报道“想中央所想、急中央所急”的使命担当,体现了新华社记者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的新闻品格和家国情怀。

二、扎根一线,牢牢把握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看家本领,只有把根扎在群众生活中、扎在基层沃土中、扎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写出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

在进行“警惕‘四风’新动向”调研前,小分队记者连续三年进行了“干部状态”调查,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重点访谈、蹲点调查等多种形式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和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作风问题调研,其实采用取“巧”的办法,利用原有采访积累也可以成稿,但小分队记者采取了最“笨”的路径,再次分三路到东中西部10个省区市,尤其是县乡等基层一线中深入走访,了解最新情况。

为了保证调研的客观、全面、深入,尤其是受访对象能对记者讲真话、说实情,记者们进行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

(一)多角度深入调查

为了摸清作风建设的真实情况,小分队记者没有将调研停留在开座谈会、面对面访谈等层面,而是从多个角度细致观察:从基层干部入手,了解基层一线在文风会风、迎来送往、任务完成等领域的作风动向;从服务对象入手,了解企业人士和普通群众在办事中所接触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从工作落实入手,了解党员干部在重点改革落地、重大工程上马、重要指标完成中的作风状态;从外围场所入手,了解在酒店、会场、接待窗口中党员干部作风情况。

(二)多维度客观展现

如何全面客观地展现新闻事实,而不是“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地看见局部和个体情况,对于监督类报道尤为重要。虽然是一组以反映问题为主的监督类报道,但小分队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大视野、全方位、建设性来分析和看待问题。既充分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四风”取得的突出成就,又直面客观存在的顽疾和新病;既在宏观上全景展现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趋势,也在微观上深入采访和分析典型案例与重点群体;既反映纠正“四风”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也对下一阶段作风建设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

(三)多手段生动刻画

借鉴以往经验,此次调研注重与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党校与行政学院等有关部门开展合作;注重通过蹲点调查与数据调查同时进行,实现定性调研和定量调研相辅相成;注重运用图片、图表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调研的参考性和可读性。从最终成稿情况看,正是因为将反映作风问题的案例与全国的总体数据相结合,将基层干部的讲述与记者实地拍摄的图片相印证,使得调研稿件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具说服力。

虽然最后呈现仅为4篇稿件,但在这背后是长达两个月的千里奔波、几十万字的采访笔记、反复多次的修改讨论……在调研稿件引起中央重视后,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稿件中提到的多个地区数十个案例进行了一一核实,对新华社记者反映的真实情况和过硬的调研功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精益求精,探索形成重大调研的运行机制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采集网络,发挥小分队灵活机动的采访优势进行专题性调研,是新华社报道中一大特色和优势。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小分队调研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办法,这次“警惕‘四风’新动向”调研可以说是对小分队调研模式的一次全面检验。回顾调研从酝酿、策划、采访、成稿到编辑及签发,一些节点的把握尤为重要。

(一)注重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

越是重大的主题性调研,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就越要详细完备,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不做无用功、不走回头路。在接到调研任务后,小分队分工合作,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调研准备:一是,从历史上看,党的作风建设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哪些重要讲话、重要文献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从现实中看,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党的作风建设总体要求是什么,出台了哪些重要部署;三是,从媒体报道看,就作风问题都有哪些媒体写过什么样的稿件,这些稿件的优点和欠缺是什么;四是,从理论研究看,哪些机构哪些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比较前沿的理论学术观点是什么;五是,从自身积累看,此前的什么采访、哪些线索能为此次调研提供借鉴、带来启示。将上述五点弄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事实证明这些准备看似耗时耗力,但提前明确了调研的坐标、方向和重点,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科学设计调研流程,有效发挥协同作战优势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调研,对组织策划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思路不明确、安排不科学,很有可能几个月的采访下来,上百万字的采访素材回来,但重点难以抓住,配合没有形成。在此次调研中,小分队采取了“就地调研——形成方案——分路调研——中期集中——补充采访——研讨写稿”的调研流程,先就地调研摸清初步情况,再集中讨论形成调研方案,按照方案分路分地域分侧重采访,中期碰头形成写作思路,就薄弱环节再进行一轮补充采访,最后全体集中打磨稿件。《十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稿件的产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流程安排,后期成稿过程中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的概括全面客观、精准到位,而且每种表现都有来自各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支撑。

(三)注重“调”与“研”相结合,在“交换、比较、反复”中打造精品。

实践证明,大主题的小分队调研除了采访的扎实厚重,尤其需要在“研”上下功夫。在提笔写稿之前,面对数十万字的采访素材,小分队成员进行了多次集中讨论,反复论证稿件提纲。与此同时,向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等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情况,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举行座谈,就调研发现的问题、得出的判断多方求证。在成稿过程中,先后十余次大幅修改稿件,精心打磨,精准表述,力争做到事事有依据,句句有出处,处处有考量,让稿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猜你喜欢

小分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穿越火线之排雷小分队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赶潮小分队——潮汐能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