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问题导向 服务改革大局
——关于做好调查报道的几点思考

2018-11-18文/张

中国记者 2018年11期
关键词:麻雀选题

□ 文/张 虎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要做好调查报道,必须贯彻好党中央要求,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解剖“麻雀”,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促进统一认识、振奋精神。

《经济日报》“一线调查”版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深度调查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提供参考的一个特色版面。从2015年1月问世至2018年8月,该版已经出版超过250期。作为版面编辑,我参与了这一版面的制作出版,并略有思考——要做好调查报道,必须贯彻好党中央要求,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解剖“麻雀”,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促进统一认识、振奋精神。

一、找真问题,选题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不触碰真问题的选题,必然不是合格的选题。做好调查报道,要找准真问题、有的放矢。有了这样的选题,报道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找选题,这是寻找“麻雀”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问题意识格外重要。

新闻舆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在调查报道中,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都是相对宏观的概念,很难剖析透彻,不宜作为直接突破口。因此要选择小切口选题,把焦点放在更加微观或者中观的层面。

环顾我们所处的阶段,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无论是国家经济建设还是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都呈现出许多新现象、新趋势。与此同时,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些新现象、新趋势和新问题中就有我们要解剖的“麻雀”。从自己身边的经济现象出发,多观察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进行有力的剖析,实现有针对性的报道。比如,“一线调查”版确定了互联网约车(2015年1月16日)、共享单车(2016年12月12日)、共享汽车(2017年6月8日)等选题。与此同时,“一线调查”版还注重推动老问题的解决。比如,清洁煤推广(2015年3月20日)、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2016年1月14日)、老旧楼房装电梯(2016年4月7日)、医改(2017年5月9日)、脱贫攻坚(2015年7月10日、2016年11月1日)等选题。其中有的问题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短期难以彻底消失,但是阶段性的调查报道能够跟踪问题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现状改善。

其实,这些选题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所涉及的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面对的,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经济生活,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广泛性,社会关注度相对较高,有些是中央关注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普遍规律,使其朝着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大局的方向发展。

二、报道落地,选题有可操作性

不能落地的选题,必然不是好选题。乍一看,按照上面的思路,“麻雀”很多,似乎足够版面之用。然而新的问题来了:面对众多“麻雀”,应当如何选择?

版面总是有限的,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总要分一个轻重缓急才行。这是选择“麻雀”的过程。标准就是既要契合中央当前的工作重点,符合《经济日报》的定位,还要有可操作性——以目前的资源哪些“麻雀”能解剖得了、解剖得彻底、解剖得清楚。

结合定位和近期侧重点,在各种选题中,要选择既有经济味又具可操作性的。比如,社保费率选题(2016年7月11日)。之所以确定这个选题,首先是因为契合中央的有关部署。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其中措施包括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十三五”规划也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2016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市场主体减负、增加职工现金收入。其次,社会对此广泛关注。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希望了解中央的政策到底是不是被认真执行了,有没有打折扣或者被变相执行的现象,不同地区之间政策是否有差异性。最后,可操作性强。根据中央有关精神,一些地方开始调整社会保险费率,为企业降低成本。报社派出多路记者,前往上海、山西、河南、云南、山东等地,到当地政府部门调查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深入企业了解成本是否真正降低,各方还有何建议和期待。调查完成后一个地方刊发一篇千字通讯,既讲清楚了现实状况,又突出了各地措施的特色。2018年5月31日刊发的《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难题如何破解——冀苏浙等地物流降本增效调查》,也是针对落实五大任务“降成本”的一个重要选题。

当然,在众多选题中,也有比较难以操作的,比如“孤儿药”选题(2017年1月13日)。因为“孤儿药”问题涉及较多因素,调查难度非常大。而记者对这个题目比较感兴趣,认为“孤儿药”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不仅因为涉及医药产业、医保体系等,更重要的是,每一位“罕见病”患者都是对生活、对生命充满渴望的活生生的人。后来,记者前前后后调查数月,采访多位罕见病患者、医药企业、医药专家等,数易其稿,最终抽丝剥茧地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在这次采编过程中,记者和编辑都付出了更多精力,好在最终完成,而且结果令人满意——让更多人了解了“罕见病”、更关心“罕见病”患者,进一步推动了相关药品的研制和制度的完善。

现实中,许多问题都是受到极其复杂的因素影响的,或者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着若隐若现的交叉,有的问题是近期无解或极难解决的,要解剖这样的“麻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甚至会影响工作效率和重心。这样的选题应当暂时搁置,待日后再安排。优先选择有解、能够在近期落实、现实意义更强的选题。

三、执行给力,选题有建设性

不具备建设性的选题,是毫无意义的选题。解剖“麻雀”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它的特点、如何帮它解决“病痛”,了解、总结这类问题或事物的普遍规律,找出治病之策,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避免其他“麻雀”出现同样的“病痛”,最终都得到健康发展。这是解剖“麻雀”的过程。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做深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达不到这个目的的选题就宣告失败了。

有人会质疑,调查是不是为批评而报道?可以肯定而明确地回答:不是!做调查报道必须重视建设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做调查之前不预设立场,调查中一切以事实为准,一切以当事人的真实感受为准,最终为了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此,做好一线调查版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矛头不针对党和政府,而是要准确传递中央的政策、真实反映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和反馈意见,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完善改革、推动改革。这也是政治立场的重要体现。

比如,光伏发展选题(2015年4月20日、2016年1月14日、2016年5月2日),“一线调查”版3次展开调查,从分布式光伏设施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光伏产业阶段性发展状况等方面报道光伏产业,尽可能将其发展脉络和全貌展现出来。再如,营商环境选题(2017年8月15日、2017年8月16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两期报道调查了当前营商环境有哪些改善,还有哪些“肠梗阻”“老大难”问题亟待破解。诸如此类的选题不胜枚举,但都并非停留在个案分析中,而是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点面结合、以小见大、突出宏观视野,最终都要通过记者的调查手记、专家访谈等多种角度总结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中央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各地各部门提升工作水平提供借鉴。

总之,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必须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对于编辑而言,立足本职工作、做好调查报道,就是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有建设性的报道推动解决好现实问题,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把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好。这也是做好调查报道的基本出发点。 (作者是经济日报社总编室编辑)

猜你喜欢

麻雀选题
《探求》2022年重点选题方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小麻雀乖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