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18-11-17任晓洁
任晓洁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应该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于兴趣的培养,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知识接受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本教学;情感教育;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32
素质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质则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表现为内在的知识涵养,而语文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是能力的综合反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生活实例和课文为例,让学生重视写作材料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于美文的鉴赏,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养成锤炼语言的好習惯。但是一篇没有情感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每一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都是学生情感的体现。纵观古人前人的文章,千古闻名的都是情感表达巧妙的文章,或是能引起人的理性思考,或是能感召人们的内心种种。由此可见,在语文课本教学中加入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一、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需要创立情感氛围
中华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流传至今,语文课程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最有效的一门课程,从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感受中国文人不屈不挠的品质“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从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感受武将誓死报国的品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感受“坐怀不乱”的品质,感受“一诺千金”的品质。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中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生活情趣,更要注重情感体验。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都不同,每篇文章的作者所处的时代都有变化,作者的情感表达也有不同。每次讲课都应为学生讲述写作背景与作者生平经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与情感的碰撞。创设一种情感的氛围,在讲述关于母爱的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关于母爱的歌曲,甚至可以将其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讲述关于故乡的文章也可以播放关于思乡的歌曲,让学生感同身受。
二、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唐代的《游子吟》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没有加入任何的修饰性语言与成分,但是将母亲慈祥的形象表露的更加亲切感人。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一个情感因素,每个家庭不一样,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存在差别,但都是爱孩子的,可能表达的方式不同。有的家庭以言语苛责为主,有的家庭以适当惩罚为主,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份将感情全部融入进去简单不能再简单的饭菜。可以学生自己讲述关于自己与母亲的一些小故事来理解母爱,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理解家长不易,孝顺家人,努力的学习。
三、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需要朗读作品
朗读,将感情用声音来进行表现。而声音又恰恰能将情感进行完美的表达,或哀愁,或欢喜,或亢奋,或平静。在一些语文课堂上,也有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但是大多是没有感情的,没有感情的朗读那叫做念课文。不同的人对于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不同的感情。
朗读,融入自身的情感,感受作品的魅力。所以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品是一种能更好地感受情感的方式 。学生作为一名朗读者,首先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充分了解并熟悉自己所朗读作品的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只有自己清楚明白了,才能做到更好地向听众传递和表达。当然,每个朗读者对同一个文学作品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与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以及自身细腻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也赋予了每篇文章独特的个人魅力。然后,朗读者要做到充分将自己的情绪感悟融入到文学作品中,使自己的心灵沉淀,沉浸其中,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做到打动人心,将听众带入一个你所营造的世界中,让他们去感受作品的灵魂,使听众与作品与自己产生共鸣。一个朗读者是需要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的,他需要去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感,积累和沉淀后就会形成自身的一种底蕴,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这样之后,他才更能明白更能理解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体味到那种最本质的东西,有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如果朗读者自己都把握不住作品的灵魂,那么其他学生又如何感同身受。
四、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仅仅对学生做到情感教育是不够的,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愿意学习语文的基础条件之上的。我国的教育具有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初中与小学具有极大不同,单纯从语文方面来说,初中语文考得更为全面,更为综合,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质则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表现为内在的知识涵养,而语文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是能力的综合反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行多元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应该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于情感的培养,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知识接受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采用多元化教学,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何昭君.浅谈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苑荟萃,2008(19).
[2] 万云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重读《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和设想》有感[J].中学语文,2010(4).
[3] 刘文龙.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