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拓展题的设计思路
2018-11-17翁永强
摘 要:课外拓展训练是以学生在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小学生的眼界与视野,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课外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怎样设计高效“数学课外拓展题”,本文着重从顺延性设计、应用性设计与研究性设计思路等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拓展;设计思路
课外拓展训练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也是检验小学生对课堂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同时亦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教学延伸至课外拓展题,促使学生在做课外练习之时,进一步的应用与巩固课堂知识。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减轻小学生的作业压力,对此,小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数学课外拓展题时,应采用正确的设计思路。
一、 顺延性设计思路
小学课堂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而如此短的教学时间,再加之教学内容的丰富,使得教师不可能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导致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限,这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多数中小学的教学现状。若是在下课铃声敲响之时,学生们仍为一个数学问题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此时学生的思维敏锐度才是最高的,而求知求学的欲望心亦是最强烈的。对此,教师可采用顺延性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设计出适宜的课外拓展训练题,相信将会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讲到“质数与合数”时,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临下课之际,教师可先列出两组算式:77=53+17+7,461=449+7+5。其次,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这两组数据的相同点是什么,当部分学生观察出以上数字全是奇数或质数时,教师便可提出以下设计思路:“以上两组算式正是哥德巴赫猜想,你们可以下课后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并找出一组类似的数据。”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定理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是正确的,如此便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原本作为选修内容的哥德巴赫猜想,教师却把它当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题,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高难度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当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我国数学家曾有此伟大成就时,便会产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 应用性设计思路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与吸收,绝不可能只依靠于教师的课堂授学,因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之路上的引导者。这就要求学生应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才能有益于自身的长远发展。而课外拓展训练题的教学模式,便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但是课本的理论知识学习,却无法替代学生的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独立完成实践任务,将理论知识外化,通过动手操作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才不至于只会纸上谈兵。所以,在平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完基本的课本内容后,应创造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到“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设置一道应用型课外拓展题:“制作一个长宽高都是5厘米的正方体,那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虽说学生初学正方体的表面积,但是长×宽×6=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较为容易掌握的。然而会计算不代表会动手制作正方体,因此当教师布置做正方体纸盒的课外实践题时,学生便不能只是计算,而是要先是做出符合要求的纸盒才能解题。当学生在做正方体纸盒的实践过程中,会学到更多教师不曾教授的内容,如:如何切割更省材料,边角线如何切割,正方体的边长与面积是什么关系等。如此,学生便能在动手操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一步升华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这里要特别点明几个关键,课外拓展题的设计目标要明确,我们为了设计而设计,相关课外拓展问题要紧扣教材知识点,而非脱离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安排。总而言之,课外拓展题的设计要做到“新”“实”“活”,要让学生乐于参与,能够自主解决,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
三、 研究性设计思路
生活是创造数学知识的源泉,但是多数小学生却未意识到这一层面,也导致学生只会解决问题,却不会发现问题、创造问题。只有当学生具备这一意识时,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都将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辅助工具。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培养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此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到“数量、单价与总价”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列出这样的课后拓展题:“一支笔是3元,铅笔盒是12元,小明买了四支笔和一个铅笔盒,小红买了6支笔,3个铅笔盒”。其次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中挖掘数学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解答,另外教师可奖励提出问题最多的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研究性设计的课外拓展题,让小学生逐步养成分析已知信息、找出问题、独立思考、得出答案的思维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并养成随时观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的良好习惯,逐渐提升自身的研究意识。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作为“例子”的教材俨然已不再所谓的“圣经”,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用教材教”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对“拓宽数学学习与运用领域”的实践研究也好,对“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的理论探索也罢,都取得明显的突破。有效的课堂拓展源于课堂,更高于课堂。很显然,对教师的而言,课堂教学的课外拓展也是一出“重头戏”。
总之,教师对课外拓展训练题进行设计时,不能只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为核心设计内容。课外拓展设计巧妙与否,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在布置小学数学课后拓展题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生活经验及兴趣点等,要着眼于学生思维全面发展,精心设计数学课外拓展题,如此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意外之效。
参考文獻:
[1]江为军.精心设计课外拓展题[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4):71.
[2]朱开玉.利用教材设计课外拓展题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11):41-42.
[3]史建军.科学合理安排深入挖掘利用——课本例、习题选讲之我见[J].中学数学月刊,2017(9):20-22.
作者简介:
翁永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溪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