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分析

2018-11-17包兰庆

考试周刊 2018年83期
关键词: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小学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涵盖生活、大自然各种现象的学科,可谓包罗万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剖析“小学科学课教学之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课题,以期能够总结归纳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广大教师提高一个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分析

科学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让学生形成自觉探索新知、破解自然之谜的修养。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之下,科学课内容也极为丰富多彩,而各种情景图片更是绚丽多彩。新课堂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此,本文从小学生看问题的视域出发,展开刍议。

一、 浅析小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稚嫩、思维系统不完善,对问题停留在浅显的表层认识上。对于理论性、抽象化知识的学习,小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思维特征,教师应该考虑从兴趣方面入手,让学生形成自觉去探究事物的本能。而另一方面,小学生喜爱一切新奇的事物,并且时常萌发出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在创意性方面,小学生有时候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而如何将授课的知识与小学生的思维、心理巧妙地结合起来,趋利避害使得两者有机统一,是每一位科学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也是挑战。再者,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科学课程教材在设计上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许多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情景图像应运而生。这无疑为小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许多别样的色彩,也为教师的引导工作带来更加艰难的挑战。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忽略教材本质,那么课堂将呈现秩序紊乱、一盘散沙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能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那么新课堂将会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创造性思维与科学探索精神的未来人才。

二、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分析

(一) 设置生活情景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索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之下,科学课本也穿插着许多生活情景图片。这证明科学课这门学科对生活情景教学的重视。对此,教师还需要做好扩充、延伸的工作,以更加贴切的生活情景去引导学生思索问题。生活情景教学,是教师挖掘生活存在的与课本学科的思想理论紧密联系的现象,教师将这一现象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成为教学中的“生活情景”。生活情景,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研究而成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生活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對所需掌握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而情景的延伸,学生的想象力也随着而发散至更为广阔的空间。总而言之,生活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吸收知识、加工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创新。而这一系统的思维发散过程,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的教学活动。如,以《我们看到了什么》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悉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够运用系统化的语言描摹所见事物。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有着许多的大树,大家对大树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出具图片:这是一棵榕树,大家可以说说榕树有哪些特征吗?你能说出几条。通过生活情景导入教学,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思维也能够随之而进行发散,而形成创造性思维。如,上述的例子,学生学习之后,对大树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对生命体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 利用教材中的合作探究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课本也充分体现这一点,而融合进合作探究这一主题的教学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师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基础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小组。紧接着,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布置一个课题,让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如,以《机械与工具》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生专用剪刀(出于安全考虑)剪裁漂亮的窗花纸,让学生明白剪刀这一工具对手工创造的作用。紧接着教师出示钉子木板,要求小组探讨可以用什么工具将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学生在小组之中进行交流、讨论,而这一过程,学生也能够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再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对问题进一步地破解,将知识进一步延伸。同时,学生在集思广益、整理归纳的时候,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反馈、再创造。总而言之,教师要响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擅于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从合作、探究中习得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 组织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科学的步伐永不停歇,对科学的探究永远在于一个“新”字。而科学课,教师更加应该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习惯与素养。具体而言,在科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巧妙地让教学行为更具“新”意,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念头。而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小学生必然会产生创造性的意识,从而将这种意识落入到实践中。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混合身边的物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沙子与豆子在混合之后,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当学生将基本性的问题回答出来之后,教师再进一步设“疑”深入探析。教师可以提问,沙子与豆子混合之后,哪些因素是一成不变的,而哪一些因素会随着人为介入而发生改变。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将沙子与豆子的混合物做分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创造性行为之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学生信心满满投身于科学探究之中。

三、 结语

科学课,虽然在小学阶段属于副科,但是科学课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科学课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展开。综上所述,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情景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索;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合作探究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根据实践的证明,以上教学方法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余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2]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02.

[3]王超.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中文信息,2017(6).

作者简介:

包兰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小学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