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解心结,岂不妙哉
2018-11-17江家华
学生热衷网络,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感到很棘手。简单粗暴与听之任之,都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指出要“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运用真实生动的题材,用形象化、可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笔者在实践中试行学生撰写“心语”来解学生热衷网络的心结,认为不失为“真实、形象、贴近”的一种好办法。
一、探析:学生热衷网络的原因
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社会家庭的原因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很多人长期在为生活打拼,一家三口,乃至分散居住在三个地方。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间很少。家长缺位,这导致孩子亲情缺失,精神层面享受太少,幸福感不强。再者,与日俱增的离婚率,让不少家庭支离破碎,致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迷茫困惑,不知何去何从。遇到问题,他们不知怎么办,因而陷入过多的思虑之中,“找不着北”,闷得慌,于是乎便沉迷网络。
2.课程设计的原因
我国的课程设计大都是以专家学者视角来编排制定,很少以“儿童视角”来审视课程教材。以五六十岁的学者为十五六岁的孩子安排学习任务,这或多或少会带有一厢情愿式的师长说教意味。“强压牛头不饮水”,导致孩子不喜欢课程,不热爱学习。被迫学习,兴趣积极性不够,学习压力很大,需要通过虚拟交友等网络途径缓解减压。
3.孩子自身的原因
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既有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意,又有对自身生存的不如意,对身边朋友、老师、家长的不信任,还有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对网络的依恋,更有通过结识陌生人寻求刺激的渴望。由于网友绝大多数为同龄人,没有师长的管理与说教,也不需要提防戒备,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因而可以如鲠在喉,一吐为快。再者,或同命相怜,或惺惺相惜,因而互相之间可以引为知音。
正是上述诸多原因,才驱使孩子们热衷于网络,热衷于网络交友,乐此不疲,沉湎其中。
二、“心语”:解开学生热衷网络的心结
“心语”是学生真正真实的内心想法,倾听“心语”才是真正地了解学生。可通过对话“心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认识自我,调整情绪,发展道德认知,形成积极心态,养成健全人格。
作为班主任要积极有为,大有一番天地可耕耘。
观念转变,思想改变。“坚守教育良知”,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以满腔热情与爱心与孩子平等相处,真正地交朋友,成为孩子网络交友热衷的对象。让学生自己开口说“老师,您是我最信赖的朋友”,而不是老师自己汇报工作说“我已成为学生的朋友”。“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彼此平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信任后就可以开展撰写“心语”。学生会把写作倾述的对象视为网友。一写就会刹不住,滔滔不绝。
何为“心语”,为何语心。“心语”,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意为“发自内心的话”。我们认为“心语”是指能反映学生内心自然流淌的感悟性语言,通常是感悟者用朴素化、哲理性、诗歌般的语言抒发自己的内心体验,以此表达某种反思、慰勉或愿望。
“心语”可以是随手下笔的文字,“吾手表吾心”,即兴而生、随意而谈,有感而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自由灵活、可私密可公开。可充分张扬个性、书写心灵,用自己的笔书写“我”的生活、“我”的想法和“我”眼中的老师同学及社会,让思绪流淌,让情感井喷。
要求真情实感,不戴面具,不说假话。有发现的时候、激动的时候、悲伤的时候就及时地写下来,一泻而下,一吐为快,嬉笑怒骂皆可,甚至允许有火药味,底线是不搞人身攻击。
具体操作,探索实施。规定每周至少写一次“心语”,多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周一早读课前收起来,下午第四节为班会课,可以在“心语”本上进行对话。这样,班主任就能很好地把握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说话能说到学生心坎里,做事能让学生佩服。
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礎上,借助校园网络、论坛、贴吧、微信、QQ群、微博、博客、家校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结合文化墙、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布置,还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永葆鲜活性日日更新的活页文本式校本课程教材,进行交流、对话、育人
撰写“心语”,妙处多多。
妙处一:通过“心语”,可以窥探消息,洞察学生真实想法
发现问题所在,以便沟通交流,但为师者要保护孩子的隐私。如一学生在“心语”中写道:“爸爸妈妈整日吵来吵去。”这时的孩子学习能学得进去吗,能不想找人倾诉吗?如果班主任不了解情况,不问青红皂白,不抚慰其憋屈的心理,反而批评其在学习方面不认真,就有可能物极必反,学生甚至会走极端。所以我掌握了这点后,就会主动找孩子聊聊,让孩子自己情感得以表达,学生会感激老师的。这些情况的掌握,通过“心语”获取是不留痕迹的。
妙处二:通过“心语”,可以缓解师生矛盾,化解对立情绪
俗话说,“灯不挑不亮,话不说不明”,说出来了就舒服了。一些问题,就是出在不交流不沟通上。只要敞开心扉,很多问题都不成为问题。譬如一次,500多元的班费在教室里不翼而飞,我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也情况不明。几天后,上交的“心语”中有一位学生写道:“根据笔迹想必老师已经知道我是谁了吧,班费一事,我本问心无愧。周四上午放学时,一同学过来说,‘哎,老江好像在怀疑你!当时听到这句我一愣,心里非常伤心难过。江老师,人心不是用来伤的。”下面陈述了几条理由,最后用一首诗结尾。“今日说尽肺腑言,自此绝别再无缘。莫说此是无情书,句句血泪谁曾知。”让我检讨了自己,不能主观地猜疑,我主动道歉,并予以解释,反而搞得他自己说:“老师您这样让我不好意思啦。”你看矛盾就此化解。
位置调整后,有学生在“心语”中写道:“平时温柔可亲的老江,没想到一把温柔刀,刀刀割人心,我在精神世界里冲着他大喊,你欺骗我们的情感,还我同座来。”简直就是声讨。
被冤枉有早恋迹象的学生写道:“看到江老师评语,我按捺不住,我想有些事情我要澄清一下,这种喜欢实在是太正常、太普通,不叫好感,建议你看一部《重返20岁》电影,也让自己年轻一把。”
作者简介:江家华,男,1975年出生,教育硕士,高级。江苏省清浦中学教师。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