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8-11-17叶海峰张华
叶海峰 张华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向也要有一个新的调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指引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这是每位教师都要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初中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因此需要教师为之付出更多努力、投入更多精力。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教育提倡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育孩子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合格中学生,这是教师值得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思想品德课有特殊优势,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样既能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能打消学生的认知顾虑,我們何乐而不为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达成高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所学内容,心理机能的发展将会更加全面[1]。问题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远比一个问题的解答更重要,所以教师要将“问题”当作打开学生智慧之窗的一把钥匙,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实践,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满足学生的诸多需求。课堂教学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提出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途径,设计一些新颖、有趣、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更容易启发学生思维的创造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一课时,教师可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生命需要相互关爱?(2)怎样去呵护周围的生命?(3)如何理解生命的价值?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给出他的答案。再尝试联系实际案例,把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层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他们懂得“珍爱生命”的道理,努力做出应有贡献,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探索到未知的神奇世界。要想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妨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创设形式多样的小品活动、辩论赛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有机会展现才能,在加强他们对课文理解的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有了表现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难度就会有一个明显下降。例如,讲授“欢快的青春节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邀请学生分组辩论,要求他们说出自己解决青春期心理矛盾的好方法,同时告诉学生:真正的个性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魅力,只有学会摆脱依赖,才能形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开创创新,如此一来,后续教学计划的落实就会变得更加顺利且高效。
三、活跃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批判意识、质疑精神的培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在求异思维的引领下,帮助学生养成设想、探索、实践的好习惯,这是教师们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走向更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针对“做情绪的主人”一课组织教学活动时,我特意教授给学生几种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并问学生:“表达情绪时,应该注意他人的感受吗?”激起学生思维火花,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学生讨论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再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相信学生内在的创新潜能将会被更好地开发出来。
四、使用先进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先进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变抽象内容直观化、理论知识形象化、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方便教师落实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2]。例如,讲解“做自尊自信的人”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具体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要点,启发学生“品德即生活”“道德即实践”的意识,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只有让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把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成创新精神,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美丽.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5):79-80.
[2]刘福.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7(3):37-3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