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应该如何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2018-11-17刘正禹
刘正禹
摘 要:拥有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对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均有极大益处,阐述了初中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重点从四方面探讨了其提高方法,旨在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初中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语文写作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语文的成绩也就上去了。而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培养其写作信心与兴趣,才能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一、初中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把想说的写下来,就是写作。写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表达情感的方法,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需要。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开阔初中生的思维。初中生可以敞开自己的想法,把头脑中的想法写下来。养成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会让初中生思维变得清晰,做事情也会变得稳重,不焦躁。初中生写作时是需要思考的,在思考的过程中无形地培养了初中生的思考能力。写作可以锻炼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初中生语文写作前,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搜集材料就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其更好地组织语言。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初中生有过硬的文笔,将来其就业方面也会有更宽的渠道。
二、初中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浓厚的写作兴趣可以使初中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
如果初中生对语文写作产生了兴趣,喜爱写作,初中生就会主动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经常去练习语文写作,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初中生不喜欢甚至厌恶语文写作,就会逃避写作,逃避所有关于语文写作的事物。那么不只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好,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会受影响。所以初中生一定要产生浓厚的语文写作兴趣,积极努力地去探索。
(二)扩展阅读范围可以使初中生有更多的文字素材
现在很多初中生只顾埋头学习书本,导致书本外知识面狭窄、积累的素材也少之又少。而如果想提高初中生的语文作文能力,就必须有丰富的书籍阅读量,只有初中生拥有丰富的文字素材,才能在语文写作中用最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想要初中生拥有丰富的文字素材,就必须有较大的阅读量。不但要阅读课本中的文章,还要大量阅读课外的书籍。例如,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科普文章、各类随笔、诗歌和短文。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同国家和不同种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初中生可以准备一个本子作为自己的摘抄本,我们阅读文章时遇到了语言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时,就用摘抄本记下来,做好归纳记录,平时经常阅读。初中生一天读一篇文章,记录一段好的文字。那么,长此以往,初中生就会积累越来越多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初中生的阅读量大,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其语文写作时,就会写出很多内容。这样初中生也容易掌握语文写作的方法,抓住写作重点[1]。
(三)丰富的生活给初中生写作提供更好的写作情境
作文本身就是初中生对事物、感情的表达载体。在作文中初中生要投入大量的感情。有很多初中生觉得写作很难,通常是初中生没有素材可写,很多初中生一到写作时就会惊慌失措。除了初中生的文字积累量少,还有一点就是初中生的生活范围太狭窄了。这时候就要求初中生多出去走走,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譬如组织野炊、郊游、踏青等活动,然后写下活动中感人或者难忘的事情。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相同的事物用不同的心态去观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观察事物的同时也要用心思考,用独特的眼光写出事物的独到之处,写出中学生自己的风格。同时多參加课外活动,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为初中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初中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与真实体验,就会发现大量的写作素材。使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形成更好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坚持写作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经常练习。日记和随笔就是锻炼语文写作能力的很好方法。初中生要坚持写作,日记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随笔可以是记事的,可以是抒情的,把初中生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自己写的文章中[2]。字数不限,如果遇到触动心扉的事情可以多写一点,如果只是想起一件小事可以少写一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日积月累,会发现初中生的随笔篇幅会变长,写作能力提高,对待事物的观察能力也要强上许多。要坚持写作,形成一个长期的习惯。慢慢地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语文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提高写作水平,还会提升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说之成理,条理清晰。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发展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升了初中生的语言素养。无论是现在的学习成绩,还是将来的就业渠道,有很强的语文写作能力,都会带来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文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雷士超.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56-58.
编辑 马晓荣